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经验与理性的碰撞中生长教学主张

2024-04-10王艳玲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名师理论

王艳玲

中小学名师的教学主张是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对教育教学的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渗透着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和愿望等,对于教师个人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旨在培养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的“大先生”,即有自己鲜明教学主张的新时代名师。在与“双名计划”培养对象高崇辉老师就其教学主张的交流研讨中深深感受到,尽管有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做支撑,但名师教学主张的建构也是个曲折的过程。

一、教学主张的孵化:实践经验与学理思考互构

虽然很多教师对于自身教学主张的提炼是由外在动因引发,如基于各类名师培养工程的任务要求,当名师向自身探查,试图将自己潜在的、隐匿的、不知不觉形成的某些教学倾向转化为可被识别、可被描述的特征时,名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无疑是其建构自身教学主张的立意来源。但是,教学主张的孵化仅有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应基于对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演绎。名师教学主张孵化是归纳与演绎两个思路互为支点、彼此影响,在实践经验与学理思考的互构中,将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与自身经验整合,进而凝练成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指向教学场域的教学主张表达话语。

任何一位名师的教学主张一定是个性化的,甚至一些名师对教学主张概括的核心词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对教学主张内容体系的阐释一定有与他人不同的部分。教学主张的孵化过程会经历“从实践中发现→去理论中找寻→带着对理论的理解再梳理实践→结合理论对梳理的实践样态进行概括抽象”这样的往返过程,以实践经验为基、以理论观照为引,在多次往返中实践经验与学理思考靠近、融合,形成教学主张的基本模态。高崇辉老师包含了“学、思、乐”等关键词的教学主张就经历了上述的过程。高崇辉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的一线,20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为其积淀了积极的、鲜活的教学机智和深厚的、发展的学科理解,对高老师教学主张的孵化我们就以他的数学课堂认识为开端。在就“我心中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课、我的数学课最突出的做法、我去听年轻教师的课最关注什么”这些问题的讨论中,高老师数学课堂教学格外“关注学生学习、关注数学课对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意”这些倾向性逐渐清晰,这便是其教学主张的“骨架”。基于这些讨论,我们返回到理论,从最经典的教育论著《学记》读起,解构其中对“学、思”的阐述,再结合其他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分析判断在高老师具象的数学课堂上,“学、思、乐”这些关键词可以从哪些维度结合学科教学进一步解释,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新的探究,对于“学、思”等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哪些待解决或深化的问题,为教学主张丰盈血肉。

二、教学主张的明确:个体建构与多方互动交织

如果说教学主张的孵化是基于名师教学经验找到“能够照亮经验的概念”,那么对概念、经验,尤其是概念与经验关系的解读才能将教学主张内涵明确化,使其成为该名师的个人标识。

名师教学主张归根到底是实践性的个人知识,具有具身性、难明性、价值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等特征。这决定了孵化出的教学主张需由教学主张提出者本人对主张的核心、要素、内容、表征、策略等,基于实践进行调适、完善或扩展、创新,将教学主张的内容构成明确化、条理化,使之对教学主张的阐释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因此教学主张的明确一定是名师个体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他者都替代不了的。比如高老师“以学促思乐享其中”教学主张内涵的确定,经由了长达半年的思考与实践,几易其稿,力争在解读、界定教学主张中既能符合学理意义,又能指向实践操作。

教学主张的明确是以名师“定义”自己的教学为标志的,即名师需要向着对本人教学主张进行理论建构的方向上努力。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名师,需要获得多方协助,在与不同专业群体的互动中获得协助。这些专业群体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也包括名师本人周围的优秀教育实践工作者。高老师作为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教师培养对象,在项目研修中结识了导师小学数学教育专家、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及该高校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团队,在明晰教学主张的过程中获得了直接的助力;高老师担任多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任学校数学教研负责人,身边优秀教师对教学的共识也影响着高老师教学主张的理论化,所以高老师在交流其对教学主张理解时经常使用的主语是“我们”;高老师在思考教学主张过程中,共同参与“双名计划”培养的其他名师、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他们的教学主张都是高老师反复揣摩、借鉴的对象———从这一点大家也看到了名师身上“持续学习”的特质。

三、教学主张的内核:教学规律与学科属性融合

教學主张表达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理解,其中包含了对学科和教学两个方面特质的独到见解,且要指向本人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思考、研判一节课时,头脑中将同时运作两个线索,一个是教学、一个是数学;同样的,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也是这两个向度的融合。因此在很多名师教学主张中,都可以同时看到指向教学规律和学科属性的要素。

高老师教学主张聚焦在“学、思、乐”这三个关键词上,对教学活动中“学”“思”“乐”的讨论,能够得到诸多理论支持。如《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的就是“学思结合”的观点,“学”是吸收知识的过程,“思”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和总结,学思结合,才能学以致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内在规律。《论语·雍也》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人不如因喜欢学习而学的人,因为喜欢学习而学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里体现出了学习的三种层次:知之、好之、乐之。只有好学和乐学才能对学习保持热情,给予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高老师教学主张中“学、思、乐”及其关系的阐释虽与《论语》等典籍中不完全相同,但这是以公共知识为基础结合个人经验内化为个体知识的结果。

“学”是高老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的体认。时刻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并积极实践,是包括高老师在内的名师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掀起课堂革命”“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作为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定位,已经内化为教师基本教学观念。因此高老师教学主张以“学”为始,而“思”则彰显了教学主张中的“数学”学科属性。如高老师教学主张中所表述的那样,“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之‘核”。学生要在数学问题中思考,享受思维乐趣,在思辨理清思路,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同时,高老师还从情感态度的维度提出了“乐”。这个“乐”同时指向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同时覆盖了教学和学科两个方面,并用“以思促学、乐在其中”的表述概括了三个关键词的共生关系。

四、教学主张的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行

名师教学主张的提炼、修正进而确定、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应伴随着研究,持续在名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程。

教学主张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侧重对本人教学主张内涵进行界定,厘清教学主张的理论根基,并系统化阐释、解读教学主张的内容。而对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则是扎根实践土壤,将教学主张的理论表达转化为具体的课程教学行为,让教学主张具象化、个性化和可视化,成为改进教学的真实行动。

名师教学主张的发展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前行轨迹,伴随着教育环境、政策变化,伴随着名师个人教学理念、学科理解的变化,一定是动态演进和不断发展的。因此,名师对教学主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应是两轨并行且循环往复的过程。对教学主张学理阐释的逻辑思路、内容范畴,每有新思考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检验。实践经验的反哺将引发教师思考,将本人零散的、感性的经验进行理性聚焦,并进一步结构化和系统化。

对于教学主张的研究,名师本人是研究的对象,也一定是研究的主体,其他研究機构或研究者可以参与、协助,但不能替代主张者本人的作用,这对一些名师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中小学名师有极强的实践直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和运用是短板,无法在教学主张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行动间建立通路。要突破这个专业发展的“高原期”,需要名师扩容学习范围、补充理论短板,采取边学习、边思考,边建构、边改进的思路,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实现教学主张向教学风格、教学思想的迈进。

编辑/王波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名师理论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