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博物馆人才培养探究
——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为例
2024-04-07袁圆
袁圆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北京 100009)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的重要职责。随着博物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博物馆的职能已经从单纯的管理向注重服务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凸显了人才的价值。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服务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提出的高要求,必须加强对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工作环境,采取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进而为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
1 博物馆的概念与作用
博物馆肩负着对历史文物进行分类收藏、保护研究、宣传展示、教育推广的重要使命,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主要阵地,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以下简称 “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5A级旅游景区,集收藏、研究、保护、修复、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代表,不仅需要接待国内观众,还需要接待大量来自海外的观众。优秀的专业素养不仅代表文博工作者的个人形象,更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甚至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形象[2]。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精通文博专业知识,具备观察、应变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团队,是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基本保障。在树立文化自信背景下,博物馆应当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博物馆的服务功能,打造亲民型的多元化博物馆,更好地履行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的使命任务。
2 博物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 现代化管理人才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博物馆的发展要求,为了确保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推进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革新。然而当前,我国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方面存在欠缺,制约着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3]。对此,必须集中精力提升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2 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技术支撑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避免各种因素导致的文物损坏,竭尽全力做好文物的修复,进而传承和发扬国家文化遗产。因此,博物馆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在陈列布展、文物修复、藏品保管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博物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职能的履行。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使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才能有效推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文物的内涵和价值,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 博物馆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树立文化自信背景下,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博物馆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博物馆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博物馆的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要求博物馆一线从业人员必须增强专业素养,具备高度的服务意识,保持高度的服务热情,进而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比如,针对一线工作人员,其个人形象、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精神面貌对于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和对公众的服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针对一线工作人员,比如讲解员、咨询员等,应着重为其提供服务行为、语言、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着重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而强化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4]。
3 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3.1 人才专业性需提高
就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而言,不仅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存在人才队伍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博物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博物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还需完善,正高及副高人数占比较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具备丰富经验和高专业素质的员工面临退休。而一些中年员工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对新技术、新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还有部分博物馆从业人员非文博专业毕业,而是从其他专业领域转岗而来,专业素养需更进一步提升。在此情况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需要博物馆认真研究如何做好新时期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3.2 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事业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博物馆面临着新挑战。当前,博物馆人才培养较为缺乏长远规划,主要表现在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及博物馆与高等院校之间未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缺乏长期的、有效的双向合作,校馆之间未联合进行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使得博物馆人才培养处于 “单打独斗” 的状态,博物馆从业人员只能通过岗位实践积累和短期培训增长学识、提高专业素养,这就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除此之外,博物馆从业人员长期承担大量的行政工作,难以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特别是青年人这一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由于日常事务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在学习和研究中缺乏长远规划,积极性不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3.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博物馆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目前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合理、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等现象,导致员工缺乏自我提升和积极进取的动力。同时,许多员工缺乏晋升的机会,较大地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容易导致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博物馆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杰出的专业人才将逐渐流失,人才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加,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将削弱,这会影响到博物馆事业的长远发展。
4 以恭王府博物馆为例,优化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任重而道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为了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重点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博物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值 “十四五” 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恭王府博物馆建设平安恭博、学术恭博、公众恭博、数字恭博的关键期,也是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典范、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的攻坚期。作为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人才资源是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阵地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性资源。在深刻把握 “十四五” 时期内外环境变化趋势和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恭王府博物馆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恭王府博物馆未来五年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大任务、保障措施,以及2030 年发展远景目标,是未来五年全馆人才战略发展的行动纲领。
4.2 坚持高端引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一,引进优秀人才。以行业领军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岗位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人才结构布局,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多层次、多门类、多专业人才的整合和溢出效应,在保持现有人才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人才队伍新老交替、素质提升。
其二,坚持同步培养。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向。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培养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的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的管理人才指的是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丰富经验、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其三,针对不同人才开展培训,侧重点有所不同。博物馆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牵头,带领各部门,做好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博物馆人员学习国家文物局颁布执行的博物馆各项规范,并支持人才走出去,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针对博物馆管理人员,重点是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主要培训形式可采用专题讲座和会议研讨方式,着重提高管理人员的计划、组织、协调、交流和控制能力。针对一线工作人员,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规范言行举止,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
其四,建立馆馆协同、馆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妥善处理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基础性人才、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提升素质与改善结构的关系,将解决人才队伍当前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统筹谋划。有效整合体制外的各类社会资源,促进不同所有制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多元用人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力量。一方面,高校是培养文博人才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应构建与高校的长期协作机制,以优化博物馆的人才结构;另一方面,博物馆应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的沟通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其五,建立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培训机制,提升博物馆人才的综合素质。首先,博物馆可与设有相关文博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借助高校资源,为博物馆青年人才提供进修的机会,使人才前往高校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全日制博物馆管理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使博物馆人员尽快地了解掌握有关文物研究、藏品保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同时,博物馆应加大对现代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投资,借助移动互联网及时构建线上培训课程,对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进而提升博物馆人才的专业能力。
其次,大中型博物馆聚集了大量文物研究专家,特别是在业务管理、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大中型博物馆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此,博物馆可积极与其他大中型博物馆建立紧密的联系。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可参照卫生系统的进修模式,分批次选派业务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大中型博物馆,进行全脱产进修学习,使其实际地参与到其他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学习并体验其他博物馆的管理经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选派人员到国外的博物馆进修学习,借鉴外国博物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二是可借鉴行政系统的扶贫模式,选派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全脱产到基层博物馆挂职,通过此方式,锻炼人才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三是可加强与兄弟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学术合作和知识共享。比如,博物馆可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同区域和不同区域的兄弟博物馆采取人才交流或跨区域任职的方法,通过与兄弟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借鉴彼此先进的管理经验,弥补各自存在的不足,解决博物馆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构建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是可建立重大课题联合研究小组,以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和王府遗址保护联盟为依托,联合国内各地各级特色博物馆、王府遗址单位及相关科研机构,突出专业特色,突出手段创新,开拓和加强研究活动的广度、密度与深度,构建恭王府博物馆业务人才队伍与科研课题项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学术生态。
总之,博物馆应围绕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吸收、培养、储备工作,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在职实践与轮岗交流结合,积极拓宽培养渠道,加大接收引进力度,组建一支梯队搭配合理、人岗匹配度高、专业力量相对坚实、后备人才充足的工作队伍。
4.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为了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注重绩效评估,并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以吸引人才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6]。在具体实践中,博物馆应坚持定期考核、及时奖惩,将馆级考核与部门考核学术委员会业务考核相结合,确保考核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作用。一是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的人力资源类型,比如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绩效、技能绩效和能力绩效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荣誉和收入挂钩,实现对每个岗位的量化评估。二是制定一线员工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定期对讲解员、销售员等岗位进行定级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绩效考核分配政策。四是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包括薪酬制度、职业发展规划、晋升通道等,提高人员积极性,为博物馆发展增添活力[7]。
4.4 完善离退休人员返聘机制,发挥其 “传帮带” 作用
为解决博物馆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博物馆可积极探索 “师承制”,完善返聘退休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工作机制,对已退休的本地或邻近的老文物工作者进行返聘,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才能,提高其参与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促进现有博物馆中的文博专业人员学术研究。博物馆也可聘请文物专家和学者作为顾问,通过举办讲座和开展课题研讨等方式,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博物馆可探索借调、项目制等短聘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办法,制定《导师带徒管理办法》,以重要工作开展为契机,以项目合作为平台,借助高级职称专业人才的丰厚经验和业务专长不断强化青年专业人才培养[8]。
4.5 建立完善的职工保障体系,提升职工幸福感
作为劳动用工主体,博物馆肩负着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职工身心健康是博物馆最宝贵的财富。对此,博物馆应积极构建职工健康保障体系,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手段,维护职工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可通过开展年度健康体检、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职工普及健康知识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员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一支身心健康、精力充沛、适应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9]。二是可建立博物馆干部职工健康档案,形成职工身体健康数据库。三是配备相应的医务室和医务人员,加强医务室对博物馆干部职工健康状况的了解,切实做好职工健康保健。四是博物馆可逐步完善退休服务,建立退休职工台账,掌握退休职工基本情况,梳理完善退休服务工作相关制度,稳步推进退休服务工作规范化,积极组织适合退休职工的活动,鼓励退休职工积极参与所在社区、文化和旅游部老年大学等活动,让退休职工生活幸福感有所提升。
4.6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内部凝聚力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博物馆内部团结协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博物馆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践行 “以人为本” 的理念,进而增强博物馆组织效能。为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一是工会应落实职工提案制度,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二是工会建立“职工之家”,围绕服务员工的核心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员工健身中心、员工图书室等,丰富 “职工之家” 形式,激发” 职工之家 “活力[10]。三是围绕健康、友善、积极向上的文化主题,工会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业余文体活动,培养运动习惯,增强职工体质,提高员工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构建协调高效人才队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丰富文旅体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博物馆运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博物馆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