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4-04-09郑伟徐敏王淑贤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4期
关键词:田间实训电商

郑伟 徐敏 王淑贤

近年来,为培育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解决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的实践难题,扬州市落实中央农广校《关于推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建设管理,基本形成分布合理、行业齐全、建管有序的农民田间学校体系。

一、做法措施

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实践技能的功能需求,扬州市在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中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差异化定位。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田间学校,实行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县级农民田间学校按照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的要求,突出“田间实训”,重实践重技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级农民田间学校具备可供实践教学的实训场所和较好的食宿条件,重点面向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农民新群体,提升其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及创业兴业能力;省级以上农民田间学校则围绕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家,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坚持标准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基础条件,即“七有”标准:有产业基础,有培训基地,有管理机构监管运营,有“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乡土人才”三级师资团队,有培训制度,有典型示范,有政策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是考评认定程序,严格执行“主体自愿申报—基层分级审核—专家现场考评—部门发文认定”的标准程序,市财政给予一定的专项补助。

(三)坚持规范化运行。为提高各类农民田间学校的运行管理水平,扬州市制定印发了《扬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农民田间学校的管理机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建设优化的规范要求,规范了农民田间学校自主办班和现场实践教学的工作流程。同时,为及时掌握每所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情况,要求市级以上农民田间学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四)坚持绩效化管理。《扬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管理规范(试行)》从培训规模、技术示范、服务指导、宣传报道、档案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各层级农民田间学校的年度绩效考核要求。省、市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市级以上农民田间学校进行绩效考评,对教学条件不达标、绩效评价得分低、学员满意度不高的予以淘汰退出(已淘汰1所);对教学质量较硬、实训效果良好、学员满意度高的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申报更高级别农民田间学校。

二、成效特点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农民田间学校在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实训体系。目前,扬州市已建成各级农民田间学校55所,其中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1所、全国共享田间学校1所,省级农民田间学校13所。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7.26万人次,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实训体系。做到涉农区域全覆盖,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农民田间学校;优势农业行业全覆盖,目前农民田间学校的依托主体所从事的农业行业,包括粮食、畜禽、水产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果蔬、花木、茶叶等特色产业,还包括农村电商、农业休闲、乡村治理等新兴产业。

(二)加快了农业“四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农民田间学校主动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与涉农科研院校紧密协作,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的试验展示和示范应用。市級农民田间学校扬州贵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扬州大学探索研究了西瓜空中种植与水稻轮作模式,解决了西瓜连作障碍难题,获得了国家级专利,并将西瓜栽种与科普研学有机结合,经济效益翻两倍。三年来,全市农民田间学校共示范推广农业“四新”技术107项,成为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三)促进了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全市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参与农业转型发展,成为助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孵化器。为解决疫情期间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的问题,省级农民田间学校高邮通达电商园,配合市县主管部门举办了多期农村电商培训班,2020年以来先后培育电商学员4500人,为快速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增添了新生力量。同时,通达电商园还牵头组建了区域农产品电商、销售、物流联盟,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农村电商产业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已有6所农民田间学校及其依托主体开设了自己的直播间或网店,打造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做出重要贡献。

(四)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典型学员。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丰富了参训学员的实践实训体验。截止到2022年底,有近百名学员获市级以上劳模、技术能手、乡土人才等称号。学员邱红星通过购置农业机械从事农机作业,组建农机合作社共闯市场,钻研维修业务成为技术能手,实现了乡村青年到乡土能人的华丽转身,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最美农机手”“江苏省劳模”“江苏工匠”等荣誉称号。

三、相关问题

一是认识水平不够到位。农民田间学校是各级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职能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的农民教育培训实践平台,从几年来的建设实践来看,个别共建主体对农民田间学校的概念内涵、建设目的、功能定位理解有偏差,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打造,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民田间学校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建设宗旨。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对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运行,省级和县级都没有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也没有明确具体补助标准,只有扬州市财政对被确定为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的,分两年给予4万元的补助,这对于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主要靠农民田间学校依托主体自筹,导致不少教学设施设备得不到正常维修更新,陈旧老化明显。

三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调查发现,由于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及其依托主体不能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时还牵涉花费不少人工和精力,因而少数农民田间学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甚至停留在“挂牌”和参观现场层面。

四、思考建议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要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高质量建设和运行。

(一)优化结构布局。围绕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巩固提升现有农民田间学校的基础上,按照“一产一校”的要求,优选产业特色鲜明、业态模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性强的主体选建农民田间学校,争取每个涉农县(市、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和规模特色产业,都能建设一所以上的农民田间学校,实现农民田间学校规模体系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布局的同步优化。

(二)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课件教材开发,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实际与发展方向,突出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编制纸质及多媒体教材。丰富创新培训方式,逐渐改变老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方式,进行启发式、问答式、互动式教学,增强培训的操作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學员的积极性。注重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市内外农民田间学校的交流协作,必要时组建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利用率。

(三)优化师资团队。师资是直接影响农民实训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选择专业知识深厚、操作示范熟练、语言表达生动,能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来源于教学、科研、推广单位的专家教授,基层和企业的专业人员,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组建师资团队。要从三个方面不断优化师资团队:优化区域结构,本地师资为主、外地师资为辅,并努力提升本地师资能力;优化年龄结构,注重提高中青年师资比重,增强队伍活力;优化行业结构,优先选择新兴行业专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四)规范动态管理。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年度绩效考评实施细则,以学员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对课程内容、培训组织、日常管理、教学环境、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连续两年得分在末位10%或未开展实质性培训的农民田间学校予以核销退出,对年度得分处于前10%的,优先推荐申报更高级别农民田间学校或共享学校,优先安排项目补助资金,推动构建农民能够学、愿意学、持续学的培训平台。

(五)拓展服务功能。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示范带动功能,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示范推广,打造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教育服务平台。延伸农民田间学校的对接服务功能,加强技术指导,探索通过统一生产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提高周边农户运用先进科技和物质装备能力,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创新农民田间学校的跟踪服务形式,有条件的可实行创业导师制,对优秀学员创业兴业进行跟踪指导服务,提升其产业发展水平,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作者单位:扬州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田间实训电商
春日田间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