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04-08曾明华周纹竹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曾明华 周纹竹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仍未建构。文章以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研究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职业胜任力概念,筛选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建立指标体系。该研究为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提供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胜任力;交通运输专业;职业能力;AHP

职业院校是培养学生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场所。2022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而实施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中所需的职业胜任力。职业胜任力是在特定职业中表现卓越的潜在因素和实际表现,不仅是技术技能,还包括与工作相关的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概括为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文章将在职业胜任力视角下,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研究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促进高职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利用AHP构建合理科学的高职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项能力在目标层的重要性,并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得出了对目标层的最重要的指标,从而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一、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一)指标选择原则

指标选择应遵循以“学生主体,育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以增强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导向性原则;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可借鉴性、推广性和适应性,这就需要全面考虑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概括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并对指标权重进行检验,体现出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二)选择指标

针对某些岗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如交通运输专业),某些岗位不强制专业范围却对自身的综合能力有要求(如沟通、抗压能力),投身社会后为社会大众服务也需要考虑自身的价值追求,指标构建既考虑学生的专业性(专业能力、跨专业能力)和社会性(社会能力),也考虑学生的独特性(方法能力、个人基本素养)。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总结分析,并结合上述原则,提取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的评价指标。文章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目标层是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基本素养5个一级指标。这些一级指标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如下。

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职场和社会环境时所具备的一系列技能、素养。对学生而言,主要指与人沟通、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适应社会等能力,概括为团队协作、沟通协调、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和领导能力5个二级指标。

专业能力指标的选取需要分析交通运输专业的构成。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领域。交通运输专业涵盖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等领域,因此,指标体系应该能体现各细分领域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同时,该专业的综合性质要求学生涵盖工程、管理、规划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因此,指标体系需要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概括为交通运输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交通运输商务能力、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布局能力、处理五种交通运输业务能力、交通运输安全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交通组织调度能力、客货运输组织能力、办理国际国内货运代理业务能力8个二级指标。

跨专业能力指标主要测度学生对快速变化环境的适应性。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跨专业技能能够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容易适应新兴行业和新的工作要求。跨专业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计算应用、英语应用和应用写作能力3个二级指标。

职业方法能力是指人在职业活动中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方法能力优势在于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解决问题和应对不同的挑战,方法能力涵盖了一系列系统性的思考、学习和行动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具策略性地处理各种任务和情境。职业方法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与信息、技术创新、新技术跟踪、分析与解决问题和技术语言使用能力5个二级指标。

个人基本素养是职业成功的基础。这些素养不仅影响个人在职场中的表现,也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在职业中,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个人的基本素养同样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人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抗压能力、任务执行力、自我认知、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7个二级指标。

二、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是解决具有多个目标和多个因素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通过将问题分解成层次结构,进行逐层比较和权重分配,最终得到所有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帮助决策者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确保决策的可靠性。

(一)构建判断矩阵

建立判断矩阵时需要判断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确定可采用九级量刻表,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对同一上级指标的所有下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将其转化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aij]n×n。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结合九级量刻表法建立社会能力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二)权重计算

在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出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以一级指标社会能力为例,给出其计算过程。

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之和,得到行和向量i=[6.78  1.82  17  13.50  8.67]。然后,对行和向量i归一化处理,得到向量W=[0.238  0.494  0.051  0.075  0.140]T,該结果即为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

为确保所得权重数值科学有效,需对判断矩阵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特征根。

再利用公式(4)求出该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CI为一致性指标,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矩阵阶数。CI=0,表示矩阵有完全一致性;CI接近于0,表示一致;如果CI过大,表示不一致则矩阵数据不合理。

利用公式(3)和表2得出一致性比率(CR)。

式中,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RI的具体值见表2。CR小于0.1判断矩阵一致性通过,否则不具有满意一致性。

按照与一级指标社会能力相同的方法,为所有其他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计算出指标权重。专业能力所属的二级指标权重为W′=(0.0393,0.077,0.0403, 0.755,0.1213,0.1404,0.2363,0.0699),跨专业职业能力所属的二级指标权重为W′=(0.3338,0.5247,0.1416),方法能力所属的二级指标权重为W′=(0.1891,0.2074, 0.0745,0.4263,0.1027),个人基本素养的二级指标权重为W′=(0.0752,0.3225,0.1181,0.2052,0.0427,0.1181, 0.1181)。

同样地,对所有一级指标计算出权重,相应结果如下表3所示。

最后,需要计算二级指标对目标层指标的最终权重,其計算方法为将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乘以此一级指标权重对目标层指标的权重。二级指标对目标层指标的最终权重即表示各个二级指标对目标层指标影响的大小。通过上述指标选择与权重计算,即可得到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次要的是方法能力。根据综合权重排序可知,所有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处理五种交通运输业务能力、客货运输组织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交通组织调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虽然部分指标的权重较小,例如,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英语应用能力、领导能力、自我认知这些二级指标的权重远小于抗压能力的权重,但并不代表这些指标不重要。各指标权重表示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度,各指标都是衡量学生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职业技术院校可以根据指标权重确定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企业则可以依据指标权重和具体岗位要求考察学生能力,而学生在各指标的表现反映了其发展是否全面和优秀。

结合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看,在职业胜任力的视角下,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这可能是因为专业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对毕业后从事交通行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专业知识是重要的。次要的为方法能力,不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灵活地处理事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都是基础且重要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也可称为个体的核心能力。

三、结语

职业胜任力给高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可以根据特定专业学生所需的职业胜任力来确定培养方案,再根据职业胜任力的结构和底层指标指导理论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个性特质和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是复杂的过程,使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是反映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的关键。

研究结果表明,结合AHP和专家打分法构建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是科学的,能够客观地反映高职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发展所需的条件,可为高职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提供依据,使得高职院校能进一步明晰办学思路和职业定位,引导学生明确预就业岗位,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了学生能力指标体系,后续将拓展该研究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宏伟,孙凤芹,许亚平,等.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149.

[2] 张国宝,汪琦,吕佩珊.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06):94-101.

[3] 周文霞,辛迅,谢宝国,等. 职业胜任力研究:综述与展望[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7):17-25.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