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治疗子对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复发率及FSH、E2 与LH水平的影响
2024-04-07王文君刘艳杨梦霞郭红军
王文君 刘艳 杨梦霞 郭红军
子宫肌瘤主要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根据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知,子宫肌瘤病因复杂,但多数与患者自身激素分泌紊乱及生活习惯等有关;该疾病发病率较高,可达20%~40%[1]。月经过多、腹部包块伴疼痛感、白带增多为子宫肌瘤常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肌瘤易发生癌变,最终导致恶性病变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因此,虽然该肿瘤为良性性质,但为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降低癌变机率,尽早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药物及手术均为子宫肌瘤治疗方案,但前者仅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易复发,无法根治,仅可改善少数患者症状,手术仍旧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有效手段[3-4]。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及术后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该手术在治疗体积较大且多发肌瘤时存在出血增多、止血困难等特点,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5]。性激素是体现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可反映患者卵巢功能。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治疗可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提高术后安全性[6]。本研究将通过分析116 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治疗子对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复发率及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2,E2)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sing Hormone,LH)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 例子宫肌瘤,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6,LM)和观察组(n=60,LM 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31.58±3.71)岁,单、多发比例为38/18,病灶平均直径(5.74±1.22)cm,平均病程为(6.29±1.11)年。观察组平均年龄(31.96±3.54)岁,单、多发比例为41/19,平均直径(5.41±1.13)cm,平均病程为(6.03±1.0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灶直径及肿瘤单发、多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7];②近3 个月内未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者;③无相关手术禁忌症;④全部患者知晓,并签订同意书;⑤临床资料无缺乏。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妊娠期;②合并恶性肿瘤病变者;③除子宫肌瘤外无其他妇产科疾病者;④合并内外生殖器急性感染者;⑤合并心脑血管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月经结束,且完全干净后3 至7天内行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呈头低足高30°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准备。手术全由同一医疗组医师实施。
对照组接受LM,手术步骤与术后处理均按照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参考文献[3]。观察组接受LM(步骤及术后处理均同对照组)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子宫动脉上支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剪开阔韧带的前叶,游离并显露出子宫动脉的上行支。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将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阻断。当宫体颜色逐渐由鲜红转变成紫红后,再实施子宫肌瘤剔除。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长、住院时间。
1.3.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术前、术后3 月及术后6 月门诊复查时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 进行离心(3 500 r/min,离心半径9 cm,15 min),取上清液,放于4℃冰箱待检。此阿勇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SH、E2 及LH 水平。
1.3.3 两组性功能比较
术前、术后6 月门诊复查时由固定的专业医务人员依据《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价量表》[8]评价,包含性高潮、性欲、性行为异常症状、性心理性唤起,患者性功能与得分成正比。
1.3.4 两组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
于两组患者术后12 月门诊复查时进行超声检查,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 年5 月,统计患者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胃肠功能修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性激素比较
两组术前FSH、E2 及L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月FSH、LH升高,且观察组更高,E2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月时FSH、E2及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croups()
表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croup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后3 月比较,bP<0.05。
2.3 两组性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月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性功能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exu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3 两组性功能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exu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2.4 两组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residual and recurrence rates of uterine fibroi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女性机体雌激素失调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而对于出现疼痛严重、不孕或反复流产及怀疑癌变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9]。LM 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LM 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且价值均被证实[10-11]。LM 术具有创伤较小,术中粘连少,对阴道结构影响较小的特点,对患者生理、心理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有研究发现,该手术剔除肿瘤过程中,创面出血量较多,易影响术者视野范围及清晰度,不利于手术进度,导致手术时长延长,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12]。因此,找寻更好的手术方式帮助患者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机体应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与既往闫冬丽等[13]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分析原因为:在解剖上,子宫动脉有上、下两支,而上支可提供90%的血液给子宫,故行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后,子宫及病灶组织血供被切断,形成一定稳固的血栓,从而起到了止血的效果,同时还可维持患者机体血容量的稳定,进而保证患者机体稳定和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另一方面,针对卵巢功能的性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分析得:LM 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患者术后3 月FSH、LH 水平更高,E2 更低,但与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患者术后6 月时FSH、E2 及LH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在LM 的同时予以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对患者近期卵巢功能影响程度较小,且可逐渐恢复,符合李辉晓等[14]研究理论。笔者认为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虽然能够阻断上行支血流,但侧支循环的存在使得血液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流动。卵巢动脉作为腹主动脉的重要分支,对于子宫和卵巢的供血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针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本文针对患者远期性功能调查分析得:两种手术患者性功能均较术前得到提升,且二者提升效果一致,与闫冬丽等研究[13]中随访结论类似。此外,对患者术后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统计分析得: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显著更低,分析如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减低术中、剔除肿瘤时创面时的出血量,保证了肌瘤剔除时术者视野的清晰度,更好地暴露了解剖结构,有利于术者更精准地实施手术,将肿瘤病灶清除得更干净,进而降低肿瘤残留和复发的风险。
综上所述,LM 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短期内有一定影响,但可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且在改善性功能及降低患者肌瘤残留率与复发率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