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4-04-08李道福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10期
关键词:学情发展教育

●李道福

一、现代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师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动能

2022 年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要求“关注互联网时代学科生活的变化,探索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 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之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但中小学老师遇到了不少挑战: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存在拒绝、等待、依赖等消极态度;习惯传统技术,阻碍新技术进入和运用;新技术运用能力和以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能力不足。

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提升现代技术素养,还要以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 实现技术从教育教学的辅助性功能向引导激发功能转变提升,从而发挥技术撬动教育教学结构性变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能的功能。

事实上,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变革对教师既是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能,主要表现为:一是提质提速教师学习力。现代技术的快捷性、多元性、立体性,使教师学习无时无处不在,大大加快了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速度,能提升学习效能,增强学习力。二是提升校本教研力。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教学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既研究教学行为的正确性与优质性,也研究行为的失误之处及其成因、对策。现代技术为教学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为诊断过程中的有机交互提供了便捷通道。 三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及其能力提升。 网络环境促进着教师合作、协商、互动、共享等教学观念的形成,赋能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力、融通力、创生力;促进教师情境式、互动式、协商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运用与优化,促进着教师以学习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教学结构与模式建构。

但是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上还是薄弱环节, 老师们多停留于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和信息素养培养,技术如何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融合赋能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生态创生,在实践研究上都还很薄弱。

二、现代技术赋能教师发展的着力点探索

现代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发掘和培育对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着力点。

技术赋能教师课程建设能力。 如当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分解、整合、融合,需要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课程内容精确化、多样化、融通化,利用现代技术可以提升教师教学内容建构和创生能力。

技术赋能教师学生成长指导能力。 学生成长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方向指导,即学生价值观培育指导;成长目标指导,建立个别化成长目标;学习潜能开发,帮助学生发现、挖掘优势潜能;人际关系培养指导,培养学生情商等。利用现代技术有助于突破学生成长指导的信息收集与情况分析。 如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把握学生个体成长真相, 进行学情分析以及生活状态、家庭环境分析,进行学生优势、潜能、偏好分析,从而使学生成长指导获得准确的依据。

技术赋能教师变知识为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变知识为素养,需要理解知识诞生的“原乡”、创造知识运用的“新乡”和知识创生的“梦乡”。 首先要理解知识的本义、引申义、语境义,运用现代技术可帮助教师对知识精准意义的把握,促进教师发掘广泛信息,实现跨时空知识对话。 其次,促进教师创造知识运用的“新乡”,即创造知识运用的新场域以发展实践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能促进教师实现知识运用的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交互,使知识运用更具宽度和深度。 再次,促进教师创造创生知识的“梦乡”,实现知识的再次创生。利用现代技术可创造混合现实、增强现实,促进教师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三、现代技术赋能教师发展的策略探索

(一)主题建构策略

当下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大单元教学、任务群教学,要求把核心问题转化成主题,但建立主题是个难点。 现代技术能促进教师迅速发现、整合问题,快速变问题为主题,并促进教师高效分析集成问题、快速反馈解决问题。

(二)学情诊断策略

学情诊断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传统的学情诊断成本高、效率低。 当下运用“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平台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学情诊断,结果往往是一般性结论,难以具体到学生个体学情。而对学生个体成长背景、最近发展区、个性偏好等的把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把握诊断。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学生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共性学情诊断,形成一般性结论,在此基础上与教师的个别化学情诊断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科学精准的学情诊断方案。

(三)教学评价策略

精准评价教师教和学的质量与效能,需要利用现代技术。 如实施沉浸交互式教学后,学生究竟是不是沉浸交互式学习了,需要实证评价。

我们在教学科学课“地球结构和月相”这节中,通过AR 技术将地球植入孩子们中间,让孩子们在这个场景中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分为几部分,以及厚度大小是多少。 教学月相用传统的PPT讲解时,孩子们无法将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而运用AR 技术让孩子们在其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三维交互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且将传统的PPT、图像、视频等二维方式进行结合,通过二维—三维—二维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更能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AR 技术创设了沉浸式教学环境,创设了探究与体验情境,进行场景化教学,让人身临其境,增强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情境性。 建立真实生活、虚拟生活与学科知识的连接,同时创设了交互性教学环境,将基于传统PPT 等二维文本、图像等静态平面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向更为逼真的三维交互式学习环境方向迈进,创设了沉浸交互的教学场域。

教学完成后,如何评价沉浸交互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运用力? 可以进行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度评价,既评全体学生的参与情况,又评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评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全程性、深刻性、创造性,需要全程观察、全面观察、点位观察,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监测,搜集、捕捉、提取、分析、集纳、汇总大量信息,支持赋能教师准确、全程、全面评价教与学。

(四)目标达成策略

教学要达成的学生学习目标有三个层次,即通识性目标、分层性目标、个别化目标,三种目标确立的前提需要诊断学生的常态性学情、动态性学情、具体化学情。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赋能教师在复杂学情中精准把握个体的具体化学情,从而支持真实目标、具体目标的形成。

针对现代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薄弱环节,我们抓住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展开可行性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技术赋能教师发展个体诊断、发展目标建构、发展课程建设、发展评价等领域,还需要深度开拓、精准发力。

猜你喜欢

学情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