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打造活力课前三分钟

2024-04-10李智马洪涛张玉涵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初中历史

李智 马洪涛 张玉涵

摘要:课前3分钟拉开了一堂课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间喧闹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高效利用课前3分钟,推进历史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帮助学生安定情绪、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历史课堂,以更饱满的状态走进历史学习之中,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历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综合实践;课前活动;探寻古迹

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教,做中学”,然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与“学”,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实践体验,使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2022年发布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需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1]。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在课前3分钟将综合实践融入历史课堂学习之中,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径,改进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2]。

一、触摸沧桑文物,探寻历史真谛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陈列在博物馆的精美文物是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见证,更是赓续前行的蓬勃现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介绍文物,学生未能触摸到历史,其综合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学习制作历史学具,将历史与综合实践学科有的放矢地进行融合,如半地穴式房屋、古钱币、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都曾出现在学生的历史课堂中,让学生触摸沧桑文物,探究历史真谛。

在讲授“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利用课前3分钟动手制作半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的历史学具模型(见图1、图2),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房屋复原图,用心去创作。在学生灵巧双手的编制下,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壳、塑料泡沫、彩泥等材料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模型。

学生们心生疑问:“两个房屋建筑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呢?”在生疑、质疑过程中,积极释疑,使学生逐步做到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带着疑惑去探究历史真谛。河姆渡人建的干栏式房屋高出地面,是由于长江流域雨水多,比较潮湿,这种房屋结构将屋子的地面加高,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野兽虫蛇的侵扰。这种建筑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广泛流行于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结构与干栏式房屋相反,如果说干栏式房屋相当于“跃层”,回家要上楼梯的话,那么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就相当于“半地下室”,回家要先下楼梯,因为房屋的一部分在地下[3]。

小小学具模型,多彩历史课堂。3分钟的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喧闹的课间回归课堂。制作学具触摸历史,使历史由看到触、由触生疑、疑生思、思产悟,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探寻历史遗迹,培养家国情怀

古迹是祖国不朽的历史,是演绎民族发奋图强的一部部宝典,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程。我国历史悠久,在祖国各地有许多历史遗迹,探寻历史遗迹具有实践性强、主体性强的特点,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将参观历史遗迹实践活动融入课前活动中,高效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成果展示。

活动一:参观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要求:认真观察展列的文物,仔细阅读相关注解,了解金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其他政权的关系,并将参观内容拍照记录。

设计意图:挖掘乡土资源,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金政权发展的历史进程,拓展历史知识,增加历史学习的参与性,培养观察、解释问题的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深化乡土情怀。学生将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家乡的历史”手抄报展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精彩,加强教学效果(见图3)。

活动二:参观抗日遗迹

要求: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兆麟公园、烈士陵园等抗日遗迹,缅怀先烈,深入了解英雄们的抗日事迹,搜集英雄故事。

设计意图:走出历史课堂,感受革命先烈历久弥新的红色印迹,体会抗日英雄无畏艰险、英勇抗争、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抗日时期的历史。

将资料整理并形成文字,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我心中的英雄”演讲比赛,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自信心。讲历史,铭感悟,为学生搭建爱国主义阵地!

每一处古迹都诉说了一段历史,悄无声息地流动着历史的神韵,在实践中走近历史人物,了解家乡历史,与家乡同呼吸、共命运,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挖掘身边历史,缩短史料时空感

历史流淌在生活之中,让学生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生成历史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挖掘身边历史”的活动,探寻生活中的历史资料,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活动一:调查报告“改革开放的社会成就”

要求:以“我身边的历史”为出发点,搜集改革开放前后的资料,从住房、饮食、服装、交通、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方面分组开展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身边资料,使学生掌握一手史料,缩短史料时空感,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小组社会调研,学生对收集到的史料进行整理、概括、分析、判断,既锻炼学生资料收集整理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又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学生将报告结果形成PPT,利用课前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生动的展示触动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望中国未来美好愿景,对课前3分钟进一步升华拓展(见图4)。

四、编排历史活动,真切感受历史

为有效利用课前3分钟,教师不断尝试将更多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进来。如讲述“红军长征”时,学生们精心准备了课本剧。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材料、撰写剧本、找道具、备服装、背台词都轻松胜任。学生用真情演绎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节,“金色的鱼钩”“半条被子”等经典的片段再现于课堂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坚定理想、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长征精神”。课本剧的表演既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表演等多方面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见圖5)。

知识竞赛、辩论会、模拟联合国大会,这些都是历史与综合实践学科融合的具体体现。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课前3分钟是一个小小课堂,将综合实践学科与历史学科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不断得到展示、发展、完善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让每节历史课的课前3分钟成为一份欢悦、一种期待、一个挖掘学生潜能、绽放活力的精彩舞台!

参考文献:

[1]林晓红.让课外活动成为有效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与策略[J].成功(教育),2008(10).

[2]林秀清.浅谈历史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考试周刊,2019(6).

[3]李德喜.江汉地区史前住屋概说[J].华中建筑,2005(S1).

编辑/王波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初中历史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英语教学中凸显给力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