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用优秀文化“养正”学生幸福童年的引路人

2024-04-10李希贵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养正家校目标

李希贵

一位好校长会成就一所好学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五小学(以下简称机关五小)马智华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六年来,坚持用“优秀文化”做载体,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在创造性变革、创新性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机关五小“文化育人”的改革实践,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培根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达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把传统文化“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目标一直是教育改革关注的问题。马智华校长带领教师团队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和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通过组块文言群文帮助学生形成最初的民族文化意识;通过活化“读、画、唱、写、赏、做、研、创”等学习方式,辩证取舍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格内核;解决了当前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文言含蓄隽永,迁移运用难;知识大于素养,变更教法难;文言篇目增加,“减负”提质难等突出问题。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为学生培根铸魂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是坚持儿童视角,用有意义,更有意思的革命文化为学生启智润心。什么叫“有意义”?指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教育,失去了意义就没有教育。什么是“有意思”的教育?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观察、感受、领悟、实施的教育。机关五小的老师按照知、情、意、行品行养成规律,组织了“踏着英雄脚步走”“唱支红歌给党听”“强体育德重走百年奋斗路”等感悟式、浸入式的体验课程和活动。学生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把党史学习中看到的、听到的变成悟到的、做到的。学校通过多元化活动高效地完成了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育人目标。

三是坚持家校合作育人,用“四个一致”为学生立德导行。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马智华校长带领教师团队构建的家校协同育德体系,使家校教育达到了认识一致、标准一致、方法一致、行动一致,家长和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形成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闭环。

马智华校长以“优秀文化”做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效、有意义的借鉴。

一是在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过去,北京十一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史传单元———小说中的侠义人物”时,是围绕单元中的四篇课文来确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包含甚广,从知识与能力到过程与方法,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教学目标写在备课本上,教师感觉不到可操作性,更不能和教学过程中的环节一一对应。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大脑里,学生却浑然不知。因此,我们希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明确同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史传单元中侠义人物的教学为例,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来分解教学目标:第一,选出六个侠义人物,用关键词从三个方面概括出每个人的主要特征并进行比较,分别说出他们之间的一个相同点和一个不同点;第二,结合材料,立足于历史与现实,从三个维度对侠义人物作出评价;第三,说出侠义文化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正面影响的三个方面。学生拿到这样的目标,就可以实际操作、在学习中不断地进阶提升。

二是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过去,我们的课堂学习任务太零散,低阶的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来设计学习任务的。比如,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么让学生每天阅读50页《红楼梦》并做笔记,要么让学生画出《西游记》的取经路线图。这是在从知识的最低层级设计学习目标。尽管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生动活泼,但是学生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

1997年,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知识深度(Depth&of&Knowledge)”,即“DOK”理论,包含了一整套如何基于课程标准来实施学业成就评价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技术。“DOK”理论将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成四个层级,研究者根据不同层级的思维要求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活动、任务和问题,使教育实践者能够设计有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任务、活动和问题。其中第一和第二层级分别是“回忆和重现”“技能和概念”,第三和第四层级分别是“策略性思考和推理”“拓展性思考”。一个真正好的学习任务应该根据四个层级中的第三层级甚至第四层级来设计,即从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层面来设计。这样的设计会在两个维度上实现突破:一方面,认知的复杂性上升到了第三或第四层级;另一方面,一旦任务的复杂性达到了第三层级,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大大提高,这样就可以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

比如,教学《平凡的世界》,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某个角色来讲述后续的故事。这种情况下,后面的故事该怎么续写?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学生不把原著读完、读透,不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就不能续写后面的故事。再如,让学生组建“我的魏晋朋友圈”,说出最喜欢魏晋时代的哪些事,喜欢和谁做朋友,为什么?学生必须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生經历、才华全弄清楚,才能说明白为什么。

又如,我校语文教师交给学生一个核心任务:选择一个小说中的侠客人物,并协助老师装扮成他的样子。这个任务包括好多子任务: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五位侠客的个性特征;指出五位侠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至少写出三个你放弃的人物;写一封信来说服老师同意装扮;写一段人物出场的造型描述;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对图书馆有关侠客的图书进行重新分类。

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深度、宽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学生体验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是要引导家长正确参与学校管理,在家校共育中优化学校治理体系。

我们国内的教师队伍、校舍装备、办学条件和世界许多地方相比,其实并不差。为什么社会和家长的感受却不尽如人意呢?我们能不能把好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家长和社会的优质感受?这其中,学校管理,再往大处说是学校治理体系的研究就是一个迫切问题了。

我们经常说,家长在家校共育中有4*个权利: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我们往往到此为止,并没有深入研究,家长的“知情权”是知什么情?他们的“评议权”是评议谁?评议什么?

有一所国际学校规定,所有家长随时随地可以进学校,随时随地可以听老师讲课,随时随地可以向校长提出如何改革教学工作的意见。结果,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课堂教学是一项专业工作。家长处于不同行业,意见经常相互对立,所以把老师搞得非常矛盾,无可奈何。

那我们怎么让家长参与,而又不过度参与?他们参与哪些事情、参与到什么程度、监督哪些事情、监督谁……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这就是学校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在十一学校,我们针对“让家长监督工作”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就从孩子、家长的切身利益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事情开始。

比如,食堂后厨的监督权。食堂后厨进的是什么原材料,有没有质量问题,每顿饭的留样是什么等等。家长成立监督小组专门监督后厨。因为这些家长本身就是防疫专业的,再加上他们特别用心,就确保了饮食方面的安全。

再比如,校服款式的否决权。我们不敢给家长决定权,原因是家长的年龄和孩子是有代差的,家长看好的款式,孩子不一定喜欢。但家长有否决权,校服设计公司、学生中的服装设计爱好者等提供了大量款式,学生认为他们都能接受的时候,再交给家长。如果家长觉得这几款万万不能做,那我们就尊重家长的意见,因为这些款式可能冒进了。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出台了家校合作的国家标准。家长到底在哪些领域有权利,哪些领域可以监督,哪些领域可以参与,是有国家标准的。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出臺,党代会上也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我觉得下一步,基层学校可以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家校合作标准,来优化学校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马智华校长作为教育部“双名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坚持用“优秀文化”做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希望智华校长和她的同事们继续“用好”文化,坚持在素养导向下做优课程,做活课堂,做实家校共育,努力成为用优秀文化“养正”学生幸福童年的引路人。

(作者系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专家联谊会副理事长。)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养正家校目标
强化“三新”课改 建构“5E”课堂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教学特色
文化兴校担时代之责 养美育正承文院之脉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简介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风景里的大美学校
——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养正文化”剪影
弘道养正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