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4-04-08左冰冰
左冰冰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洛阳 471000)
引 言
事业单位作为以国有资产设立的公益服务组织,负责从事社会公共服务,其本质是非营利性单位。单位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所得,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权来自全社会人民,固定资产存在金额大、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高等一系列特点。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有序运营奠定基础。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第一,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单位的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是单位执行各项公共事务的基础,单位在实施管理环节中,要确保单位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在采购环节严肃分析资产采购必要性,在使用环节确保各类资产得到规范使用,在处置环节合理处置,确保所有资产使用要求落到实处,避免财政资金浪费的问题。第二,确保资产信息账实相符。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为确保固定资产信息准确、账实相符,要合理计提折旧,定期开展清查、盘点等措施,确保单位财务信息能够准确体现出资产价值,为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
第一,资产内部控制不完善。首先,长期以来,部分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未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无法对各类资产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状况无法得到及时分析和监督。其次,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未形成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未明确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要求,个别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还存在相互推诿等问题,严重影响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不力。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要重视风险控制机制,对资产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各类风险防控更加规范。但是,部分单位在实施资产管理环节未明确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在发生风险时才采取相应措施,无法做到对风险的提前分析及应对。第三,资产管理流程不科学。首先,资产采购环节不科学。当前,部分单位在资产采购环节中未形成明确的预算控制标准,存在资产盲目购置的问题,购置之后资产很可能产生闲置、低效等问题。同时,部分单位在资产采购环节中未形成严肃的监督机制,未对各类资产状态进行严肃检查,资产管理工作状态无法得到实时跟进。其次,在资产日常使用环节,未形成科学的清查盘点机制,很多单位资产会产生账实不符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资产日常使用环节不重视内部控制的要求,资产日常使用环节存在较多风险。再次,资产处置存在一定随意性。当前,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环节的处置方式存在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没有严格分析是否确实无继续使用价值,很可能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第四,资产信息管理不完善。很多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资产信息管理不完善,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状态进行实时更新,资产相关信息还需要人员进行手工管理,管理工作效率滞后,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五,资产监督工作不严肃。单位在资产管理环节中要严格落实监督要求,对资产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资产是否存在问题。但是,有些单位不重视资产监督工作的要求,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被处理,给单位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内部控制视角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策略
(一)改进资产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传统管理工作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建立专门组织管理的问题。为确保管理工作更加严肃,应该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职责交由专门的部门进行控制,做到对各类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单位整体工作要求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更加科学,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由单位配备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确保管理流程各类要求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素养,能够结合单位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做到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科学控制,为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要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在人员招聘环节招聘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人员,重点考察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思想状态等,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以此有效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第二,提高单位内部全体成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得到全体成员的配合,让全体成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的作用。首先,单位管理层作为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对单位管理起着引导作用。单位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只有管理层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要点,才能确保管理工作要求得到严格执行。其次,单位基层员工要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在工作环节中有序执行各项工作流程要点,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全环节得到全体成员的配合与重视,让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能够落到实处,形成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全员配合管理的工作理念。单位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让各岗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各级人员全面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体系。
(二)防控资产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固定资产采购依靠一定的财政拨款,自身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这也导致很多单位缺乏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更加完善,单位要形成对各类风险的全方位控制理念,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得到严格管理,规避风险产生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可能性。首先,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单位在风险管理环节中,要健全风险识别机制。单位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单位要对不同类别风险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通常,内部风险相对容易识别,但外部风险很难预测,如外部的重大行业政策变化或技术进步等,都可能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时,要对容易控制的内部风险予以严肃控制,并对外部风险形成相应的预警措施,当外部风险发生时,第一时间实施相应措施。单位在对风险进行分析的环节,要求单位基层人员参与到其中,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对各类资产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及时掌握资产管理要求,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对风险进行分析。单位在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之后,要对所识别的不同类别风险进行分析,按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不同类别风险给单位带来的影响,并对风险进行排序。在结合风险影响情况进行排序之后,落实风险控制要求,确保不同类别风险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再次,落实风险应对规划。单位在实施风险应对环节,要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在明确具体风险点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明确具体的风险控制要求及措施,确保各类风险都能被单位监控,从而优化单位管理流程。
(三)规范资产管理流程
第一,改进资产预算管理流程。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都是通过预算控制的,固定资产管理同样如此。单位在固定资产需求制定环节,要对资产预算进行合理预测和安排,确保所有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让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实现衔接。在固定资产采购之前,要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范围、采购模式、采购需求等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类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等要素,对固定资产情况进行科学判断,确保资产在管理环节中的预算符合单位发展要求。在实施资产管理环节,单位要对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确保资产预算的控制更具计划性、约束性,做到对各工作事项的控制。单位在编制资产预算环节,要形成上下结合的措施,由各基层部门明确自身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要求,之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分析能否通过单位内部共用的方式解决使用问题。对于确实需要采购的资产安排预算,并提交管理层进行审批,通过审批之后形成最终预算。
第二,对固定资产采购形成严肃的管理机制。固定资产采购环节往往是最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主要原因是部分资产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利益链,采购高价低质的资产给单位带来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单位要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督,要求各级人员之间进行讨论,明确采购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采购。在实施采购过程中,确保采购方案能够符合单位要求。同时,对于资产采购环节,要分析采购的具体方案。通常,大规模采购、批量采购等由政府组织招标,采购全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约束。但是,小规模采购往往是容易忽视的领域,在相关环节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全方位参与其中,监督采购流程,检查采购流程的规范性。
第三,严格落实清查盘点的要求。首先,组建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清查之前,应该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人员全面参与其中,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2]。其次,资产清查小组从信息系统中导出资产管理相关情况。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清查时间、清查顺序等要求。通过合理检查资产管理情况,确保资产在管理流程中更加规范。再次,明确清查的顺序。在实施清查环节,要按照类别逐一对各类资产进行检查,检查是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分析资产是否存在低效、闲置等问题,确保资产相关状态能够得到检查。最后,在完成资产清查后,要结合资产清查情况形成资产清查报告,并且分析是否存在盘盈盘亏的问题。若存在相关问题,要追究人员责任,并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建立固定资产的处置监督机制。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要确保固定资产处置规范,避免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的问题。要严格审批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将处置申请提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层审批。在审批环节要检查资产相关信息和状态,分析资产处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确实有必要进行处置的才能通过处置申请。在对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审批环节,要检查固定资产是否无法继续提供相应的服务,确实符合处置要求的才能通过处置申请。另外,要严格落实处置收入的管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七大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收入,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国库集中收缴制度的有关规定,在扣除相关税费后及时上缴国库”的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后上缴国库,确保转让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展开管理,避免出现账外账的问题。
(四)改进资产信息管理
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措施,能够让单位各级人员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状态,形成对资产管理流程的监督。单位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要求,严肃跟进资产管理流程,确保单位各类资产状态能够得到及时检查,防控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发生的风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单位只有确保固定资产工作状态能够得到实时检查及全面控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才能确保资产管理要求得到有效管理。单位在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环节,要对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入库、使用、清查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将不同环节都纳入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措施,能够让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并减少管理环节中的差错,确保资产状态能够得到追溯。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管理的方式,固定资产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同流程的状态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单位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并实时更新固定资产状态,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符合要求。
(五)强化资产管理监督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环节,要充分认识到内部监督的要求。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有助于发现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类问题形成有效的整改方案。单位在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要对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高度重视内部监督作用,形成规范化管理措施[3]。在内部监督环节,由单位管理层和员工组成监督小组,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节是否合规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采购、验收等环节的情况,分析资产是否存在违规管理的问题,确保资产在资金支付、合同签订、供应商选择等各环节都得到全方位监控,并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环节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全过程得到检查,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结 语
事业单位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单位的资产本质属于全体人民,固定资产同样如此。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单位只有高度关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堵住工作流程漏洞,才能为社会公众创造价值。为此,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要形成规范的措施,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形成科学的约束机制,确保单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