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4-04-07冯建双王庆胜谭强毕希乐
冯建双 王庆胜 谭强 毕希乐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同时具有发病率较高以及病死率较高的特点,有20%的患者在出院后1 年内的随访调查中出现心血管事件[1]。同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治疗后能恢复患者的血液供应,但由于其极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影响该类患者的预后。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 enzyme protein-40,YKL-40)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的重建,能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到,是一种急慢性炎症的重要标记物[2]。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IL-1 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其羧基末端与其受体结合,能够发挥生物学效应,使得机体在受到创伤、炎症以及感染时,向免疫系统发出信号[3]。血清和肽素(C-terminal portion of pro-vasopressin,Copeptin)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以及心肌功能变化有关,提示Copeptin 可能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4-5]。本研究将探讨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9 月至2021 年3 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CCU 收治的2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35 例,女65 例;BMI 平均(27.71±3.37)kg/m2;年龄平均(58.92±7.89)岁。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6];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肝、脑、肾等功能疾病者;合并严重的心源性休克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者。出院后对本研究所有纳入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主要进行门诊随访,对于距离较远或行动不便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在出院3 周内进行1 次随访,后每3 个月进行1 次随访。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是由心血管基本引起的全因死亡、需要再次入院性血运重建、严重的心力衰竭的原因导致再次入院和再次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受试者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由2 名心内科医生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以下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抽烟(抽烟次数≥1 支/d)、入院至就诊时间、心功能分级等,准确录入并核对相关研究数据、建立数据库。核对后所有数据由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内科主任医师进行质控和校审。
1.2.2 血清学指标收集
患者于入院时采集其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YKL-40、IL-33、copeptin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预测价值。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比较
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IL-33、copeptin水平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YKL-40,IL-33 and copept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2 组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YKL-40,IL-33 and copept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YKL-40(r=0.450)、IL-33(r=0.340)、copeptin(r=0.274)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均<0.001)。
2.3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脑卒中、入院至就诊时间≥6 h 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n(%),()]Table 2 Single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
表2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n(%),()]Table 2 Single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
2.4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预后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YKL-40、IL-33、Copeptin过度表达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e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5 血清YKL-40、IL-33、copeptin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ROC 曲线分析
血清YKL-40、IL-33、copeptin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价值均高于血清YKL-40、IL-33、copeptin 单独检测(P<0.05)。见表4、图1。
图1 预测价值Figure 1 Predictive value
表4 血清YKL-40、IL-33、copeptin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Table 4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YKL-40,IL-33 and copeptin for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此病理基础会引起动脉痉挛、出血随后形成血栓,影响冠状动脉的供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9]。目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多为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但患者出院后易发生血栓滑落、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极易导致患者死亡[10-11]。因此及早发现或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早进行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与李轶等[12]的研究表明血清YKL-40 水平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评分升高而升高,表明YKL-40 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且该研究显示,血清YKL-40在预测1 年内发生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AUC 为0.774,与本研究的0.781 相近。IL-33 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能够通过与其受体ST2 结合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核转录因子-κb,并诱导Th2 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增强细胞的炎症反应[13]。当机体内炎症反应增高时,使得IL-33/ST2 通路被激活,IL-33 在血清呈过度表达,因此临床可以通过检测IL-33 的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并干预。陈湾湾等[14]的研究表明,早期血清copeptin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且其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AUC 为0.765,说明其预测价值较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此外,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YKL-40、IL-33、Copeptin 过度表达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由于血清YKL-4 是由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泌的高度保守蛋白受到刺激后释放出来的蛋白,能够反应心肌梗死的炎症以及严重程度。由于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使得心肌组织进一步损伤后,释放出了更多的炎症介质,导致机体预后不良。由于IL-33 的升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凋亡,导致心室重塑以及细胞分泌受到影响。李鹏等[15]的研究表明IL-33 的过度表达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血清copeptin 作为多种急性疾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属于一种神经内分泌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功能的异常。
综上所述,血清YKL-40、IL-33、copeptin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指标。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