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为本的初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探究

2024-04-10李敏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李敏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思政是新课改的风向标,指向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道德力。教师应梳理物理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并“为我所用”———以真实情境促物理观念的建构、以合作探究促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古今辉煌促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实际应用促共生理念的强化,真正发挥物理课程思政的多重功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政元素;核心素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程思政是学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抓手[1]。如何讓课程思政发挥多重功效,让道德生成在学科教学中变得自然而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立德树人的双轨道上都有所收获,考验着教师的专业能力。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将其筛选、盘活后“为我所用”。

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应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物理观念的明晰,还是科学思维的开发;无论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还是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建立,都与物理思政元素联系在一起。素养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程思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道德力,为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

一、课前素材梳理

(一)物理教材中思政素材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既有物理渊源的物理史,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前景喜人的科技前沿素材,又有触目惊心的反面素材。教师应梳理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政素材,将其分类后恰到好处地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品性的纯化与道德的生成奠定基础,彰显物理思政课的魅力与作用(见表1)。

(二)思政元素与核心素养

思政元素与核心素养既有交叉,又有重叠。指向核心素养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渗透,能够较好地贯彻新课标及新课改理念。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正是渗透思政元素的典型课例。紧扣本课中的思政元素,辅之以必要的活动链,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见表2)。

二、课中教学探析

(一)以真实情境促物理观念的建构

“入境始于亲。”在真实情境中渗透思政元素,学生容易建构物理观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教师制作了一个一分钟的视频,包括雨滴声、鸟叫声、流水声、交谈声、风声、乐器的声音、市场上的叫卖声等,引领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引出关于物理观念的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其传播的介质是什么?发声与不发声的区别是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继续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具身体验,如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地上跺脚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这个规律。引领学生再次列举更多物体的发声方式,使物理观念的建构有效落地,如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这种源自于学生对身边物体的真实感受的例子往往更真切、更有说服力,能让学生意识到振动的产生与停止,即是声音开始与消失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留声机,并告知学生这个仪器因为有磁带、光盘、磁卡等零部件,可以记录、保存、还原声音,让“振动”这个概念深深烙印在学生头脑中。

(二)以合作探究促科学态度的培养

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较为重要的思政元素。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水乐器”的制作、真空罩实验、乒乓球被弹开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软件演示声音的过程……学生一步步理解到传播声音的介质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其传播速度各不相同;没有空气就无法传播声音,月球上面对面说话听不见就是明证。这一切都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互补、实验思路的调整、实验过程的改进等,都是在有意义的合作中完成的,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成就感与归属感,让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有效落地。

(三)以古今辉煌促文化自信的增强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作用是无痕而高效的,前沿科技也是激发学习热情的思政元素,两者皆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祖国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2]。如表2所示,物理教材中既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素材,又有光芒四射的前沿科技素材,盘活这样的学习资源,正是物理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

教师大屏幕出示张继的《枫桥夜泊》后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紧接着出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引领学生讨论“怕得鱼惊不应人”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再出示沈括《梦溪笔谈》中的相关论述,讨论“大地也能传声”的科学原理……让传统文化进课堂,让学生于不经意间增强文化自信。

讲述“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单一的理论灌输不足以吸引学生,也不足以打造理想课堂。教师可以选取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陈冬、蔡旭哲的相关视频,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视频中他们虽面对面,却要用无线电进行交流,用事实向学生证明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物理现象。这样的视频让学生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科技也成为了课程思政中的关键要素。

(四)以实际应用促共生理念的强化

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化与应急救护能力的提升,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理论中,也应该落实到课程思政中。通过学用结合,引领学生珍爱生命,也是物理学科素养落地生根的体现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关于隧道底部或矿山深处发生安全事故后如何发出呼救及救援信号的设计,指向生命意识及安全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渗透点。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在理解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同时,以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共生理念的强化。

三、课后回顾反思

(一)渗透要适合学生学情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尽管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仍然缺乏理性认识,需要感性认识的辅助[3]。初中生感性认知居多,更容易接受与年龄段相匹配的学习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入思政素材时,取舍有度,适当增添或简化,深入挖掘适合于初中生思维逻辑的学习素材,让资源能更好地为初中生所用,从而提升学习能力。这给我们一个启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视角和学情出发进行物理思政教学的建构,能够让渗透更自然、更高效。

(二)渗透要做到自然高效

相对于陈旧、机械的灌输,新颖、具象、活泼的情境渗透更能赢得初中生的认可与青睐。情境所具有的激活、暗示或启迪作用,能够让思政元素的渗透变得自然而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的很多思政素材正是通过情境化的手段介入到课堂教学中的,达到了“入境始于亲”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隐形渗透成为教学中的常态(见表3)。

(三)渗透要兼顧深度宽度

“深度”是指物理学习不仅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植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激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内驱力。一些思政素材,意蕴十足,折射着多重功效,需要师生具备高度的敏锐力才能挖掘出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引入的诸多思政素材都是有“魂”、有“根”的,也是有深度的,指向学生道德与精神世界的重建,其中展现出的奋斗、质疑、坚持不懈等精神,不经意间成为学生成长的钙质。

“宽度”指物理思政教学要深挖教材,广选思政素材,让开放性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助力。“宽”还指渗透的渠道要广,如导学案设计、思政微作业重构、学习结果评价等,都应该有思政的影子;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都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文化资源、地理知识资源以及模拟情境等,需要辐射到教学的每一时刻与每一个细微处。所谓的“全方位育人”和“立体化育人”正是拓展课堂宽度的体现。

总之,物理课程思政与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联系起来是一条渐行渐宽的课改之路。物理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迈上这条路,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生长出面向未来道德社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贵安,董莎,冷德林.中学物理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实践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2(24).

[2]付国富,门康康.渗透课程思政元素促使核心素养落地: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J].中学物理,2023,41(18).

[3]赵宁.“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育人价值[J].物理教学,2022,44(11).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