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4-04-08方莺儿
方莺儿
(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州 313000)
引 言
早在2009 年,《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了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次年教育部又出台了《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如今,科研助理这一理念提出已有十余年,但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设置和应用上还有待推广。本文对有关内容的分析,旨在在现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上,进一步延展科研财务助理相关文献的理论边界,并丰富实操经验,提高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应用的成功率。
一、科研财务助理职责
《意见》中明确指出,科研财务助理需“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目的是减轻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具体来看,科研财务助理的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预算编制和调剂。科研财务助理需与项目负责人积极沟通,充分预估项目实施可能需要的资金等资源,并细化费用科目,制订科学合理且能有效执行的预算计划,监督预算执行,严控预算超支行为,必要时应与项目负责人商议,及时调整科研经费预算,确保课题顺利进行。第二,经费支出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是科研课题执行的重要内容,同时贯穿科研活动始终,但在经费使用和报销上时常出现各种矛盾。因此,必须发挥科研财务助理在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间的枢纽作用,向科研人员普及经费支出范围和报销的流程,并严格按照财务规章要求执行报销程序,与财务人员保持沟通,保证经费支出的合规性。第三,财务决算。财务决算是科研项目验收阶段的核心工作,既关系到本课题的顺利结题,也关系到新项目的申报,科研财务助理应积极协助项目负责人整理项目内容,包括明晰经费开支、资产清查、编制决算报告,以及自查是否存在影响项目验收的事项等,并配合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顺利完成结题验收。第四,其他工作。除了上述提到的方面外,科研财务助理还要负责资产管理、多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宣传并应用财务新政等工作。
二、科研院所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必要性
(一)实现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没有实行之前,部分科研院所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行为,这也是因为人员考核等方面要考虑项目立项数量,所以科研人员更注重项目申请,对经费应用方面的考虑并不多,存在经费追加或经费结余过多等情况,不利于下一年度的财政分配,造成财政补助收入减少。而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之后,科研财务助理能够应用财务思维,帮助科研人员编制更准确、执行性更强的科研预算,还能追踪项目进度、及时处理经费报销、保证资产合理应用、接受项目课题验收审计等,利用自身的专业性,促使科研项目高效、高质展开,为财政预决算等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1]。
(二)实现内部协调发展
科研院所的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科研技术出身,鲜少从财务人员转型而来,因此其对财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在经费支出和报销等流程中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在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中存在理解上的差异,进而阻滞科研项目的顺利展开。而执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后,可将这部分财务工作全权交给助理,让他们去协调各部门的沟通,既保证了经费的安全完整,也避免了单位内部矛盾,缓解了部门关系。
(三)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
科研人员是科研院所发展的主要动力,其需保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不会被其他工作分去精力,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刚好满足这一要求。例如项目申报环节,科研人员需要填写项目申报表、标准测算录入表、项目预算绩效表和政府采购预算表,其中涉及的部分财务专业术语使得很多只搞技术的科研人员十分头大,而科研财务助理正好能解决这些难题,将科研人员从这些琐碎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课题申报进度,扎实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
三、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建设是科研院所未来发展中的一项必要工作,但在实际推进中,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推进过程困难重重,实行效果并不明显。
(一)对科研财务助理的重视程度偏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改革、形成创新活力的科技管理机制要求,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稳步下沉,逐渐深入各高校与科研院所,但多停留在政策层级上,“形式重于实质”,对科研活动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一方面,部分科研人员并未认识到专职科研财务助理的价值作用,认为在科研项目中做好项目研究、经费报销即可,没有深入认识到这两项工作中大量辅助性工作的重要性,如经费预算申请、经费调整、项目决算等,认为聘请科研财务助理的成本支出与效益回报不对等,对于这种“浪费科研资源”的行为持怀疑态度[2]。另一方面,行业内的氛围感不强。由于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从2016 年才开始大面积普及,迄今发展不超过十年,尽管政策上已经详细列明了科研财务助理的作用,但科研行业的整体接受情况并不好,缺乏标杆行业的带领与应用也是导致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推行不彻底的重要原因。
(二)科研财务助理的经费保障系数不高
落实科研财务助理的保障工作是确保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顺利实行的关键,但目前来看,不管是经费保障还是岗位保障,保障系数都不高,很难增强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信心。
其一,缺乏稳定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意见》第四项第一条指出,“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这就意味着专职科研财务助理人员增加,相应的经费需求也在增加。目前,科研财务助理的薪酬从科研经费中支出,但很多院所的科研经费总额不足以支持其长期聘用科研财务助理,同时还会挤占劳务费等其他间接费用的配额,与项目成员存在利益冲突,造成对科研财务助理的投入不足。其二,岗位设置与聘用方式未考虑到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信心。例如:陕西省医疗健康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以劳务派遣方式招聘科研财务助理;中科院沈阳生态所通过项目聘用制招聘科研财务助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签订劳务合同的方式聘用科研财务助理。大部分科研院所招聘科研财务助理的聘期不长,且在科研项目结束后往往会被解聘,相当一部分科研财务助理的组织关系都不在科研院所中,无法与在职人员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晋升空间也不如其他人明朗,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信心,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
(三)科研财务助理的人员管理难度高
除了单位整体对科研财务助理的态度认知和保障存在缺陷外,科研财务助理的管理也是阻滞科研院所持续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难点之一。其一,待遇问题导致科研财务助理流动性大。由于科研财务助理不受单位重视,且大部分聘期较短,其薪资往往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加之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该岗位流动性极强,稳定性弱,在交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接不及时、交接漏洞等,极不利于科研项目的连贯性。此外,在单位和项目组的双重管理下,人员的频繁变更会导致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单位统筹管理,也不利于其安排后续培训等工作[3]。其二,科研财务助理的能力有待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与科研项目进度息息相关,二者间存在较高的黏合度,在长期的协调配合下,科研财务助理会越发深入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但与此同时,也会暴露出科研财务助理的业务短板,其对科研工作内容和财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科研财务工作的最终质量。目前还存在部分科研财务助理不熟悉科研项目的现象,导致科研工作与财务工作“两张皮”,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无法顺利推进。
(四)科研财务助理人员构成欠缺合理性
上文提到,每个科研项目都应配备相应的科研财务助理,但就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的配置来看,鲜少能有科研院所满足这一要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分院所成立了精炼的全职科研财务助理队伍,该队伍基本能满足课题项目的要求,但各科研项目内容不一,进度不同,各人员掌握的工作内容不同,人员结构失衡,长远来看对研究所的发展并不利;二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科研财务助理人数不够,有的课题项目分布多,有的分布少,人员结构不合理,无法高效推进科研工作。
四、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财务助理的重视程度
思想是指导行动的根本,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财务助理的重视度,使其认识到科研财务助理的重要性,是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根本做法。一方面,向科研人员宣传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任务与具体职责,将财务事务性工作与科研事务性工作进行区分,使其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内容有概括性的认识与理解,梳理出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难点,并阐明科研财务助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科研人员能安心、专注地投入科研事业,以此提高其对科研财务助理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打造优秀示范性的科研财务助理应用院所。除了科研人员的充分认识以外,行业标杆企业的带动对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区域内科研院所或高校协商,打造科研财务助理应用示范基地,试点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并积极总结应用经验,鼓励各科研院所、高校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实行办法》《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手册》等,不断向周围辐射,加快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普及速度[4]。
(二)规范科研财务助理的待遇管理
要想扩充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必须保障其基本权益,不管是薪资待遇还是岗位体系,均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设计,创建良性竞争体系。第一,强调科研财务助理的经费保障。科研院所在设计科研财务助理岗位时,需综合考虑经费体量、项目数量,尤其应鼓励涉及金额高、项目数量多的课题自主聘用科研财务助理,授权科研项目一定的自主管理权,但在其他行政设计上要服从单位的统一管理。而一般化的科研项目,其科研财务助理经费应由课题组和单位共同承担,同时也能保证经费使用的监管权。第二,优化单位聘用方式。科研院所应始终立足专业性,遵循市场规则,保障公平竞争,可采用统一招聘、项目自主招聘及二者相结合的招聘方式,强调受聘者与单位的双向选择。同时,为了保障编内编外、全职兼职,以及聘任制或购买性科研财务助理都能平等参与竞争,单位还应持续完善定价机制,防止出现利用制度性成本优势无序扩张行为。
(三)多措并举加强科研财务助理管理
科研财务助理是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管理客体,必须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不断充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内容。第一,做好科研财务助理的待遇工作,降低人才的流失率。科研院所应当根据科研财务助理的需求,建立完善且通畅的人事制度,面向不同的聘用方式,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明确科研财务助理的晋升渠道和成长空间,增强其归属感和向心力,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避免频繁且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确保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5]。第二,做好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工作,保证队伍的素质与质量。从组织整体上入手,为科研财务助理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保证其先进性。例如昆明动物研究所,在《意见》的要求下,积极制定了《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试行)》,每年组织科研财务助理集中培训交流会2 ~3 次,每次有科研财务助理、管理人员等近60 人参加。同时,鼓励科研财务助理积极参与院内外举办的培训学习活动,如2017 年3 月,研究所选派两名科研财务助理参与昆明分院审计组的审计;同年7 月,又选派科研财务助理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科研财务助理业务讨论会,积极了解科研财务助理相关政策,深入学习预算编制、项目审计等内容,对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优化科研财务助理的配置工作
综合科研院所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实际要求,考虑到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长期发展,必须调整人员配置,保证内部科研财务助理人才结构的均衡性,鼓励项目数量少、金额小的课题组共用一个科研财务助理,项目多、金额高的课题组单独聘用科研财务助理。同时,还可以在内部形成竞聘上岗的良好氛围,提高科研财务助理岗的竞争力,有利于实现最优人岗匹配,挖掘人才潜力,增强科研财务助理与项目的黏合度。
结 语
综上,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出现与推行应用时间都不长,其中很多内容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本文仅从共性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看法,要想切实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还需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