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现实意义、鲜明特征与践行理路

2024-04-09林敏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林敏

摘要:“文化使命”在21世纪中国的出场,不仅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而且突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所肩负的推进文化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与艰巨使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既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体现,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对文化使命的自觉认定。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体现了主观能动与客观遵循的有机统一、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引领、思想内化、人才培养和制度护航等来践行文化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

中图分类号:G122: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4)01-0057-08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肩负着多重使命,其中包括文化使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使命重要论述的集中表达,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而且突出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所肩负的推进文化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和艰巨使命。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问题的提出和破解,既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出发,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鲜明特征和践行理路,具有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现实意义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历史的、具体的,是由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新时代,身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双重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对文化使命的自觉认定、勇于担当和坚毅履行,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归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体现

文化使命总是在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中形成的,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与这个社会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理论一起揭示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表征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诉求。文化发展只有彻底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体现真正价值。因而,需要我们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来把握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所关涉的价值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提出了时代性要求。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包括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保障,还要包括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文化上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了谁”,所要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目的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2]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根基,也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文化使命的力量源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使命任务,意在为人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关注现行的文化建设与人民所需不相契合或在缺位等方面的矛盾,特别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产品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使不同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能够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满足,对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心、汇聚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向度出发,以人民的现实利益为根本价值导向,是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关键所在。

(二)目标指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3]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國式现代化道路的同时,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崭新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明确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发展的逻辑脉络和现实指向。从根本上来讲,中国共产党肩负新的文化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共产党人孜孜探索的重大问题。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文化使命任务,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不断进行文化使命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和谐统一,为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其实现进程任重道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提出了现实任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科技力量,更需要持久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表征,而文化使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同向的、交互作用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形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构画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理想图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有着丰富的内涵,需要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维度来阐明文化使命与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内在联系。一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中国共产党人要勇于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为人类文明進步作贡献中国力量的时代责任。二是从民族层面上来说,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三是从人民层面上来说,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守文化初心,守护好人民的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问题,牢牢把握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积极回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新的文化使命”在时间维度上实现了文化使命的样态变革,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文化使命的外部延伸。因而,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把握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型与发展,进而实现“人化”与“化人”的双重使命。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鲜明特征

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将文化使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这是我们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

(一)体现了主观能动与客观遵循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使命既需要充分调动主体的使命意识,也需要尊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主观能动的彰显。文化使命是将使命的现实场域指向了文化领域。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中,作为现实的人就会有使命。马克思指出:“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5]因此,要依据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来把握文化使命的本质,文化使命有其主体层面的内在规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6]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由谁来担负文化使命”的重大命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担当、敢于作为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弘扬者,[7]具有其他政党无法比拟的世界眼光和使命担当精神。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植根于党和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而作为文化的创造者的人民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形塑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的繁荣与进步,这正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动力之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遵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人所承载的文化使命并非是一个纯主观的使命担当,而是要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定。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路向与定向。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需求和新的期待,即包括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层次、文化需求的结构不断升级等,这是我们党在担负文化使命这一重任中首要关切的问题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1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整体性认识和自觉把握上的,意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需求良性有序运行。因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充分体现了主观能动与客观遵循的有机统一,是合乎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使命担当。

(二)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格,“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1]守正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立自强;创新就是指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以使命担当精神来肩负,不断赋予文化使命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守正性。守正是指守住“本”和“源”。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守正性。一是从阶级属性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政治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一阶级属性恰恰反映了党的文化使命的长远性,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文明”。二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党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受世界现代化进程影响,但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文化发展的模式和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国情,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不动摇,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带领广大人民接续肩负起“文化救国”“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三是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归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的文化初心牢记在心,把人民放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满足人民的发展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创新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实现“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进行了总体布局,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行了具象化的表达,即“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重文化使命,并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文化使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文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赋予文化使命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普遍交往的世界图景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不仅仅聚焦于本国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本民族文化的复兴,还将使命延伸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统一的视角来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才能真正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完整图景,提炼出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而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深层意蕴。

在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的文化使命突显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民族特色,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与创新发展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资源,中国共产党担负和践行文化使命的过程,就是合理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理念的过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承载着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治理理念,奉行着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精神等,都充分体现了对“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这些智慧资源是新时代现实场域下我们党完成文化使命的宝贵资源和有益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在秉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将文化使命之责向世界性层面拓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1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已经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向世界人民诠释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交往逻辑,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党践行文化使命贡献中国智慧。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践行理路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文化使命最终要落脚于实践层面,有赖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加以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3]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文化使命践行的整体性认识,通过组织引领、思想内化、人才培养和机制护航,使其从一种理想意图变成一种现实图景。

(一)组织引领:激发共产党人践行文化使命的主体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4]在新时代,要更加有力地承擔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主体责任,需要通过依托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遵循“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各级党组织的管理,来增强担负文化使命的主体自觉。这种主体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积极呈现,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解,彰显了党带领广大人民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梦想的使命担当。

第一,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作为文化使命担当的主体力量,应依托相关的文化发展制度直接与基层群众建立联系,听取群众意见,破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难题,凸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典型示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指党员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在生产、工作、教育、学习等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带头示范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为实现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而奋斗。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不同层次的内容、不同领域的特征,形成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着力激发共产党员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拓展党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域和空间。

第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难点和重点在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为直接的相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大多集中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完成文化使命任务的有力依靠,能够激发共产党人践行文化使命的主体自觉。基层党组织可以宣传、动员和团结社区群众,有效统合各类主体的文化治理功能,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基层组织优势积极发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现出鲜明的“群众根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党组织可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助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实现。

第三,发挥党员教育的联动效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对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有着清晰和确定的目标,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使命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系,这是夯实担负文化使命的政治前提。要通过具体的党员教育活动,来增强中国共产党践行文化使命的责任意识。例如,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新的文化使命”的具体内容融入党员干部的培训计划中,逐步扩大到各基层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发挥各级党员的联动效应,厚植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的原创力、创新力和内生活力融通于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二)思想内化:夯实共产党人担负文化使命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坚持文化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行合一”中养成的。思想内化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所担负并践行的文化使命有着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更是对其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共同彰显。

首先,筑牢中国共产党人践行文化使命的思想根基。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文化建设领域当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指明“新的文化使命”既表现为思想理论形态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又表现为付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一系列工程项目,是我们党能够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优势所在。因而,要学懂弄通做实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科学回答新的文化使命这一时代课题,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夯实担负、践行文化使命的思想根基。

其次,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使命的情感认同,并将其贯穿于培养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文化使命的全过程。一是要建立情感认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当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二是激发情感认同,通过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基地等方式,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文化使命内容的记忆、理解、认知、认同,激发出强烈的使命意识。三是强化情感认同,通过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地对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所肩负的“文化救国”“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再到新时代“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牢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初心。

最后,在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基础之上进一步筑牢对文化使命的价值认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使命的价值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于其历史脉络、现实图景、未来发展价值的全部贯通与共同体认上,这种使命担当由思想观念层面延伸到价值信念乃至信仰体系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标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观念体系内实现自觉担当、主动担当到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文化使命的递进与飞跃,引导共产党人由对文化使命价值的肯定延伸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坚定、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最终外化于实践行为上。

(三)人才培养:推进共产党人践行文化使命的梯队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内在生命力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确证与发展过程,以人的文化实践活动为根本生成的发展动力。实现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信仰坚定、本领过硬、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文化使命的发展优势,实现个人的文化自觉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15]人才是兴国、富国、强国之根本,更是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命任务的基础。通过构建“塔式结构”的文化人才梯队,努力建设人员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第一,筑牢社会主义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这部分人主要是指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基层文化工作者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广泛挖掘文化、历史、艺术、文学、管理等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背景各类人才,推进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一支规模宏大、开拓创新、适应力强的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队伍,进而满足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人才数量的现实需求。

第二,扩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專业性人才。这部分人处于塔式结构的中间位置,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支专业性强的文化人才队伍。该梯队的群体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治理、文化管理等相关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具体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中,以专精的培养思路培育文化领域的专门性人才,以期应对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大部分难点和技术性瓶颈。例如,培养互联网技术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文化工作者,要运用人工智能来赋能文化使命的空间形态,运用媒体生态来打造文化空间的虚拟场景,优化日常生活中文化使命的空间布局,形成“互联网+文化”的智慧教育平台。

第三,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层次人才。该部分人处于塔尖位置,具有引领作用。高层次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文化使命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从整体、全局、立体的视角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切实担负起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进步的政治责任、使命责任。这部分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要实现“价值理性”的真正回归,承担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

(四)机制护航:构建共产党人践行文化使命的保障体系

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良性机制来确保新时代践行文化使命环节的协调性与规范性,有效统筹协调各方面、各要素资源,为新时代践行文化使命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文化使命的长效机制主要由服务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传播机制等方面构成。

第一,构建服务引导机制。服务引导机制,重点在服务,关键在引导,力求解决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问题。在服务方面,主要表现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使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同人民实际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构建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反馈机制,进而实现公平化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这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党的文化使命彰显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品格。在引导方面,主要是提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引导能力,特别是公共文化需求内容的引导,传递真、善、美,共同建构积极向上的公共文化样态,提升人民群众在文化上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第二,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可以从宏观层面如政策激励、法律激励和文化环境激励等要素入手,还可以从微观层面即个人成长激励和团队激励等要素入手。针对不同的文化管理部门、不同层次的文化人才,实施有效的、公平合理的、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政策激励为例,政府可以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特别是对于创造出有形文化产品和无形文化产品的人才,积极建立与文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可以说,人才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领域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强完成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的“时效”与“实效”。

第三,构建文化传播机制。文化传播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特质或一个文化综合体从一群人传到另外一群人,即文化产生、发展、传递的过程。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传播机制,能够为中华文化对传播搭建“世界性”的话语平台,深层次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能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民了解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传播要借助好互联网平台“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16]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文化传播理念、传播手段和传播策略的有效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力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1).

[2][6][10][13][15][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35.133.35.313.318.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8-329.

[7][8]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1.2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11] [1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17.55.

[1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24.

(責任编辑: 胡爱敏)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LIN Min

(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 )

Abstract: The appearance of “cultural mission”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not only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arduous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Entering the new era, new cultural mission is not only the fundamental embodiment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road,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Marxist mission oriented partys recognition of its cultural mission. The cultural mission embodie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unity of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objective compliance, the unity of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the unity of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In the journey towards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cultural missions can be fulfilled through organizational guidance, ideological intern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guarante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Keywords: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ultural Mission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