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以文化人的思考和实践

2024-04-10吕波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肇东市育人学校

吕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致信广大教师时,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出重要指示,从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意义,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广大教师具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荷兰哲学家皮尔森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所以,教育的行为本质即以文化人,虽然其言有些传统,但也不失现代哲学关于文化的诠释。

一、以文化人的思想源起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爷爷、爸爸、妈妈、姑姑都是教师。从小我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身上看到了以文化人的温润修养、善良品行、博爱情怀,看到了学生在以文化人的受教育过程中自立、自信、自强,看到了教师在以文化人的施教过程中成长、成才、成功,看到了学校在以文化人的创办特色中形成的品牌、品位、品质,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并努力行走在“以文化人”的教书育人路上。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以灵魂塑造灵魂,最好的教育就是能让受教育者成为有德行、有涵养的“文化人”。如果说教育的尽头是文化,表达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佳效果,那么我认为教育的源头也应该是文化,因为文化传递思想、浸润生命,作为校长,应从传承文化、形成文化的角度思考教育、谋划学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最持久的动力。教育担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接班人的重任,以文化人通过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教育手段,激发人的文化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其内涵中提出的“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就是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人民教师的呼唤。广大教师要以天下为公之情怀,以大道之行之境界,努力做到以文化人,培根铸魂,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塑造学生未来的大先生,进而实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支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文化更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赋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点燃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高品位、高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以文化人的思想内涵

以文化人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理论积淀,以文化主线为依托,联系各种要素,涵盖教育主体、内容、对象、载体、途径、环境与其他教育要素,使学生在内心和实践中更好地内化为思想素养,外化为行为规范。

(一)以文化人的核心是“以什么育人”。老子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不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主体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以某种方式向被教育者施加某种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基础、载体和核心内容是文化。在这里,“文化”就是指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包括了人类的历史实践成果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充满正能量的、能激励人们志趣志向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因为文化的内容主导着“化人”的方向,决定着“化人”的成效。

(二)以文化人的方法是“怎么样育人”。“化”是以文化人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它包括教化、感化、示化、渐化、默化等含义,重在从小而长,逐步渐进,逐步深入,水到渠成。这种“化”,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潜移默化,用文化打动人心、养成习惯、砥砺品格,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

(三)以文化人的目的是“育什么样的人”。以文化人,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人才,它的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人,就是用文化的内容去影响和感化并成就另外一个生命个体,最终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客体,被动地接受教育,更是教育主体,主动参与文化的创造。在推进教育主客体统一、实施以文化人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设计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文化实践活动,搭建安全、有效的文化实践平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有大爱和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三、以文化人的思想实践

以文化人,重在实践。近年来,肇东市第七中学把以文化人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在“正文化”体系的建立完成上,以恪守正道、弘扬正气、坚守正义为核心,以正风、正心、正言、正形、正行为切入点,运用正向思维、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文化。

(一)以特色文化为引领,建设优秀的理念文化———正理正道。一所学校要打造自身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有先进的、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这不仅是治校之本,也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更是教育信仰与价值观在学校中的一种体现,是其根基与灵魂所在。理念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不仅积淀着学校文化教育的底蕴,更是學校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肇东市第七中学创建于1975年,是一所具有厚重历史和现代气息的初级中学。近50年初心不改,使得这所学校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学校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核心理念。为了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持续发展,学校提出了正文化理念。“正”字的内涵十分丰富:古文中“正”的表意是“征战、征服”,这是我们办学的勇气;又因为人们直奔目标,所以“正”字后来又作正中、正直来解释,这是我们为师的底气;《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是:“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许慎认为“正”就是纠正,使恰当。“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这是我们育人的锐气。顾名思义,一所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如果能确保“不偏不离”,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将勇往直前。“正”赋予了我们当教师、办学校、做教育的底气、勇气和锐气,这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体现了办学特色,更引领着育人方向。

(二)以核心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标准的德育文化———正德正言。学校文化建设是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肇东市第七中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了学校“正文化”德育体系“正德”,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通过思政课程、理想信念教育课程、特色主题升旗仪式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言”,即以通过学习《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守则》,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尊重教育,使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个人优秀品质,身正笃行,为未来奠定坚实品格基础。学校在逐渐完善“正文化”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活动体系和评估体系的过程中,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为目的,深入开展一系列“文化守正”主题活动,丰富学校系列正文化德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品德,提高道德意识和水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正确价值观念。

(三)以生命教育为先导,建立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正身正心。行为文化是观念文化的外化,是指学校主体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要让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就要从根本上落实,而文化管理正是核心内容。肇东市第七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以行为科学和生命化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建立了学校“正文化”行为文化的体系,通过政教处和教务处制定了师生行为手册,通过课程研发中心制定课程和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家校社会一体化协作制定学校、教师、家长评价体系等,把行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点放在了校风和学风上。一是通过校长的正文化的引领,拓宽教师提升素质的渠道,营造优美和谐的发展氛围,用理念改变教师的行为方式,形成优良的教风。二是改善学生的生命状态,形成优良的学风,达到在环境文化中濡染,在活动文化中养成,在课程文化中提升,在自身实践中升华的目标。

(四)以人为本位,建立科学温情的制度文化———正规正矩。制度文化体现学校文化设计者的特色理念、学校文化参与者的规范标准,是学校文化建设者的行为保障,具有引领、矫正和促进作用。肇东市第七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按照“硬性的制度温情的管理,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思路,形成了以“正文化”管理为特征的制度体系,从“有为制度”向“无为约束”的有效转化,使“制”的实施力度持续提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师管理上,形成了《肇东市第七中学制度汇编》,其中包括教师教学考核、班主任目标管理考评和教师系列职称评聘办法等。为了加强学生的管理,编写《肇东市第七中学学生必读手册》,对学生的德行操守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和指导,用制度进行约束、保障、规范和提升学生行为。

(五)以创新为动力,建立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正知正观。一方面,打造积极向上的教师“正文化”。为造就一支有思想、高素质、精技能的教师队伍,肇东市第七中学创新途径方法,全方位地磨练了教师的基础技能,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能力。通过“以课堂为本”“同行竞赛”和“专家引领”三个方面,努力提升对课堂的掌控,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开展“教学名师”评比,创建“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提高师资的综合素质;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学习交流沙龙等一系列的形式,使教师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课堂是以文化人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学校文化浸润的能量场。肇东市第七中学将学校的“正文化”核心理念、文化元素以校本研究实践为载体,以学科思想渗透为途径,分解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人文、审美等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要重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行为和能力的有效的学习,同时也要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育,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命和心灵世界,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比如,在“以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围绕学生的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努力营造“健康”的“正文化”,打造“生命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以内涵为主导,建设高品位的活动文化———正行正举。活动是一种最受学生欢迎、最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肇东市第七中学在推进活动文化建设中分三步走:一是开展正文化主题活动。以“正心、正言、正行、正形”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正文化活动,让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二是做好文化活动品牌。学校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背景,挑选出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和主题文化的亮点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如“四季人生”(春之理想、夏之家国、秋之世界、冬之拼搏)、“五色主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绿色环保教育、蓝色科技教育、橙色安全教育、银色心理健康教育)。三是规范活动文化管理。为把“正文化”活动做到有思想、有落实、有积淀、有传承,我们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有”原则: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管理要做到“四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使“正文化”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质增效。

(七)以育人为宗旨,建立典雅的环境文化———正风正貌。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生态系统,设施建设、环境布局和特定标志传达了学校的文化理念,展示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一种可以体现办学理念、濃厚人文气息的美丽的校园环境场和文化场域。肇东市第七中学以“正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提出以来,学校对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改版,让学校的主体色调与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相得益彰,使用相对统一的字体和规范字,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红色文化、科技文化、诗礼文化、阅读文化等通过走廊、教室、宣传窗等一一呈现,楼层文化、厅廊文化、班级文化正逐步形成,一墙一壁都说话,一景一廊都育人,学校“正文化”的感染力明显增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氛围,更加提升了以文化人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就很难立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文化的支持,那么这个国家就很难持久。学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要着眼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思想沁润心灵,砥砺品格,培养能够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肇东市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简介
学校推介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浮世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