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探究

2024-04-08杨燕飞

活力 2024年5期
关键词:流通供应链农产品

杨燕飞

(嘉祥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610021)

引 言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以“生产者+消费者”为基本形式,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信息传递慢,物流环节多、损耗大,以及农产品销售周期长、价格波动频繁等一系列弊端。为达到价值主体的最大化,需要对资本内容进行创造,甚至要对市场中出现的不科学价值供应链进行改造。为解决现有的农产品供应不匹配及回馈时间慢等问题,需要处理现有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对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套优化方案,降低生产成本。

一、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概述

关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这一理论与理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识到它是一个有环境保护意识的理念。它是指在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继而对现有的农产品资源施行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它包括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中的各个环节,并在它们之间做好相互协调工作,从而形成流通的系统。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运作,最终才能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中,农产品在其产生之初至产生之后都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应尽可能消除并降低其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尽可能改善并提高其有效使用效率。所以,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纵观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理论发展状况及其具体实践状况,可发现由于起步较晚,受研究与工作缺乏动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理论内涵及其外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流通与应用模式认识不深、不细致。这也就使得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绿色供应链的模式,旨在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提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现代绿色供应链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构成的系统,该构成要素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者、生产加工企业或单位、销售批发商、产品经销商及消费者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构成要素中,农产品生产者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包括生产、采购、分级、初级加工、包装、分销、仓储、运输、消费,以及最终的资源回收处理等一系列基本环节。在此环节中,各参与主体间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承担着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风险。供应链模式的运营构成要素涵盖了信息、资金、安全和物流等多个方面的流动,绿色供应链就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引入绿色管理思想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达到节约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信息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的安全。通过对我国当前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公司+农户”型的农业供应链运作机制,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以优化经济和社会方面为目标。

二、市场上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形势的变化对产品的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产品批发是一个商品的生产和农产品的流通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总体,特别是当前居民的消费方式产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对农产品的流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因此只有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生活理念[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生产与销售也开始向全球范围内拓展,而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流通方式必须具备专业性特点,保证农业生产的品质和安全。例如,土豆、冬瓜等农产品易腐烂,若不对其进行合理的流转和分工,其产品品质会因时间的拖延而急剧下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缺少专门的流通技术和专门的流通装备,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人们对偏远地区农产品高效流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农产品很难及时销售出去,造成大量积压,甚至出现滞销现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小,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许多山里都有优质的土产,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不能实现大范围流通,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2]。

(二)信息闭塞导致农业流通低效

面对不同的生产供应商和运输批发者时,要做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工作,特别是当前的部分管理模式过于散乱,致使流通环节过于复杂。在此模式下,各成员之间相互独立、信息不对称,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加剧,使得整个系统无法达到均衡状态。农产品积压滞后,不好卖,其损耗加大,虽然会提高一些个体的收益,但很难使总体的收益获得最佳增长。由于农产品本身具有季节性特征,因此各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重复采购或批量购买行为,造成整体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这说明各个环节分散管理这一模式最值得非议的是信息流通不够及时,很难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导致在仓储中的存货出现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情况,农产品流通率出现下降,这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在出售期间,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信任度低、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使得农产品销售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企业效益和消费者福利水平。同时,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差异较大,造成库存量经济合理性大打折扣[3]。

三、绿色供应链下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方案研究

(一)构建大数据信息库以提升流通效率

首先,农产品整体的数据资源要做好分布工作,最好可以与相关的企业建立信息资源库,有关内容可以是对产品供应量、产量等内容加以汇总。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采集、存储、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建好数据库后,就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且给出部分预测性资料,由此归纳规律性的报道[4]。此外,还需要政府与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其中,促进我国农业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要将该数据库运用到全产业链上,每个参与主体都可以快速掌握整个市场的流通趋势,这样就可以迅速挖掘出在流通领域中的有关资源,从而不断对商品的流通渠道进行创新,完善交易手段。通过研究发现,在新时期,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其整体运行效率。例如,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使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效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在线销售、降低物流费用等方式,也能够提升流通效率[5]。

(二)选取核心企业构建链式流通管理模型

为了提高整个链条上各节点主体的效率与效益,需要建立起一个基于网络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6]。在结构上,信息传输的方向是从上到下的主体传输,以单一的订单方式来完成,信息不能由下而上分享。在此背景下,没有一个中心代理对各代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各代理之间的战略联系较弱。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大型企业都采用了连锁的运营方式,在这种结构下,企业将实现共赢作为终极目标,将重点放在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努力在不同的行业中实现不同的价值。由此,将核心业务向外拓展,通过该方式完善不同节点的主体处理工作,实现不同成员间的高效协调模式,并且可以构建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现有的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从最初的产品购买,强化对商品的使用,将供给、生产和配送、顾客各方面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网络。在这一链条上,各个节点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竞争。在这种架构下,核心企业能够通过对各环节的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集成优势,大幅减少库存量,提高顾客的消费率,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核心企业对各环节起到关键作用,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供应商和分销商等中间组织,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作为联系生产商和顾客的重要纽带,批发市场可以充分地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交流双方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更新和传达。通过对市场价格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获得良好的运行效益[7]。

(三)国家宏观管理所处的外在条件

要想有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体系,这也是对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最优选择,还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调节与指导。所以,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产品流通全过程并不简单,光靠几个主要的公司和机构,如零售网点、批发市场是不行的,没有监督是很困难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农产品流通进行有效的干预与调节,以实现其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同时,为了支持有创意的商业,国家也可以给予财政补助,这样可以促进商品的大流通。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上,应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其能够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中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网络。就农产品质量把关而言,政府应该制定加工产品的办法、流通运输及其他有关过程的规范,制定相关惩罚措施,确保产品质量逐步提升。要建立农产品的认证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食用放心食品。对于某些具有较高保鲜能力的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上,应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并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此外,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对部分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来说,应强化通信设施,尽快排除部分现存消费障碍。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加大对新型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8]。

(四)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流通性

附加价值大小,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经济效益,它忽视生产过程的工作、物资、动力和中间产品等,但注重产品附加值,即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农产品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农产品本身蕴含的附加价值远远大于一般商品的附加价值。目前,市面上零售商销售农产品多单纯用塑料袋包装,从外形美学角度来看,难以让顾客满意,不能充分引起客户的关注,很难推动客户的消费增长,所以导致产品的附加价值很低。另外,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物流成本高等问题,这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增值空间很小。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来看,各个环节主体对产品附加价值的关注程度也不足,有些生产方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所以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很难对其进行深加工,要想提高其附加值,就必须从营销环节入手。当市场形势难以改变时,销售员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营销策略,提高自己的附加值;或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使商品具有更多附加值等。销售员向客户展示产品时,要让顾客对商品有更高的期待,使顾客有更强的自主性,让销售员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等,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顾客的消费要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当然,如果销售商能够利用各种手段,将销售过程和销售结果结合起来,也能有效增强附加价值。就像许多超市里服务员的引导和试吃,就是增加附加值的表现。另外,在销售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产品需要促销,销售员就会向客户推荐一些产品来刺激他们购买这些产品,这一方法实际上对商品的推销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流通[9]。

结 语

在中国,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因此,在农产品商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商品流通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大环境中,农产品供应链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要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流通费用,实现总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采取核心公司链条式的流通方式,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对各种主体的信息进行实时反馈,并与之进行交互,掌握好市场的需求,以国家的宏观控制为基础,注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物流和交通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创新和优化农产品流通模式,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流通供应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