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巴尔扎克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2024-04-07刘盈娇

今古文创 2024年9期
关键词:巴尔扎克

刘盈娇

【摘要】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巴尔扎克因其现实主义的精湛写作技艺而闻名于世。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到了20世纪初,他以“巴鲁萨”之名首次进入中国翻译界的视野,从此开启了在中国的传播之路。在众多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巴尔扎克的作品逐渐走进了中国文学领域并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巴尔扎克和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特点,以及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巴尔扎克;文学传播;文学作品接受;文学价值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04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14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1850)作为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以其深入描绘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受到广泛赞誉。安德烈·莫洛亚(Andre Maurois,1885-1967)将其比作“普罗米修斯”,强调了他在文学上的伟绩①;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称他为“文学中的拿破仑”,凸显他作品的广泛影响力。在巴尔扎克的书房中,拿破仑石膏像底座上的铭文显示了他的豪情壮志:“彼以剑锋未竟之事业,吾将以笔锋成之。” ②成年后的巴尔扎克,通过坚持不懈地写作,用其真实、自然、个性鲜明且简练准确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法国革命时期的社会人文风貌。他的巨著《人间喜剧》 ③不仅震撼了文学界,还影响了整个社会,巩固了他作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的地位。其中,《人間喜剧》中的《欧也妮·葛朗代》和《高老头》;以及其他小说,如《朱安党人》《驴皮记》等,被广泛译介至全球,成为了解法国资产阶级崛起时期的重要文献。

随着文学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演化,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通过以翻译为主的传播途径之外,又增添了丰富的传播路径,并在中国文学读者群中搭建起了一座中法文学了解的桥梁。本文所讨论的“文学传播”,专指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从源语文本(法语)流传到中国之后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术界和文学界对巴尔扎克的研究与接受。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巴尔扎克及其重要作品《高老头》等在中国的翻译领域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现实主义内涵塑造人文精神,实现文学的多维功能与价值。

一、巴尔扎克作品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

晚清至民国初期,随着西学东渐的加深,尤其在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之后,知识分子的关注逐渐转向外国文献。在这一时期,大量西方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的著作。林纾和陈家麟最先介绍了巴尔扎克的作品,并于1914年进行翻译,次年发表,名为《哀吹录》 ④,该作品集包括《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上将夫人》四个短篇。此后数十年间,该作品集中的短篇出现了多个译本:《猎者斐里朴》译为《再会》 ⑤,《上将夫人》译为《征发兵》 ⑥,《耶稣显灵》译为《基督在法兰德斯》 ⑦《基督在福兰达斯》 ⑧,《红楼冤狱》译为《红色旅馆》 ⑨。

自林纾翻译巴尔扎克作品两年后,周瘦鹃翻译了《男儿死耳》 ⑩,并标明作者为法国人,以邬拿特白尔石克名义发表,同时添加了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创作情况,由此开启了读者对于巴尔扎克更为广泛的了解。然而,直至三十年代,与莎士比亚、狄更斯、左拉等人相比,巴尔扎克的作品并未得到大量翻译。穆木天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人物,他与徐霞村合作,在《世界文库》中发表多篇译作。1935年,徐霞村翻译《无神者之弥撒》和《一件恐怖时代之轶事》,收录于《世界文库》中。同年,穆木天翻译《不可知的杰作》《信使》《柘榴园》《人间喜剧·序言》,其中《人间喜剧·序言》的翻译使人们对巴尔扎克创作形成较为整体系统的感知。1936年,穆木天翻译《欧贞尼-葛朗代》,在译者的序言部分增添了许多观点,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他不仅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作品,并对巴尔扎克的作品进行了研究。穆木天在巴尔扎克的生平经历基础上研究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指出巴尔扎克对贵族身份认同与他所认识到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产生了极大矛盾,由此形成的世界观矛盾便体现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恰恰是这个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 ?《欧也妮·葛朗台》成为穆木天分析巴尔扎克创作观点和人物形象的代表作品,他以恩格斯对法国社会历史的评价解读《欧也妮·葛朗台》的主题内涵和葛朗台形象,为后续研究人员探索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提供了范例,也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巴尔扎克全貌的了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内对巴尔扎克作品的介绍逐渐增多,这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瞿秋白在这一时期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文论,特别是恩格斯对巴尔扎克文学观点的高度评价,推动了翻译界和学界的关注?。自此以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其中傅雷为巴尔扎克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共翻译巴尔扎克作品14部,其译本具有高度的美学和文学价值,作品神形兼备,语言流畅通达,语句精炼优美,《高老头》《邦斯舅舅》等至今仍是读者阅读选择的经典范本。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读者群中流传,孕育了一批热爱他的读者群体,推动巴尔扎克研究在国内不断向前发展。中国译者们不断努力,制定严谨详细的翻译计划,力争能了解到巴尔扎克作品的全貌。1983年至1988年,由艾珉主编出版了三十卷的《巴尔扎克全集》,为新时期研究巴尔扎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前人翻译的重译和补充。2018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包括巴尔扎克三篇动物寓言故事的《动物私生活和公共生活场景》,该书通过动物寓言揭示了社会现实,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于寓言的理解,也使人们对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二、巴尔扎克作品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及其作用

(一)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

在文学多样性日益丰富的今天,中国文学的发展越来越能够吸收外国文学的精华,作家在创作时拥有广阔的取材空间和学习范围,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拓展了作家的全面思维并提升了创新的精神。外国名家名作也让读者体会到世界文学的多种元素,对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关注和学习成为人们领会法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一环。他的经典作品《高老头》以及《守财奴》等成为读者了解巴尔扎克乃至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窗口。

巴爾扎克的现实主义写作与他的创作初心紧密相连,用笔记录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沉浮,真实反映法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种种表现,秉持时代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书写出一部部直击人心的“法国风俗史”。他对社会现实的尊重和还原来源于他对社会环境现象和人物严密细致的观察,真正地承担起“书记员”的职责。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金钱的异化力量,现实主义文学的内涵也通过“金钱”引发人们的思考。在他的多数作品中,都体现出金钱的腐蚀力量,尤其是金钱对人性关系的深刻改变。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人们从未停下追逐的步伐,忙于财富的积累和名望的提升,追名逐利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在《高利贷者》和《夏倍上校》中,无论是上层社会的没落贵族,充满野心的资本家,还是落魄的流浪者、一贫如洗的平民都深陷于金钱的陷阱之中,被金钱所带来的欲望满足而裹挟。高布塞克作为最初资本积累的代表,他通过吝啬积累自己的财富,以放贷的方式加速自己资金的收入,贪婪的目光注视着世界上的所有与利益相关的事物,即使是穷人手中的一把提篮也不会放过,收敛钱财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正是巴尔扎克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揭露和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唤醒人们的良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感染了中国的作家群体,现实主义写作也进而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诸多创作者。受其影响最为明显是中国的优秀文学家茅盾,他自称“读过不少巴尔扎克的作品”,并极力推崇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写作,对于巴尔扎克敏锐的社会感受力以及对人类灵魂秘密的剖析深表佩服。在茅盾的作品中,全面地体现出巴尔扎克对他的影响,他以描写自己的历史时代为己任,《春蚕》《秋收》《子夜》等描写了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经济与政治活动,彰显出作家在国家动荡时期关于国家命运和存亡的思考。

(二)典型人物形象的启迪

在艺术表现上,巴尔扎克基于自己对于现实敏锐细致地观察和超常的想象力塑造出上千个典型人物,充分利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再现了以巴黎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场景。个性化独特的叙事创作,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进一步提升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价值。

其中,社会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为人们理解作品中重要形象创造了想象的前提。在刻画高老头时,作家花了大量的精力展现高老头生活场所:破败、寒酸的伏盖公寓充满了发霉的味道,是下层贫穷人的聚集地。高老头为了节省开支,向女儿提供钱财,而选择在这个地方居住,“几盏污秽的积满尘土的油灯;一张长桌,上面的漆布油迹很重,调皮的非本公寓住客完全能以手代笔,在上面刻画自己的姓名” ?。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物发出了来自生命无奈的呐喊:“你写信告诉她们,说我还有几百万家私留给她们!你告诉她们有几百万绝不是扯谎。她们为了贪心还是肯来的;我宁愿受骗,我要看到她们。我要我的女儿!”透过这样的语言描写,读者们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在濒临死亡时的绝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读者心中,也为他们思考这些角色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奠定了基础。

《高老头》和《守财奴》同样也展示了金钱对人的控制和残酷的腐蚀力量,直指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变化的根源。高老头将所有的金钱都投入于自己的女儿们,却换来的是自己凄凉、孤独的离世结局;葛朗台将自己的钱财紧紧留在自己的口袋,为了“守护”钱,他牺牲自己女儿的婚姻,最终因为夺取牧师的金十字架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不管是高老头还是葛朗台,他们的悲剧都与金钱紧密相关。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时期,金钱变成了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亲情、友情、爱情都可能被金钱践踏。人们通过阅读作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家对金钱异化作用的深刻揭示,反思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

在众多人物形象之中,巴尔扎克笔下的青年学生拉斯蒂涅广受读者欢迎并引发人们的共鸣。拉斯蒂涅满怀信心来到巴黎,由淳朴自然的乡村环境霎时间转变为纵欲享乐的巴黎社会,环境的强烈反差对他产生了第一次思想上的撞击,但初次步入巴黎,他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在巴黎获得一席之位。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高老头的悲剧让他明白了,只有金钱才是唯一的法宝,他下定决心要和这社会斗一斗,但是斗争以失败告终,自我认知和社会的扭曲酿造了他个人的悲剧。拉斯蒂涅的遭遇对当代青年时做出了警醒,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金钱与名利的获得应当是在坚守内心善良,遵守法律道德的前提之下,如此得到的才应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自我蜕变。

三、“中国文学的巴尔扎克”的价值与意义

当巴尔扎克走进中国文学时,他的作品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揭示现实的文学作品,而成为了培育中国读者人文精神、激荡心灵、启发思考的一部分。人们在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沉浸于作家创造的故事中,通过故事主人公的经历理解文本主题,甚至感悟生命。

在《高老头》和《守财奴》中,主人公的行动完全围绕金钱展开。作者在故事中提出了他的问题,想要探索人与人之间关系情感淡漠的原因,并通过各种人物的结局给出了答案:十九世纪上升时期的法国社会,金钱至上,它可以买来一切,但当金钱失去时,一切也都将成为虚无。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父爱与金钱也是他们的生活与成长的主题,他们可以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会更加珍惜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尽管巴尔扎克的作品众多,但是我们当前对他作品的理解仍然以“现实主义表现的主题”和“文学创作手法”为中心。读者在第一次接触到巴尔扎克的作品后,会了解到巴尔扎克在创作上所体现的这些特质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应明白,巴尔扎克作品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仍待挖掘,需要翻译家和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巴尔扎克以其现实主义创作闻名世界,但是处于浪漫主义思潮和现实主义思潮过渡时期的他也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谈到“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義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 ?并且他特别提到:“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 ?巴尔扎克的浪漫主义作品和讽刺性的寓言故事都值得更多的研究,期待未来学者和读者们能更全面地理解和传播巴尔扎克的作品,使其在中国文学界的影响更加广泛。

注释:

①莫洛亚著,艾珉、俞芷倩译:《普罗米修斯或巴尔扎克的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斯蒂芬·茨威格著,李金波、鲁效阳译:《巴尔扎克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8页。

③《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集,共包含其创作的91部作品,于1842年出版,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表现了金钱异化、贵族阶级衰亡、资产阶级的上升三大主题。

④巴鲁萨著,林纾译:《哀吹录:笔记小说 第43编 二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

⑤穆木天:《再会》,《世界文库》,生活书店1935年版。

⑥白冷:《征发兵》,载于刘半农编《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卷,北新书局1927年版。

⑦蒋怀青:《基督在法兰德斯》,《巴尔扎克短篇小说》,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⑧罗塞:《基督在福兰达斯》,载于《戴依夫人》,云海出版社1945年版。

⑨蒋怀青:《红色旅馆》,《巴尔扎克短篇小说》,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⑩邬拿特白尔石克著,周瘦鹃译:《男儿死耳》,载于《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之中卷《法兰西之部》191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第684页。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3页。文中提到:“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

?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63页。

?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83页。

参考文献:

[1]莫洛亚.普罗米修斯或巴尔扎克的一生[M].艾珉,俞芷倩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斯蒂芬·茨威格.巴尔扎克传[M].李金波,鲁效阳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巴尔扎克.高老头[M].张冠尧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6]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巴尔扎克
赛拉老太太的赞美
让批评也充满赞美
巴尔扎克的苦恋
文坛巨匠 巴尔扎克
它是用来挡风的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
巴尔扎克“骂自己”
巴尔扎克答学生问
巴尔扎克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