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4-04-08侯莎洁郭小兰李雨繁
侯莎洁,丁 尧,郭小兰,李雨繁
陕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衰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系统的储备功能下降,抵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下降,机体易损性增加[1]。相关研究表明,衰弱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有关,会增加失能和死亡的发生风险[2-3]。但衰弱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明确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现状,了解影响衰弱患病的影响因素,并且在初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对延缓衰弱进程、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学者开展了有关社区老年人衰弱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但受研究设计、调查区域、研究人群等因素影响,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中国社区老年人衰弱的相关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以了解中国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衰弱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已在PROSPERO 平台注册(注册号:CRD-42023412611)。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 年2 月14 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社区老年居民的衰弱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方式为主题词结合自由词,中文检索词包括:居民、老年、老年人、老人、衰弱、衰弱综合征、虚弱、社区、居家、风险因素、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相关因素、现状;英文检索词包括: elderly、older、aged、frail elderly、China、Chinese、risk factor*、predictor*、epidemiologic factor*、relevant factor*、contributing factor。以PubMed为例,检索策略见框1。
框1 PubMed检索策略Box 1. Search strategy in PubMed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两位研究者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若出现不同意见时,与第三位研究者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纳入的文献。纳入文献提取的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地区、研究类型、样本量、衰弱评估工具、衰弱发生人数、衰弱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OR 值、95%CI。若3 篇及以上文献提及同一个危险因素,则提取该危险因素并纳入分析。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th 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量表[4]对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进行评价,总分为11 分,8~11 分、4~7 分、0~3 分依次为高、中、低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偏倚风险进行评价,总分为9 分,7~9 分、5~6 分、0~4 分依次为高、中、低质量[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 12.0 软件对衰弱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 软件对衰弱危险因素进行Meta 分析,计数资料以OR 值和95%CI 进行描述。采用Q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若I2≤50%且P>0.10,表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的可能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I2> 50%且P≤0.10,表明各研究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并根据性别、衰弱评估工具、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采用逐步剔除文献法对衰弱发生率Meta 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更换两种效应模型对衰弱影响因素Meta 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若报道的发生率或任意一个危险因素的文献数量≥10 篇,采用Egger's 检验评价是否存在发表偏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文献1 082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7 篇[6-22]。文献具体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的17 篇研究中,横断面研究16 篇(AHRQ评分为4~8 分),病例对照研究1 篇(NOS 评分为7 分)。其中,1 篇文献[8]未报告样本量总数,无法纳入总人数统计,其余16 篇文献中包含11 928例老年人,其中发生衰弱1 843 例,衰弱发生率最高为42.00%,最低为3.70%。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Table 1.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患病情况的Meta分析
对报告衰弱发生率的16 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文献间存在异质性(I2=96.84%,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为16%[95%CI(12%,20%)]。见图2。
各组大鼠给药42 d后,用100 g/L的水合氯醛溶液(3.5 mL/kg)行腹腔注射麻醉,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其心尖(左心室)动脉血5 mL; 静置2 h后,于4 ℃下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其上层血清,分装于600 μL EP管中,置于-80 ℃冰箱保存待用。
图2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森林图Figure 2. Forest plot of frailty incidence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根据性别、衰弱评估工具、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老年女性衰弱发生率为16%[95%CI(12%,21%)], 男性衰弱发生率为12%[95%CI(8%,16%)]; 采用FRAIL量表诊断衰弱时,发生率为11%[95%CI(6%,16%)],采用Fried 衰弱表型诊断衰弱时,发生率为16%[95%CI(10%,22%)];按研究地区分组时,华东地区的发生率为14%[95%CI(6%,26%)],华南地区的发生率为21%[95%CI(13%,29%)],华北地区为17%[95%CI(6%,31%)]。见表2。
表2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亚组分析结果Table 2. Subgroup analysis results of frailty incidence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2.3.2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纳入的17 篇文献中,若某一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不同,则选取多数分类标准相同的研究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文化程度、多重用药、睡眠质量、年龄在各研究间同质性较好,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余因素在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80 岁[OR=2.68,95%CI(1.95,3.6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OR=8.07,95%CI(5.21,15.21)]、抑郁情绪[OR=3.42,95%CI(1.78,6.58)]、睡眠质量差[OR=2.54,95%CI(1.66,3.89)]、合并至少1 种慢性病[OR=6.22,95%CI(5.24,7.38)]、同时使用3 种及以上药物[OR=2.71,95%CI(2.03,3.63)]、使用步行辅助工具[OR=5.42,95%CI(1.98,14.86)] 及营养不良[OR=6.68,95%CI(3.35,13.32)],P值均<0.05;文化水平在小学以上[OR=0.53,95%CI(0.42,0.66)]是其保护因素(P <0.05)。见表3。
表3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Table 3. Meta-analysis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frailty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2.3.3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结果
采用逐步剔除文献法对中国社区老年居民的衰弱发生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排除任意一篇文献后,研究结论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提示衰弱发生率Meta 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见图3。采用Egger's 检验法对中国社区老年居民的衰弱发生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477),提示衰弱发生率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通过转换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的Meta 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效应值相近,结果较稳定,见表4。因提取的各影响因素纳入的文献数量均小于10 篇,故不做发表偏倚检验。
表4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Table 4.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ailty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图3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敏感性分析Figure 3.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frailty incidence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16%,高于Liljas 等[23]在英国老年人中的研究结果9%,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不同国家老年人的生活饮食及观念不同所导致。但本研究结果远低于我国养老院的衰弱水平51%[24],这可能与养老院收住的多为痴呆、失能和高龄老年人有关。
本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衰弱评估工具及研究地区的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社区老年居民中女性衰弱发生率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所导致,绝经期女性雌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受到影响,增加了衰弱发生率[25]。使用Fried衰弱表型评价的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工具之间存在差异,Fried衰弱表型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评估工具[26],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也多数使用该衰弱评估工具。华南地区衰弱发生率高于华东与华北地区,这可能与各地区生活及饮食习惯不同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80 岁的社区老年居民衰弱的发生率高,在王洪梅等[27]研究中也表现出这一特征,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普遍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共病、器官功能退化、肌肉功能受损等情况,更容易导致衰弱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是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保护性因素,与罗如珍等[28]的研究结果类似。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文化水平越高,主动获取健康资讯的态度越积极,其采取自我保健行为就越早,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就医。这提示护理工作者应鼓励老年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和学习,提升自我保健意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影响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状况[29],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多用于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独立性受损、功能障碍程度越重。一项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功能障碍会导致衰弱发生[30]。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和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功能障碍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应鼓励主要照顾者尽可能挖掘老年人的潜力,充分发挥现有的自理能力,降低对照顾者的依赖,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自身的健康照护,以预防衰弱的发生。
既往研究表明使用步行辅助工具是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3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使用步行辅助工具,大多数是因为腿部肌肉力量减弱,步行速度缓慢或平衡能力减退,而平衡和行动能力受损会导致衰弱的发生[32]。Fried衰弱循环理论提出,在衰老和多病等因素的影响下,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成分改变,从而引起肌肉力量下降、最大耗氧量降低、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弱,表现为步速减慢及活动量减少,静息代谢率也会相应下降,总能量消耗减少导致慢性营养不良的出现从而引起衰弱[30]。因此,在社区中要特别关注使用步行辅助工具的老年人。
与Lorber 等[33]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睡眠质量差者,衰弱发生率高。有学者认为,机体在睡眠过程中会进行激素释放、能量代谢、生理功能的自我调节和恢复等一系列生理活动,而睡眠质量差直接影响睾酮、生长激素等代谢激素合成减少,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引起肌肉的流失,最终造成衰弱的发生[34]。因此,医护人员需重视老年人睡眠质量,必要时给予中医治疗或药物干预。
已有研究表明,多病共存与衰弱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成[35]。老年人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机体平衡容易受到破坏且无法及时恢复,各种疾病也随之发生。多种疾病负担的综合效应使机体长期处于促炎状态,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肌肉量减少,生理储备和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衰弱的发生。多病共存常与多重用药共同发生。本研究表明,多重用药是中国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各器官代谢功能衰退,多重用药会增加各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药物间的不良作用和潜在不恰当用药造成的不良后果又会增加衰弱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各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衰弱老年人药物风险培训,以便识别药物对衰弱老年人的影响,在不影响治疗目标的前提下,精简处方[36]。
多项研究已证实抑郁与衰弱之间的密切关系[37-39]。从生理层面来讲,老年抑郁症的“炎症假说”提及,促炎细胞因子(CRP、IL-6)会促进抑郁症状的发生,并诱导脑神经递质发生变化,抑郁水平与CRP、IL-6 呈正相关;而CRP、IL-6会促进机体蛋白溶解,肌肉量降低,从而引起衰弱[40-41]。从心理层面来讲,抑郁的老年人通常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缺乏与外人沟通的意愿,造成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降低,加速衰弱的进展。所以建议社区应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及时评估并给予心理疏导;通过举办团体活动如交谊舞比赛、太极拳训练班等,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与外界沟通。
本研究还发现营养不良是衰弱的影响因素,与Bales[4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功能下降,影响进食、咀嚼和吞咽功能。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导致体重下降,肌肉质量流失,加重衰弱程度。因此,建议社区工作人员应根据老年人的咀嚼和吞咽功能、牙齿数量,加强营养健康宣教,联合家属制定饮食方案,以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主要为横断面研究,论证力度低于前瞻性研究,未来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本土研究来补充本研究结果;第二,部分危险因素由于涉及文献数过少未对其进行合并,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倚;第三,个别危险因素例如认知功能、锻炼频次,因分类变量截断值不同及参考变量不一致,无法纳入分析,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全面性及推广度。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的发生率为16%,危险因素较多。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社区医护人员应对老年居民尽早进行筛查及管理,尤其是高龄、使用步行辅助工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多种疾病共病的老年人,明确影响因素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预防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