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人大代表佘才高:创新引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城轨高质量发展

2024-04-09潘奕婷本刊编辑部

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城轨生产力

文:潘奕婷|本刊编辑部

3 月5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就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多元融合城轨等方面提出了多份建议。

佘才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4 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高频热词。轨道交通产业是代表“中国装备制造”的闪亮名片,也是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逐渐成为多个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正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立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就加快形成和发展城轨交通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实现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谋新策、出实招,对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多元融合城轨等相关话题提出了建议。

建言献策,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 年,我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稳步迈上复苏轨道,但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在一些领域环节仍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报告同时强调“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城轨道交通领域的代表,佘才高代表特别关注到,报告对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要部署,“这不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城轨交通的工作指引了方向。”

对此,佘才高代表提出了6 份相关议案和建议。

1 份议案是加快推进低空经济立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保障。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的新领域新赛道。相较于低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我国这一领域的立法还在起步阶段,呈“点状”分布,过于零散,层级也偏低,缺少对低空经济的统筹布局与规划,难以满足低空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建议全国人大按照党中央的有关部署要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低空经济促进法》列入立法日程表,及早谋划,尽早出台,同时在顶层制度设计中明确立法理念和法律界定、建立协调机制和发展规划、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规范等,并鼓励先行先试。

佘才高代表所提的5 份建议中涉及城轨交通的是,关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防范能力的建议。截至2023 年底,我国内地共有59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224.54公里,其中2023 年新增运营里程866.65 公里。随着城轨交通运营线网规模不断增加、运营年限逐渐增长,设施设备老化、人流密集等问题逐渐凸显,加之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出现,安全运营的形势日益严峻复杂。

佘才高代表建议:第一,强化国家层面政策引导,制定城轨交通安全战略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由发改、住建、交通等部门统筹协调,建立以城轨交通经营单位为首的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城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提高建、管、养安全标准化水平;第二,强化气象、水文、规划、住建、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同保障,提升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第三,探索构建由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属地治理责任、城轨交通运输企业承担产权范围内治理责任的联防共治机制,加强城轨交通沿线安全环境治理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第四,强化财政支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补贴长效保障机制,保障公共安全防范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更新改造资金到位,确保城轨交通可持续安全发展。

此外,针对科技创新、区域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等社会发展热点,佘才高代表还提出了支持设立南京知识产权法院、支持南京都市圈探索要素跨区域配置、优化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更好推进“三大工程”高质量建设,以及制定城市更新办法等4 条建议,充分履行好“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

创新引领,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构建新模式

从底层逻辑来看,“高质量发展”的表述最早在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出,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主要矛盾转变而做出的判断,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理念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由最初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基于此,佘才高代表认为,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内涵上尽管各有侧重,但从本质来看,两者关联紧密、相互融合,共同指向社会发展的平稳和进步。具体到城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城轨企业的市场属性和公益属性的集中体现,而如何促成两者形成耦合效应,达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对于城轨交通行业和南京地铁如何进一步推进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佘才高代表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推动城轨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围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论述,深入推进城轨行业科技创新,持续通过发挥城轨企业场景优势和技术应用优势,加大与产业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力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的建运管理模式,推动城轨企业向管理集约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另一方面,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阵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城轨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二是坚持统筹均衡,用新质生产力的成果带动城轨企业可持续发展。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轨企业经济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和社会服务可持续之中,通过新质生产力变革所产生的新动能,重新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体验。在经济方面,将产业链发展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财务可持续性防范债务风险;在生态方面,突出体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地铁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维护、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中;在社会方面,按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要求,先立后破,加大智慧出行、智能运维、安全预警等新技术在传统运营场景中的应用,改善乘客出行体验。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形成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从市场化机制着眼,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股权合作、收入分配、选人用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南京地铁南京南控制中心

佘才高代表表示,南京地铁下一步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断推动南京地铁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城轨交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深化5G 公专网、云信号系统等典型科技应用成果的固化提升,构建南京地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优势。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打造创新项目梯队,全力推进“绿色近零碳场段”的方案设计、TCSI(一体化智慧列车运行系统)的研究工作,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拓展产业融合宽度,深化供应链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巩固产业链融合质量,继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智慧运维、智能制造、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协同创新,实现更多优质供应链企业向产业链企业转换。加大产业链拓展数量,结合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多层次、多制式发展优势,通过提供实验基地和测试平台,让更多合作从项目融合、技术融合走向资金融合、资本融合。

加快绿色转型速度,完善绿色生产力的布局应用。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落地南京地铁智慧城轨、绿色城轨等规划。坚持示范带动,将绿色城轨的要素注入“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发挥绿色示范效应。坚持前沿创新,加快场段光伏、智慧通风空调、永磁牵引、双向变流等绿色新技术的实施和应用,支撑南京地铁可持续发展。

提升主业发展高度,实现创新和改革的“双向奔赴”。围绕建运品质的提升,将更好的设计理念、更优的工法工艺和更新的材料技术应用到在建线路和规划线路之中,将更智能的管理、更智慧的服务体现在运营业务流程之上,全面提升主业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深化改革,以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重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因地制宜,以多元融合开创城轨交通新格局

202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委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开展了《城轨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关于城轨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佘才高代表认为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前瞻谋划、系统部署,基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实际所提出的发展理念,是助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轨道交通更好承担都市圈城市群公交出行新使命的导向标;也是破解中小规模城轨交通面临的客流小、强度弱、出行占比低、动能不足等发展瓶颈的试金石;更是全面探索行业内部各个业务板块实现新融合新发展的大擂台。

佘才高代表表示,推动多元融合工作涉及面广、业务关联度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课题总顾问、协会创始会长包叙定从“引流、增收、降本”三大痛点着手,经过不断研究探索,提出的“九元”融合,从理念上统一了城轨交通行业对“元”的思想认识,厘清了内涵定义,指明了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在具体实施中,各家由于情况不同,在哪些板块实施融合、如何推进融合、如何评价融合效果等一系列问题,从本质上是一个从战略选择到落地执行,再到后评估和优化调整的完整PDCA 循环,应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在做好充分调研和论证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实施。

自课题提出以来,南京地铁坚持系统梳理,一方面,对已经开展的融合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南京地铁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深化对未来业务的规划设计,结合南京地铁“十四五”战略锚定的发展方向,对下一步融合工作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目前,南京地铁正大力推进四网融合、站城融合、绿智融合、产业融合等一系列工作。

在四网融合方面,早在2002 年,在《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已经提出多网融合理念,经过多年深耕,已形成城市轨道、市域轨道、城际铁路、干线铁路四网融合的发展格局。目前“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已运营7 条市域线路,里程接近300 公里,当前正大力推进S2 宁马线、S4 宁滁线、S5 宁扬线建设,同时深入探索新的都市圈发展走廊,持续完善《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整体来看,主要的融合策略:一是廊道融合(线路融合),通过有效整合网络、通道资源,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如S1 机场线、S7 宁溧线早晚高峰开行跨线贯通快车,S1机场线计划与在建6 号线贯通运营,在建S2 宁马线与宁安城际铁路推进廊道资源共享等。二是枢纽融合,通过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提高联程联运服务水平和效率,比如在南京站、南京南站以及禄口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引入多条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城际、干线铁路,提高多层次网络间运输效率,放大枢纽效应。三是运服融合,通过运输管理模式一体化,实现车票一体化、安检一体化。比如南京站、南京南站铁路出站—地铁进站方向目前已实现安检互信。未来,南京地铁将充分用好都市圈跨省、跨市联动发展机制优势,拓展都市圈轨道服务范围、提升轨道运输效能,进一步探索铁路与城轨运营服务融合的更优机制。

在站城融合方面,自成立以来,南京地铁“轨道+TOD 综合开发”模式,经历了“单站划拨”“站楼一体”“片区一体”和“站城一体”四个阶段,累计开发建设项目28 个、建筑面积达157 万平方米。开发过程中,积极争取有力支持,推动南京市政府于2022 年1 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南京市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确保规划制定、土地供应、收益分配等实施工作得到政策支持与落地。同时,大力推进已运营地铁线路车站、区间、场段等地铁沿线不动产确权工作,累计完成8 线、逾500 万平方米土地权证办理,为站城一体化开发扫清合规障碍。未来,南京地铁将借助城市更新、存量资源盘活等契机,继续围绕在建和规划线路可挖潜资源,做好前瞻谋划,储备未来发展动能,更好推动南京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南京地铁宁句城际开往“春天”的列车-董友宁 摄

猜你喜欢

新质城轨生产力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漫说城轨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