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24-04-08何珠城刘北戈
□ 何珠城 刘北戈 董 宁/文
民航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为民航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在加快民航恢复发展、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拥有高素质的飞行员队伍。然而,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痛点,不仅制约了行业发展,也限制了飞行员个人的成长。本文对不同国家的飞行员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探究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我国飞行员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飞行员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法,为提高飞行员培养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中外民航飞行员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一)中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
中国现有的飞行员培养模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单纯执照教育的培养模式,另一种是学历教育+执照教育。后者是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要模式,也称为“订单式”培养模式,即以航空公司需求为导向,瞄准民航快速发展的需求,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资源从事的人才培养工作。招飞对象主要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通过严格的面试、体检、背景调查,且高考成绩达到所报院校飞行技术专业的分数线,才能够正式开始学飞之路。经过四年制的大学本科专业学习,不仅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还可以完成从事民航飞行员所必需的私照、商照、仪表等级、航线运输执照以及英语无线电通信等级4 级(ICAO4)。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结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本科课程以及与飞行员相关的指导课程,进行与飞行员执照课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操作。
(二)美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
美国民航行业对飞行员的需求量大,旨在培养应用型飞行人才。与我国“订单式”培养模式不同,美国的飞行学员来源较为广泛,门槛较低,只要满足年龄限制和体检通过就可以进行飞行学习,且一般先从飞行俱乐部、飞行训练学校等驾驶通航飞机入手,积累飞行小时数和飞行经验,之后再进入运输航空产业学习。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规定,飞行学员在取得运输驾驶员执照之后,需要累积1500小时的飞行时间才可以从事航线飞行工作。
(三)俄罗斯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
俄罗斯民航飞行员培训体系由院校教育、实际飞行技能训练、仪表和导航培训等多个部分组成。首先,学员在航空院校接受理论教育:俄罗斯民航飞行员培训课程和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飞行技能的培养,且教材更新频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航空技术和法规。随后,学员进入飞行训练学校,进行实际飞行技能训练。俄罗斯针对初学者和资深飞行员等不同层次飞行员的培训方案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初学者,培训重点在于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飞行技能;而对于资深飞行员,培训则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能力。这种分层次的培训方案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飞行员的综合素质。
(四)法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
法国民航飞行员培养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包括航空理论知识和基本飞行技能的学习;中级阶段则注重实践操作和飞行技能的提升;高级阶段强调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实战演练和技能提升。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教育机构和培训内容,包括航空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航空公司内部的培训。法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方式的特点在于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及强调对安全意识的培训。
(五)加拿大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
加拿大民航飞行员的培养体系包括大学、飞行学校、实习基地等多个环节。其中,大学主要负责基础理论教育,飞行学校则侧重于飞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习基地则让学员有机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在这个体系中,各个参与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为学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加拿大民航飞行员资格考试内容标准和流程非常严格,要求飞行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取得专业认证之后,飞行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以保持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我国飞行员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份额被抢占
1.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进入市场,飞行员培养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国外航空公司凭借其品牌优势和技术实力,在飞行员培训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对我国飞行员培养机构形成挑战。
2.市场份额流失。由于国外航空公司对飞行员培训的投入增加和吸引力增强,部分我国飞行员培养机构的市场份额面临流失的风险。一些优秀的飞行员可能会选择到国外航空公司工作,导致我国飞行员培养机构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培训需求下降。随着国内外航空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航空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可能会减少对飞行员的培训投入。这可能导致我国飞行员培养机构的培训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其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
(二)政策标准差异及文化屏障
1.签证政策限制。目前,由于一些国家对国外飞行员的入境和居留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政策,给我国飞行员在海外培训和就业带来困难。繁琐的签证申请程序和较高的申请要求会增加我国飞行员的培训成本,影响其参与国际培训的机会。
2.飞行员流动限制。一些国家对外国飞行员的流动设置了条件,如要求持有特定类型的签证或满足特定的居留要求等。这可能会影响我国飞行员在海外培训后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进而影响其参与国际培训的意愿。
3.培训标准和资质认可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飞行员培训标准和资质认可存在差异,例如,某些国家可能不认可我国飞行员培养机构的资质或培训内容,导致我国飞行员需要重新接受培训或无法获得相应的飞行执照。
4.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可能影响我国飞行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适应,而语言障碍则可能影响到与教员和其他学员的交流合作。
5.安全风险和管理问题。不同国家的航空安全标准和风险管理措施可能存在差异,而培训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也参差不齐,这些因素会增加我国飞行员面临安全风险的可能性。
(三)其他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民航飞行员培养对于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业师资要求较高,然而我国民航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无法满足培养需求,给飞行员培养带来了困难。
2.过于依赖院校培养。我国民航飞行员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过于依赖民航院校,造成飞行学员的培养周期过长,花费了更多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3.实践训练不足。除了理论知识外,民航飞行员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的培养体系在实践训练方面存在着不足,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这导致了飞行员在实际操作中的不熟悉和不自信。
4.职业规划不完善。飞行员职业规划对于个人成长和民航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民航飞行员的职业规划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了个人发展空间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改进策略
(一)理论教学阶段
在理论教学阶段,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主要依托于高校。针对这一阶段,对策如下:
1.完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以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飞行理论知识和民航运行相关法规。
2.教学模式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教学、虚拟仿真(模拟飞行)等,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外教和行业专家,加强师资培训,确保教师队伍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行业领先水平。
4.校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和学术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飞行训练阶段
当前我国民航的安全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逐步过渡到基于绩效的系统管理阶段,飞行训练体系也完成从基于经验训练到基于规章要求训练的转变。针对这一阶段,对策如下:
1.优化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民航法规,制定科学的飞行训练计划,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达到商用飞行员执照的资格。
2.更新训练设备。引进先进的飞行训练设备,如模拟飞行器、飞行训练器等,提高训练质量和安全水平。
3.培训师资。加强飞行教练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确保教练队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
4.飞行安全文化教育。加强飞行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安全的飞行作风,提高飞行安全意识。
(三)商业运行阶段
在商业运行阶段,针对飞行员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可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完善的飞行员晋升机制。根据飞行员的实际表现和业务能力,提供合理的晋升通道,激发飞行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在岗培训。为飞行员提供持续的在岗培训机会,确保他们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高业务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金、晋升等奖励措施,鼓励飞行员提高自身素质,为航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4.深化校际合作。航空公司与国际民航组织、其他优秀航空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飞行员。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中外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对比,进一步指出我国飞行员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别在飞行员理论教学、飞行训练和商业运行阶段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及优化方案,以适应全球航空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需求。本文的研究为完善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理论体系、提高我国民航飞行员的培训质量和效率、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推动我国飞行员培养模式、教育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民航飞行员的培养模式将会更加多元和高效。我国可进一步借鉴国际上优秀的飞行员培养模式,结合当前国情世情,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培养体系,为党和国家培育有坚定的政治素养、有精湛的飞行技术、有严明的作风纪律、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高质量民航飞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