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

2024-04-06谢碧晨郭晓玲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谢碧晨 郭晓玲

[摘要]  河南省村镇银行是目前省内突出的“微小银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存在着偏离“三农”定位、贷款业务增长缓慢以及内部管理存在风险等问题。对此,村镇银行要坚持为农村服务的定位,通过创新股权结构、经营方式、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金融服务“三农”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关乎我国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繁荣。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满足县级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从2006年底开始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目的在于鼓励村镇商业银行着力于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在这一政策颁布以后,我国村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得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1600多家村镇银行成立并挂牌经营。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村镇银行的高质量发展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活力,为我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支持。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高风险村镇银行的数量增多。根据我国中央银行发布的相关信息,目前高风险村镇银行有118家,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29%。村镇银行存在高风险问题显然不利于我国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村镇银行存在的高风险问题亟待解决。

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7年10月,村镇银行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河南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2008年6月成立了河南本土第一家村镇银行——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自此,河南的村镇银行开始大量涌现,并且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10—2012年是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期,河南银保监局将农业生产区域、经济较为薄弱的区域作为成立村镇银行的主要地点,有效改善了县级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增强了金融普惠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这之后,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速度放缓。村镇银行成立数量的变缓不是偶然的结果,本身村镇银行的成立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但是全国推广村镇银行后,出现了仅有传统存贷业务、成本收入比与不良贷款率偏高、盈利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决定放缓村镇银行的扩张速度。到目前为止,河南省村镇银行数量达到近100家,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了县域全覆盖。经历十数年发展,村镇银行以点带面推动河南省县域金融的发展,为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目前,河南省村镇银行是省内突出的“微小银行”,是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是农业大省,村镇银行的成立,给广大农户资金借贷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对农村地区获取不同渠道的投资、完善河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从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村镇银行存在着偏离“三农”定位、贷款业务增长缓慢以及内部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农村服务,村镇银行也需要积极调整自身,改革创新。

偏离“三农”定位。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的定义,“村镇银行是经银保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然而,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表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其设立初衷相违背。

首先,村镇银行本意是为当地“三农”提供金融支持,但是从目前的分布情况来看,却出现了“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特点,河南大多村镇银行的网点设立在县城,乡镇地区网点分布较少,无法满足乡镇地区对银行的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掘农村地区潜在的资金需求。其次,服务“三农”是村镇銀行建立的原则,它聚集的资金应当聚焦于满足“三农”方面的需求,但农户类贷款金额小、收益低、风险大,受资本逐利性驱使,省内部分村镇银行倾向于当地盈利较高、经营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并不关注盈利较低、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和农户,服务对象存在偏差,出现“离农脱小”的情况,有悖于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定位。最后,村镇银行作为主要目标是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应该把为农业提供资金作为工作重心,尽可能缓解农村资金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而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却照搬现有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来参与村镇银行的建设与经营,过分关注村镇银行的短期利益,不关注村镇银行的主要建设目标与基本方向,将村镇银行作为自身的分支机构参与到资本市场的竞争当中,追求自身的扩张,违背了支农支小和普惠的最初目标。

贷款业务增长缓慢。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是农村居民,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获取利润,但是目前河南省村镇银行面临着贷款业务增长缓慢的问题。首先,部分村镇银行能力不足,思想认识不够,不能或不愿真正深入农村进行考察。农业贷款本质上存在着还贷风险高、抵押物少等缺点,并且农业以及小微企业获利能力有限,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太完善,上述原因导致部分村镇银行没有深入考虑农村需求,主要关注城镇地区的大额贷款业务。其次,村镇银行信贷质量下滑。村镇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其客户群体有关,根据村镇银行的设立初衷,其客户群体主要是农业以及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种类众多,并且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一旦我国经济环境形势下滑,这一群体容易出现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等问题,最终影响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业务拓展。最后,根据我国“扶持小微,下沉服务”政策的要求,大中型银行业务下沉,由于村镇银行与大中型银行相比竞争力不强,生存空间被挤占。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务院对大中型银行提出“扶持小微,下沉服务”的要求。与大中型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获取资金的渠道较少、金融服务能力有限、智能化程度较低、授信额度不高,所以大中型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村镇银行的优质客户,抢占村镇银行的放贷市场,削弱了村镇银行的放贷竞争力,极大程度上挤压了村镇银行的生存空间。

内部管理存在风险。国家银保监會要求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负有支持、指导和监督责任,但是由于村镇银行存在法人及股东治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村镇银行虽然根据要求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旧存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在主发起行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会存在缺位或越位管理的现象。缺位管理导致村镇银行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比如,村镇银行与农商银行的部分业务同质化严重,这时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农商银行会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导致村镇银行得不到有效管理,不利于其长久发展。越位管理是指村镇银行被问题股东控制,进而大量占用机构资金进行违法违规操作。这一现象在非国有银行作为主发起行时比较明显,因为非国有银行会将村镇银行作为自身在某一地区的分支机构,依照惯例进行管理,使村镇银行容易被问题股东控制,从而进行违法操作。以近期出现的河南村镇银行风险事件为例,2022年4月以来,河南省4 家村镇银行都相继出现储户取款难的现象,与该事件相关的资金达到数百亿元,致使全国几十万人受到不良影响,对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依据相关新闻报道,河南新财富集团是上述4家村镇银行的实际控制人,该集团通过影子公司入股银行,互相质押股权套现,实施违法操作,并且利用互联网平台集资等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资金。村镇银行股东的违规操作是当前整个村镇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河南省村镇银行创新路径

创新股权结构。一是“银行+政府”联合控股。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首先肯定考虑盈利性和长久生存,大部分村镇银行在成立时都面临着严峻的经营挑战,因此在优化制度设计方面,要充分尊重村镇银行的商业性需求。借鉴“银行+政府”的联合控股模式,让发起者担当大股东,政府担当第二股东,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认可度,推动主发起行、政府协同管理,为村镇银行稳健运行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政府的管控下,能更好地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避免村镇银行成为大型商业银行扩张自己的手段,让村镇银行回归“三农”,更好地服务“三农”。

二是提高主发起行持股比例。村镇银行的控制权与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主发起行中,通过提高主发起行的持股比例,逐步实现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绝对控股,能够加强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有效管理。另外,要严格审核主发起行建立村镇银行的资质,避免出现非国有银行将村镇银行作为自身在某一地区的分支机构,导致问题股东控制村镇银行,利用互联网平台集资等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资金的事件,有效降低村镇银行内部控制风险。

创新经营方式。一是新客户和老客户两手抓。由于我国政策推动了大中型银行的下沉,对村镇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村镇银行如果能够探索出一条契合当地特色的创新路径,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的制度优势,村镇银行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村镇银行要紧紧抓住目前拥有客户,同时要扩宽渠道吸引新客户。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向当地的政府和村委会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合作方案。并且学会通过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来因地制宜地设计产品,依靠身处基层的优势,开发出面向基层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向当地农户提供方便易懂的相关服务与产品。

二是以新型担保模式为基础进行差异化竞争。可以通过增加贷款品种、改变担保模式方式,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自身的经营规模。如针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缺乏担保物的问题,探索实施经营权、运输工具抵押等方式来开展抵押贷款,在此基础上,产生诸如“农业联保”“银行+农产品”等新型的担保模式。以“村镇银行+保险公司”这一模式为例,如果农户可以按时偿还贷款则保费由国家承担,如果不能按时偿还,则需要自己来负责偿还。

三是贯彻落实“多县一行”模式。“多县一行”模式主要通过外延式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多个邻近县整合资源共同构建一家村镇银行,将村镇银行的总部设立在其中一个县,在其他县设立该村镇银行的支行。通过这项措施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且村镇银行的负责区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自身的业务,进而提升村镇银行的效益。

创新村镇银行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村镇银行自身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要根据村镇银行自身的特点,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内控制度,不能不做改变直接使用主发起行的相关制度。村镇银行的各层级都要强化合规合法意识,建立起对主要岗位以及关键业务等方面的风险管控制度,定期在银行内部进行自查自检、自审自纠,防止产生监守自盗类型的事件。此外要及时披露自身内部治理的情况,保证自身信息的公开透明,通过公布村镇银行高层、董事会的信息来实现外部的监管约束。

二是创新抵押方式,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涉农贷款的风险,也可以实现村镇银行风险防范的目的。村镇银行涉农贷款风险较大的原因在于农户提供的抵押品往往不能符合银行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村镇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创新抵押方式,借助“保险+期货”等新型农业保险体系缓释涉农贷款风险,有效地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风险。此外,通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的信用评估机制,以及给予征信良好的客户利率优惠奖励等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履约意识,降低涉农贷款主动违约的可能性,对提高村镇银行的信贷安全有着很大的帮助。

加强宣传推广。村镇银行贷款增长缓慢,部分原因在于村镇银行自身知名度低、认可度低、品牌效益不明显。加强自身品牌的宣传,提高村镇银行知名度,才能切实解决贷款增长缓慢这一问题。作为设立初衷是服务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带有很深的“草根”形象,这给村镇银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应该更加受到农民的青睐。然而,从村镇银行发展十余年的历程来看,因为自身网点散、规模小,再加上广告宣传不到位,品牌形象树立不够出众,给自身的业务拓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这一困境,村镇银行应借助各项公益活动加强自身宣传,定期对自己的业绩进行汇报,同时借助媒体、广告来发布自己的业务信息,然后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开发出更满足客户需求、更加便民的金融产品,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总体来讲,村镇银行本质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又存在规模较小、运营成本较高、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等局限。针对河南省村镇银行偏离“三农”定位、贷款业务增长缓慢以及内部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要创新股权结构,将政府作为第二股东对村镇银行进行有效监管,或增加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持股比例;创新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制定金融产品,使用“银行+农产品”等新型担保模式,贯彻落实“多县一行”政策;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参考现代企业的制度模式完善自身,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的信用评估机制,引入新抵押方式;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村镇银行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促进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