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4-04-08王剑

南北桥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倡导职业教育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因此,校企双元重构“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内容,自主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依托新形态教材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在“项目学习”模块通过发布任务、师生准备、教师演示、学生实施、师生总结、能力拓展等环节提升学生职业知识水平、技能和素养;在“项目学习成果检测”模块通过项目化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在独立工作的职业活动中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得到迁移的空间,同时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强化。

[关键词]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职业行动导向;课程改革;焊接结构生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项目名称]本文系202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新形态教材的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22104)。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在国家层面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以类型区别,更是第一次对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形式做出了明确要求,建议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2]。这些重大举措,为职业院校教材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与之相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埋下了伏笔。

1 依据重构后的课程内容编写新形态教材

传统的“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内容由学校教师独立设置,大多还沿用着普通高等教育的“章节式”学科知识体系,导致课程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新时代产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编排主体结构进行改革,由校企双元结合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中船“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等级证书(中级)(以下简称“1+X”证书)考核标准,对接企业编写人员依据岗位对职业人员技术技能、素质、岗位职责、职业标准等职业能力要求而提供的课程岗位核心能力,学校编写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转化和重新编排,打破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成职业行动体系教学内容[3-4]。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校企双元基于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结合重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开发了“焊接结构生产”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时将每一个项目按照“项目学习”和“项目学习成果检测”两个板块进行编排,且教材的排版方式采用横版形式。在“项目学习”板块中,根据本项目需要学习的工作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任务。例如,“项目五制作十字柱结构H型钢腹板”的“项目学习”板塊共有2个项目任务,分别是“任务1装配十字柱结构H型钢腹板”和“任务2焊接十字柱结构H型钢腹板”。将项目任务的每一页教材按左右两侧分栏的形式进行编写,左侧为职业行动,右侧为职业行动相关的知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两者一一对应,方便查找。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企业生产现场资料、技术操作视频、微课视频、文本资料等专业教学资源、创新教育资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弥补传统教材职业性、实践性、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缺乏。在“项目学习成果检测”板块,设置一个与本项目相关的职业行动考核任务,考核任务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学生对“项目学习”板块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有效迁移,该板块内容从左向右依次编写,不需要左右对称。

2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利用项目任务驱动,推进整体实施。依据焊接生产任务工作流程,开展“项目学习”板块的课堂教学活动;依据“1+X”证书考核任务,开展“项目学习成果检测”板块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发布任务、师生准备、教师演示、学生实施、师生总结、能力拓展以及学习成果检测等教学环节开展“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渗透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元素,促使学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

2.1 “项目学习”模块教学过程

在“项目学习”板块的教学环节,采用职业行动导向驱动,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作品,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积累职业能力,拉齐学生水平,通过师生评价与总结升华学生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先练后学”的教学过程,练学结合打造有效课堂,实现“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

2.1.1 发布任务阶段:教师导入任务,学生收集信息

学生通过阅读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填写工作页、参与线上活动、观看视频等方式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入“项目学习”板块中的工作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2.1.2 师生准备阶段:学生分享信息,教师启发思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发布任务阶段搜集到的关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活动信息,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提出必要的问题,但不给出答案,启发学生思维,当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设计此阶段的意图是让学生主动交流搜集到的职业信息,并发现小组搜集到的职业活动信息还存在哪些问题,让教师更加了解学情,为打造有效课堂做好铺垫。

2.1.3 教师演示阶段:教师演示技能,学生观察操作

教师带着每个小组不同的学情,结合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工作流程有目的地开展职业技能演示。同时,每个小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观察教师的操作,在演示阶段的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工作内容整理对下一步实施工作任务有用的职业活动信息,并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设计此阶段的意图是因为学生在此阶段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职业能力,所以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手拉手”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目的性更强,能够拉齐学生对职业活动中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水平,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2.1.4 学生实施阶段:学生实施活动,教师检查监督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探索,学生已经明确任务的职业活动重点、难点和工作细节,学生带着工作任务,结合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工作流程实施职业活动,教师带着引导的思路检查、监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设计此阶段的意图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职业活动,为职业知识的应用与职业技能的锻炼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

2.1.5 师生总结阶段:学生分享作品,教师升华知识

学生带着作品走进课堂,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随后其他同学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也给出启发性评价,最终教师再结合每个小组作品的完成情况对典型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共性和个性问题。待所有作品评价完成后,教师结合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工作流程,带着知识去讲解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职业知识。在前面职业活动的铺垫下,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理论知识的讲授应以问题引导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打造乐学空间,升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设计此阶段的意图是增强学生学习荣誉感,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职业知识,将学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促使其职业知识发生迁移,得到升华。

2.1.6 能力拓展阶段:学生拓展能力,教师查缺补漏

课后,教师在学习平台推送与本项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利用每个周六开展工匠技能提升课堂,并邀请当地企业大国工匠亲自授课。设计此阶段的意图是对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本领进行查缺补漏,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2.2 “项目学习成果检测”模块教学过程

在学习成果检测环节,对接“1+X”证书标准,推进“课证融通”,采用“1+X”证书技能考核项目开展职业能力综合应用活动,实现“先练后学再考”的教学过程,练考结合打造有用课堂,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当本项目的所有任务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本领的应用,教师以“1+X”证书考核任务为抓手,让学生完成带有一定开放性的学习成果检测任务。此板块教师带着考核任务,学生带着技能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咨询-计划-决策-实施”阶段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再引导学生,教师在“检查—评价”阶段配合学生完成成绩评定,最终由大国工匠亲自点评,并将学习成果检测作品和工匠评语记录在《工匠技能提升档案》中。设计此阶段的意图是因为学生在此阶段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职业能力,所以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放开手”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自我展示,在独立工作的职业活动中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得到迁移,同时其团队配合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强化。

3 学生学习效果

3.1 改革教学模式,提升职业知识

基于“实践-理论-实践”的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将职业工作任务与职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合一,在各教学环节反复迁移理论知识,不断深化学生对职业知识的认识,实现知识螺旋式上升。

3.2 创新双师课堂,强化职业技能

在“项目学习”板块,校内名师引导学生练学结合,以练促学,以练促改,实现技能稳步提升;在“项目学习成果检测”板块,邀请当地企业大国工匠把脉问诊完成“1+X”证书考核项目。构建了“双大师型”结构化教学团队,实施“课证融通”淬炼学生焊接技能,通过技能反复迁移,实现职业能力螺旋式上升。

3.3 融入“创”“思”元素,提升职业素质

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依托职业活动中使用到的焊接劳保用品、焊接工具、焊接设备融入创新教育元素,在学生设计和实施创新教育任务时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训练,激发了学生对更高层次焊接技术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结合教学实际融入思政元素,淬炼匠心,使学生在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崇技意识、做人优秀品质、做事原则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入,为日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成长为祖国未来可靠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4 课程创新

4.1 双师协同育人,教师改革创新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全国石油炼化系统技术能手为专任教师,同时聘请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国工匠为兼职教师,打造“双大师型”教师团队。团队秉承协同育人理念,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建立大国工匠工作室,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新形态教材,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4.2 对接职业活动,教材改革创新

使用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由校企共同开发,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理念编写,是以能力本位为特征的职业教材,兼备工作手册和教材的优点[5]。教材变化的不仅是呈现形式,更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和整理,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加入与任务相关且具有指导功能的信息,将工作任务、过程、标准与学习任务、过程、标准有效对接,实现了由“教材”向“学材”的转变,同时在教材中融入创新元素和思政元素,增强了育人功能。

4.3 以能力为本位,教法改革创新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围绕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结合校企开发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利用实际的生产项目,教师团队结合职业活动特色,在不同教学板块分别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和“项目化教学法”,创新地开发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职业行动导向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实现了学生的全过程参与。

5 结语

为提升“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质量,校企双元结合岗位需求能力自主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在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下,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教学单元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促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王云凤.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93-96.

[2]丁喜纲.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与建设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7-71.

[3]李胜,肖明胜. 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的审思与构建——人才培养过程的视角[J]. 职教论坛,2021,37(2):25-32.

[4]杨勇,林旭. 四维合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性逻辑[J]. 教育与职业,2021(2):80-87.

[5]崔发周. 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特征与改革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0(18):97-103.

[作者简介]王剑,男,吉林吉林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理论、教学法。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