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2024-04-08杨万娇石教旭袁超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小学教育

杨万娇 石教旭 袁超

【摘  要】 高等教育阶段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前专业发展阶段,是教师师德养成的基础阶段,在师范生毕业条件中也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践行师德,结合这一要求师范院校会开设师德教育相关的多门课程。文章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审视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尝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师德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三全育人;小学教育;师德教育

一、三全育人与师德教育的关联性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项要求,是指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一)师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教书育人过程内隐于心的伦理道德和外化于行的规范标准。师德的本质是一种思想观念。在Z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认同教师职业,能在教育教学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教育观,为人师表,能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的小学教师,并明确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能够践行师德。从这些表述当中可以看出师德教育指的是为培养学生能够认同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师德教育关注的是师范生的思想,其本质是一种思想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工作。

(二)师德教育蕴含着三全育人的要求

师德教育不仅是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是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活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处于职前专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师德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做准备,但职前专业发展阶段学生尚未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认知,需要从知、情、意、行全方位打造师德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师范生形成良好师德。此外,应该建立“全员育人”的师德教育格局,构建师生共同体,将师生情感作为师德教育的潜在影响因素。

因此,三全育人理念与师德教育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可以用于指导师范生师德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也应该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师德教育培养体系。

二、Z校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Z校是省属普通地方高校,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教学。在各类课程中都设置了师德教育相关课程。

(一)学科课程中的师德教育

1. 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体的师德教育通识课程

“师德规范”里明确了师范生需要学习掌握的有关师德方面的理论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依法执教。小学教育专业通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师德教育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内容上具有共通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培养个人思想道德,师德教育主要培养职业道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作为师德教育的基础课程。

2. 在专业课程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师德教育核心课程

在Z校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中专门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还开设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发展心理学、中外教育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教育学原理设为与师德规范培养目标中度相关,其余课程关联度较低。

(二)活动课程中的师德教育

活動课程是学生践行师德规范、检验师德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在独立实践环节开设了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三笔字与板书板画、教师口语训练、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教学设计与教案写作、试讲与微格训练、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课程。

1. 以教学技能训练增强师德教育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中小学教师应该能够教书育人,因此,增强教学技能是师德培养的必要路径。在小学教育活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三笔字与板书板画、教师口语训练、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教学设计与教案写作、试讲与微格训练等教师技能相关的活动课程,作为师德教育低关联度课程。

2. 以实习实训强化师德意志

Z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训内容包括校内试讲、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5部分。在大二第二学期以及大三学年共安排了为期3周的见习,见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入见习班级听课,了解见习班级教学、班主任和学生基本情况。在大四学年安排了教育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并对实习期间学生师德师风做出要求,在实习结果评价标准中融入了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将实习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都要求做到遵守法纪、服从领导、尊重教师、爱护学生。从优秀至及格要分别做到在文明礼貌和品行方面能做学生的表率、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有较好的品德修养、对学生无不良影响。

(三)隐性课程中的师德教育

隐性课程包括学校人文环境、学生宿舍、师生日常交流产生的影响等潜在的教学活动。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师生日常交往和课余活动。第一,辅导员与学生间有紧密的情感联结。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第二,科任教师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道德素养和风范也是影响学生师德培养的潜在因素。第三,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学院会开展文艺汇演、毕业晚会、学习成果交流会、学习作品展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师德师风。

三、Z校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该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了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的师德教育课程。但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还未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

(一)师德教育关联度高的课程较少

在学科课程中师德教育相关课程贯穿了整个大学生涯,但与师德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只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与案例分析2门,其中直接相关的教育法与案例分析是选修课。因此,学科课程中与师德教育关联度高的课程不足。其次,与师德教育高度相关的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部分教育专业课程,在其他师范教育课程当中未融入师德教育元素,未在师范专业学科教育中充分体现师德育人的目标,未将培养教育情怀、践行师德规范的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与实现学科知识传授和师德价值引领有效融合还有较大差距。

(二)“知情意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师范生师德教育应从师德认知开始,遵循师德结构的“知情意行”统一完整性原则有序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都能够对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科课程主要用于增强学生道德认知,隐性课程主要对学生道德情感产生影响,活动课程能够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总体来看,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在增强学生个人道德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以及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代价,从而引导学生践行道德。只一味简单强调教师职业的高尚性、无私性,缺乏对师范生感知教师职业价值方面的引导,不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以及道德意志,反而会导致学生将师德视作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品质。

(三)全员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在师德教育过程当中,形成了高校、实习学校协同的育人机制,但还没有实现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师德教育,很多教师自身的师德仍有待提升,在教学和日常师生交流中会忽略自身不当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四、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小学教育专业师德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形成高校全体职工全员参与、知情意行全方位教学、高校与小学校全方位协同的课程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过程师德教育机制

所谓“全过程”即从大一的入学教育开始到大四毕业的8个学期里,将师德教育整体设计、全过程融入,形成职业认知和规范养成体系。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需要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结合,针对大一刚入学学生对教师职业缺乏理性认知的实际,大一重点开展教师职业认知、教师职业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职业认知教育;在大二继续强化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大三、大四学年结合多样化的活动课程强化学生师德意志,巩固职业道德行为。在大学全程建立协同师德教育机制。

(二)丰富师德教育课程,形成全方位课程体系

在现有机制中要丰富师德教育课程,增强道德意志的培养。

第一,要充分运用思政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基础,丰富师德教育直接相关课程,将教育法与案例分析设置为必修课,并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师德教育为重点的课程思政,将学科知识传授和师德价值引领有效融合。第二,强化活动课程中师德教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实践全过程,以教育见习、实习为主要模块,强化“三字两话(化)”(粉笔字、毛笔字、硬笔字、普通话、信息化)基本功训练。增强学生教学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构建包括师德体验、师德行为检验等全方位的师德教育实践体系。第三,将师德教育融入各类主题活动中,开展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观看教育电影、参加教育发展调研、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师范生在参与体验中增强道德情感和意志。第四,建立师德奖惩机制,要依据学科课程内容及师德教育要求,在学科课中制订相应的师德教育课程目标,并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学习与表现的评价标准;在活动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师德表现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将师德教育融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当中,注重对学生日常道德表现的引导和评价。将科任教师、辅导员、学生个人、班委、舍友作为学生师德评价的主体,以反映学生全方位的师德表现。第五,要注重隐性课程中的师德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公寓、学院办公室、教学楼等公共场所营造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可以打造师德文化长廊,通过张贴教育名人名言,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发挥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作用。

(三)增强师德教育责任感,形成全员主动育人格局

应做好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联结,以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根本,建设高校师德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师德教育与小学教师师德要求应该是同向的,确保学校师德教育课程与师德规范相契合。首先,高校教师应该明确中小学师德规范内涵,自觉养成良好师德师风。其次,高校应该与小学共同制订学生教育实习阶段师德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形成高校与小学协同的师德教育课程。最后,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都肩负着师德教育的责任,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教师先做到践行师德,主动将师德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教书转化为育人。

参考文献:

[1] 李园园,朱洪博,何进武. 加强与改进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22(19):71-74.

[2] 杨晓慧.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3] 毋靖雨. 论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全程全方位模式的構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40-41.

[4] 胡小萍.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3):110-114.

[5] 穆湘兰,张其志.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德培育课程体系的改进[J]. 韶关学院学报,2020,41(05):11-15.

[7] 李帅帅.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83-8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小学教育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