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2024-04-08王志平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传统文化信息技术

王志平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教育与引领作用。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让传统文化以更现代化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得以丰富、发展。文章简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优越条件,分析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所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与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内在源泉。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促使传统文化形式得以创新、内容得以传统,具有划时代意义。无论是从现阶段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情况而言,还是从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而言,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都是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优越条件

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基础工具。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一,信息化平台能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传播平台。信息化平台是指一切依托信息技术形成的平台,包括:互联网平台、各种新媒体平台、学校内部网络等。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各种平台应运而生,书籍已经不再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唯一渠道。各种信息化平台成为人们了解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便捷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88亿人,占比提升了90.1%。网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人群中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在人们上网的过程中,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段语音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根本目的是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而信息化平台的优越性能满足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以更新颖的形式出现在各种信息化平台上,从而发扬光大。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影响,在过去,人们继承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书籍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得以代际传承。但是,这种传承方式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其突破了时空局限,既可以让传统文化以视听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随时随地展示传统文化。与此同时,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给传统文化提供一个新的交流场域。可见,信息技术本身具备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鲜明优势,可以将二者融合,让传统文化以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方式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中。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近些年,各项政策中都有提及打造现代化传统文化传播矩阵的理念,各地区学校也纷纷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相结合,各博物馆、文化宫也纷纷引入信息技术打造虚拟文化场景、传统建筑物模型等。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对接契合度不足。传统文化形式丰富,涵盖了传统建筑物、传统文学、雕塑、瓷器、传统思想、民间美术、传统服饰等。但是很多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地域限制,人们通过传统载体认识传统文化的范围较小,不能够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在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只能通过书籍、博物馆、图书馆等载体认识本地方的特色传统文化,例如北方的辽文化、金文化、西安的唐文化、南京的汉文化等。自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播范畴得到拓展,各类传统文化愈发活跃,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虚拟博物馆等了解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形势仍然局限于各种物品、语言文字层面,缺乏创新。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主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载体优势,将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以互联网呈现出来,仍然存在较强局限性,没有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流传方式进行创新。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缺乏原创性,且商业化开发过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播断层的现状,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方法。最开始,人们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但是呈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原创性。同时,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传统文化周边,例如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感的动漫视频、游戏背景等,这种方式促使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开发过度,很多时候会脱离传统文化实际,并不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第三,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更新不足,技术工具较为单一。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形式愈发多样,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面临更多的可能。但是,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人们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更新。例如,近些年较为热门的C语言编程,人们并没有将这一技术运用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更新,限制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影响了融合转化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策略

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根本在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对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创新,对内容进行丰富,让传统文化以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方式流传下去,這样二者的融合才具有实际意义。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可以灵活利用3D打印、绘图软件等不同信息技术更新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

(一)依托技术创新传统文化内容,奠定融合基础

传统文化是否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直接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扬的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应当从技术角度出发,开发符合现代人认知特征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等模式,兼顾传统文化的文化性与趣味性,避免出现同质化、流于形式的情况。在实际过程中,应利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具体表现,革新传播方式,不让传统文化沉睡在书本中,也不可以将传统文化看作是标本进行追忆,而是要充分应用传统文化。例如《论语》《道德经》《孟子》等包含丰富传统文化的文化典籍著作,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典籍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利用技术将纸质典籍录入电脑系统中,转化为数字化形式,以供人们线上阅读;可以制作成具有修改批注功能的电子书籍,让人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形成阅读轨迹,生成个人阅读与感想数据信息资料。或者,可以根据著名学者对《道德经》《孟子》等典籍的解读,利用虚拟动画的形式创建每段语言的“虚拟讲解员”,人们在电脑上点击相关文字段落,触发虚拟讲解,既可以获得较为权威的解读。采用这种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创新传统文化内容,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让人们可以在文化典籍中找到能启发自己思想、引领自己发展的传统文化观点。

(二)多角度整合平台,为二者融合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被弱化,互联网、新媒体等更多新颖的传播方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这种背景下,由于每个社会群体、成员的需求不同,会选择使用不同的媒体平台,并且在这些平台中成为传播的主体,能自主选择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因此,可以将多种信息化平台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多平台联动、功能丰富的线上平台,为人们互相传播传统文化提供支持,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巧妙结合。其一,可以将微信平台与微博平台相结合,促使两个平台的受众可以互相流通,拓展人们获得传统文化的范畴。在双微联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例如,在平台内分别设置家庭文化板块、传统礼仪板块、衣食礼仪板块、孝道教育板块、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宣传板块。其二,也可以利用微电影进行传统文化相关作品创作,在创作中,应当选定传统文化主题,选择合适的微电影呈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

(三)利用3D打印技术创新融合,形成现代特征的传统文化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数千年历史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育人特性,建议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作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要素,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中。这样既可以创新二者的融合方式,也可以形成更多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传统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逐步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现如今,很多人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作,将3D打印技术与不同的文化元素、知识内容、客观存在相结合,创建了丰富多样的产品,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仿真植物与花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传统纺织车等。建议借鉴此种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更多不同传统文化相关物品。

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篆刻文化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组织开展融合创意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3D打印技术知识、技术与操作方法,完成篆刻产品的设计、制作与展示。活动流程如下:1. 了解篆刻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了解印章名称的来源与用途,了解篆刻印章的演变过程。2. 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篆刻文化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根据其文化特性进行书印、印章、印纽装饰的设计。3. 将印章产品设计与3D打印技术操作相结合,形成操作方案。4. 利用3D打印技术将自己设计的印章作品制作出来。此类活动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载体。在活动中,学生先后了解了篆刻文化与3D打印技术,并且利用3D打印技术对印章进行设计与创造,既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由此让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成为可能,能够进一步拓展二者融合的范畴。

(四)利用绘图软件,推进二者深度融合

绘图软件也是一种具有較强应用型的信息技术,建议利用绘图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中的建筑物、工艺美术、服饰、服装与妆容等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利用绘图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形式多样,例如,在博物馆内,利用绘图技术动态生成故宫、明朝十三陵等地点的环境,让人们直观看到传统建筑物、传统陵墓环境,感受传统建筑的恢宏、庄重与肃穆。再如,可以利用绘画技术呈现传统妆容与服饰,甚至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传统妆容与服饰进行二次设计,形成更新颖的妆容服饰作品,让传统妆容服饰既保留传统文化特征,也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

在中秋节、元宵节的食品礼盒设计中,可以进行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两个节日都是经典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人们可以从中秋节、元宵节的饮食习俗、节日传说角度入手,一方面,利用绘画技术设计出符合月饼、元宵食品形状的礼盒结构;另一方面,提取传统节日传说、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元素,对礼盒表面图案进行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今后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人文性,灵活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宣传节目、现代传统文化IP,逐渐转化传统文化形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任紫涵. 数字融合技术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意义、实践对策及成效[J]. 艺术评鉴,2023(09):85-88.

[2] 游阿玫. 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科技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以“巧用画图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一课为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05):48-49.

[3] 张茜,杨玉强. 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策略研究[J]. 软件导刊,2014,13(04):4-5.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传统文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