APP下载

情境视角下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备考教学策略

2024-04-10何宇吴学雏

地理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何宇 吴学雏

摘 要:以2020—2023年全国卷9套试题为例,从试题情境材料呈现方式、试题情境创设类型、试题情境创设区域尺度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近四年高考试题所依托试题情境创设的特征,并从多情景教学、注重情境与知识的关联、解题思维培养、增强图文解析能力和关注生活素材等方面提出高考地理备考教学策略。

关键词:试题情境创设;高考地理备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4-0040-06

高考评价体系从“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解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同时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1]。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地理试题考查学生在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能够利用已储备的学科知识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试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展现,也关系到“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实现。由此可见,创设合适的地理情境,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高考评价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以近四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为例,厘清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类型和区域尺度,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复习策略。

一、地理试题情境的含义及分类

情境一词最早来源于国外,由英语单词“situation”翻译而来。它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辞海的解释来看,情境一般分为三类:真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真实的情境即现实中存在的事实;想象的情境是只存在于意识中的场景;而隐含的情境则是指代着象征性的意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和“情景”虽然读音相近,但有着不同的含义。“情景”的“景”是具体、直观和吸引人的,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而“情境”的“境”是指构成和蕴涵在情景中的那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包含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环境、景物、情境中的氛围以及人在该情境中活动所产生的情感[3]。

有关试题情境,笔者查阅多篇文献,发现不同的学者对此概念的解释表述不同,但其中的含义相差无几。因此,笔者认为,试题情境是指承载着测评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已储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文字和图像信息的载体,以实现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通常试题情境的背景资料来源于生活、生产、时政以及学术文献等[4],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生活情境又称生活化情境,主要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事实为背景材料考查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既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又能强化相关知识模块的关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促进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与迁移。生产情境是指多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企业生产活动为背景,通过选取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工序、生产原料等作为试题情境材料,借以考查学生的相关地理知识,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去认识、思考和解析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术情境是指以真实的科学研究材料为背景,以学术研究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学生需要通过解读情境材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调用已储备的知识建构解决问题的路径。此类试题素材多来源于地理类学术期刊。这类期刊具有真实性、科学性特点。借助学术期刊科研文献构建试题情境,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术探究能力。“时政情境”是时事政治情境的简称,是利用某个时间段发生的与地理知识存在紧密相关性的国内或国际新闻为背景材料,创设地理试题情境,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效促使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析能力,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试题情境材料的呈现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又隐含设置分析问题的思考角度,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有序、严谨、规范的地理思维方式和路径。

二、近四年全国高考地理卷试题情境运用分析

近年来,高考试题主要以题组的形式命题,每一个地理情境衍生成一组试题。通常试题情境以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示意图等)或地理图表呈现,依托试题情境为背景材料设置2~4个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且各问题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问题设置层层深入。笔者从试题情境材料呈现方式、试题情境创设类型、试题情境创设区域尺度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总结近四年高考试题所依托试题情境的特征,为后续的高考复习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策略。2020—2023年9套全国卷的试题情境材料对比分析结果如下(特别注明: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共有三套,即全国Ⅰ、Ⅱ、Ⅲ卷,2021年以来由于部分省市进入新高考改革试点,部分省市的选择考科目采用各省市独自命题,因此全国卷整合为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

从试题情境材料呈现方式上来看(图1),近四年全国卷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无任何规律可循。每套试卷的情境材料都以多种组合方式呈现。总体上,“文字材料+景观图”的呈现形式较少;纯文字材料对情境进行呈现、“文字材料+示意图”以及“文字材料+统计图”,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存在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呈现试题情境材料的情况。整体上反映出地理學科具有“无图不成题”的独特性,同时,也体现出近年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从试题情境创设类型来看(图2),试题在情境创设类型上做到了全方位覆盖。首先,以学术情境为背景材料的居多。近四年每套试卷的学术情境最少占比也达到了33.3%。首先,通过深入挖掘近四年的学术情境发现,学术情境的素材多源自专业学术期刊上地理学者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9~11题的素材来源于厦门气象台荀爱萍等学者的学术论文“厦门地区海陆风环流观测及特征分析”。采用学术情境创设的试题背景材料可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学术热点和发展前沿,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但由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其中不乏涉及相关陌生的地理理论和专业术语,给学生在对试题情境材料的获取和解读上带来一定难度。其次是以生产情境为试题背景素材。近四年每套试卷的学术情境最少占比达20%。最后,生活情境和时政情境的占比较少,但每套试题的情境材料均有涉及。

在试题情境创设的区域尺度方面(图3),总体而言,试题的情境材料多选择以小尺度为区域背景依托,但中尺度和大尺度均有涉及。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4~6题,依托拉萨当雄县的小尺度区域,以当地的牧业发展的产业扶贫之路为情境材料,考查了学生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在近四年的高考试题情境创设的区域尺度上还呈现出跨尺度创设情境材料的现象。这一类试题对高中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和陌生性,需要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试题,以全面地、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1~3题,试题依托浙江某集团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以工厂建设在美国、墨西哥、波兰、越南等国家为跨区域背景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对产业的区位因素选择的相关知识的应用。

三、试题情境呈现视域下的备考教学策略

依据对近四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的对比分析发现,试题的命制越来越重视情境创设。在高考备考复习时教师将知识和情境素材相结合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不断地引入、创设、优化地理情境教学,激活知识间的联系和重构,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创设地理多情境教学,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地理情境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时所处的氛围与环境。

高考试题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情境和情境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品质、学科素养需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更多的地理情境教学,用以增强学生对多种试题情境的适应能力。高考备考不能再是对地理知识简单的复习、过度的记忆和重复的做题训练,需要通过多种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应注重对地理名词解释的理解、地理原理的掌握和地理过程的探寻,从而提高学生的备考效率,达到运用已有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试题中存在的地理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地质作用中关于“河流阶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将2018年全国Ⅰ卷第6~8题作为教学情境材料,以试题涉及的“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示意图”(图4)为教学素材,详细讲解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对地质作用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试题的情境材料自主地学会提取和解读相关信息,增强学生对试题情境材料的适应能力。

2.深挖情境与知识点关联,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知识框架体系具有三个特性,即目标性、体系性及抽象性。目标性是指学习知识应该有方向、有聚焦,知识框架体系有主次、有重点;体系性是指知识与知识间的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归纳程度强;抽象性则是知识框架体系的构成是将知识从单个到群体、从具象到抽象的表现,呈现出知识的特征或本质。因此,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降低遗忘几率。同时,具备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可有效地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结,快速调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卷的试题命制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且试题的考查多立足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围绕必备能力,强调地理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在平常的备考复习中,地理的概念、原理、理论、过程、思想方法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也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必备知识。2021—2022年全国乙卷注重对地理的概念、原理、过程的考查,对地理位置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要素的联系与变化等均有涉及。知识点覆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维度。以知识点的小切口为突破口,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平常的备考复习中应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理论、地理过程等的理解,深挖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将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5]。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完某一章知识后,刻意寻找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试题情景题组成一套专题试卷;要求学生深挖每一组试题情境材料背后与本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将隐性的情境材料转化为显性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借以呈现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体系,逐步建构学生的知识链条和知识体系结构,不仅可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明晰本章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和逻辑联系。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地理2“人口”一章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复习完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后,可要求学生绘制出这一章的知识体系结构图(图5),以供学生参考学习。

3.引导解读情境材料意图,注重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

解题思维是指学生从阅读试题、理解题意、联想知识、寻求方法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呈现的间接或直接的思维活动。具有优秀品质的解题思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地理解题方法,拓展地理解题思路,优化学生的解题技能,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对高中生自我发展与成长有重大意义。但解题思维是一种隐性且复杂的思维过程,优秀品质的解题思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成之。依据心理规律,人们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是一个不断思考、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斷地总结经验,注重解题思维过程,形成有品质的解题思维模式,才能够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笔者研究高三学生试卷作答的答案和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审题不仔细、解读不到位、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情境材料的意图,厘清试题情境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显性展示出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逐步树立和习得正确的解题方法、路径,方可奏效。

例如,在讲解高三月考试卷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选择题、综合题的情境材料解读,圈出情境材料关键信息呈现在教学课件中,从读题、画题(找关键词)、审题、解题到答题进行教学展示(图6),引导学生解读情境材料意图,逐步树立学生解题的正确思维路径,并要求学生在后续每次做题时都应对试题材料进行勾画,对试题背景材料和设问内容的相关地理术语信息进行解读,并将解读内容写在试题旁,使解题的过程得以展现,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的检查、诊断和纠正,有利于学生优化解题路径,提高解题效率和效度,增强学生复习备考的信心。

4.增强图文解析能力,理解图像情境背后的地理含义

高考试题通常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主要是地形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经纬网图、等值线图等,且图像的表现形式丰富、种类繁多。无图不地理,地理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像是展示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提高学生的图文解题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已储备的学科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理图表的试题或知识点时,应充分利用地理图表的功能,以地理图像为载体,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获取、整合、解读以及运用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教师可利用每种地理图表所具备的不同功能,逐步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关键信息。在读图时,应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顺序。看到一幅地理图表,首先应读取图名、图例等基本元素,从中获取该图所在的区域、方位、位置、河流、地形等信息;其次根据试题提供的情境材料和设问,在图中勾画出与解题思路有关的关键信息,如气候特点、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工业分布、交通布局等信息;最后结合题干信息和图表信息,挖掘隐藏在图表中的相关地理知识,将知识与试题的设问进行匹配,找出相关联的内容,最终运用于解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图文解析能力将会有较大提升。

5.高考复习关注生活素材,重视训练学生综合思维

全国卷特别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试题情境创设引入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背景素材,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下存在的地理问题。近年来,全国卷加大了以劳动观念、农事活动为试题情境的考查,旨在掲示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弘扬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同时,还注重考查美学素养、体育意识、传统美德等领域知识素养,体现高考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考查方针,努力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6]。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需要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就必须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促使其认真学习地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教师在选择和组合试题时,应多选取与生活情境联系紧密的试题情境材料,让学生在平常的考试练习中多融入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思考、解释以及论证生活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因此,在试题的精选和组合过程中,可选取旅游出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所需要携带的物品、乘坐的交通工具、出行时间、沿途的美食与地理景观等;或者试题材料多关注身边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快递包装、生活垃圾处理、植被破坏、生态破坏等;或者是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从学生身边的地理出发,考查学生身边蕴含的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小见大地体现地理学科的生活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张琪.基于高考试题情境分析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以2010-2020年全国卷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4] 何宇.浅议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路径与反思——以学术情境试题命制为例[J].教学考试,2023(27):70-76.

[5] 何宇,彭定洪.中学地理课理堂教学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路径探讨[J].地理教育,2022(3):62-65.

[6] 张美绚.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育,2023(1):56-59.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