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下郓城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4-04-06韩翔孔陇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郓城县双循环农产品

韩翔 孔陇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村地区作为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大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郓城县2021年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2年获批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入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其发展情况较为特殊,在“双循环”格局下,探索郓城县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典型意义。

实践与成效

郓城县历史悠久,是《水浒传》的故事发祥地,被称为“中国好汉之乡”。县域全境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2022年,郓城县农业总产值达98.4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22.5亿斤,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全县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545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9家,家庭农场514个;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6%。

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郓城县粮食种植面积251.39万亩,其中坡度在2%以下的优质耕地占95%,面积大且平坦的耕地便于多家小农单位的联合生产,以传统农业为起点优化布局组织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高质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郓城县强调以量取胜,以普及—实践—推广三步走的方式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普及方面,通过举办乡村农业知识讲堂、对接省农科院专家智库等活动,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建设高标准张营镇、杨庄集乡村振兴示范区;科技实践方面,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研制的2BMJ智能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花生8道播种工序,极大地提高花生播种效率;科技推广方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水利改造项目、完善优质种源培育。截至2022年末,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3万亩,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率达到0.63,主要农作物良种种植率达到97%。

三产融合协同发展。坚持强化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三者的协调共通,在完成产粮任务的基础上以生产体系为基点,依据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有机蔬菜、食用菌类、中药材等市场化特色农产品种植。通过利用PO膜、水肥一体化、基质循环利用、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打造现代化农产品生产体系,先后培育出“好郓来”农业品牌和“e品好郓”电商品牌,打造以“郓半夏”为首的“三品一标”207个,以农村电子商务推动自身产业经营体系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长足进步。坚守底线思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农村绿色发展战略,在农业种植中创建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运用秸秆还田、宽幅精播、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管理、害虫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实现农田绿色高质量增产。在林业发展中推行林长制,融合种、养、采、游四位一体的复合森林经营方式,打造了何庄林场生态林业游览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农村高质量发展中。

城乡资源共享发展。深刻把握农户对现代资源的共享利用程度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郓城县坚持合作共享发展理念,县农商银行推出“农商惠民贷”,为农户提供小额安全信贷,推出“强村贷”,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积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农村公路110公里,窄危桥7座,设立道路运输便民站10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县医院新院区主体完工,实现乡村公交全覆盖,共享发展红利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水浒故里、好汉之乡策划了“红色郓城精品游”“水浒故里特色游”“黄河生态观光游”等8条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省级景区化村庄3个,为小农经济向多产业融合转变提供了渠道。

问题与困境

新发展理念有待强化,专业人才相对缺失。郓城县在构建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进程中,尚待进一步强化“双循环”发展理念,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全完善生产体系。同时,由于郓城县老一辈农民传统理念固化,品牌意识不强,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观光农业等新时代产物认知不深,仍是以向政府搭建的電商平台和开办的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原始农产品为手段获利,并未脱离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另一方面,郓城县政府对于自身特色项目、资源、品牌的塑造缺乏针对性,流水线式电商培训难以突出农产品自身特点,旗下官方品牌“e品好郓”电商账号至今粉丝仅有4000余人,除西瓜酱外其余产品销量惨淡。此外,郓城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仅有9家,难以辐射郓城16镇的众多村庄,导致村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家庭个体农户仍占据多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科技投入出现偏移,难以迎合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开始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青睐绿色有机类产品。郓城县作为产粮大县,在农业的科技投入中将重点放在提高基础作物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粮食稳定产出等方面,出产农作物仍然以小麦、玉米等普通农作物为主,绿色有机农产品研发进程相对较慢。截至2022年底,全县仅有1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经济林场和水产养殖面积相对较小,导致绿色农产品的产出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品牌,普通农作物类加工产品边际收益低,经营主体收益减少,无力投入市场欢迎的高端产品研发。

城乡差距显著,阻碍农村进一步发展。郓城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明显优于乡村,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力度不够,在城乡收入、公共服务、医疗、住房、金融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为突出。城区更高的工资收入和更完善的子女教育环境吸引年轻人进城常住,致使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缺失。对比城区完善的交通服务、社会治安服务,郓城县基层农村配套明显不足,医院、卫生所和药店的数量也远远低于城镇。另外,农村金融机构总数较少,传统金融产品难以适应农业新兴产业的需求,数字金融服务发展缓慢造成乡村资本下沉困难。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乡村创业者在申请金融贷款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最终使得乡村优质资源被迫搁置,从而减少了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据郓城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郓城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8378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3563元;全县农村有初高中学校14所、银行网点15个,而城镇有初高中学校37所、银行网点24个。

对外出口未成体系,经济新增长点难寻。郓城县地处中原内陆,属于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出口劣势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落后于沿海县域。主要外贸对象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展开,主体出口农产品有肠衣、板材等,以国际铁路运输为主导出口方式,在同区域的出口竞争中陆上运输商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且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商品损耗等因素,极易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农村发展滞缓的现象。

优化路径

加强农民素质培养,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双循环”新格局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思维,积极改变老一辈农民传统经营理念,提倡“顺应时代,早改早富”的思想观念,倡导各农户之间取长补短联合经营,鼓励个体农户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同时要鼓励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新兴产业,如“农家生态游”“文化精品游”等创业项目中为其提供资源、资金帮扶。另一方面,郓城县政府部门要在农村改革过程中扮演好主导角色,积极帮助老一辈农民树立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观念,引导农民与网络接轨。要聘请专业电商运营和旅游规划人才对“e品好郓”和水浒文化等特色资源进行挖掘包装,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有的文化名片,通过文旅产品的研发和宣传拓宽农作物的销售渠道,对外打响郓城文化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着力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体系具有科学技术广泛化和数字管理精准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自动化农业等方面。郓城县要切实把握当代农业增长点,从农业创新、生产效率提升、价值链延伸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民办乡村企业,以二者为发展基础促进规模化生产,逐渐改变传统单人单户的低效生产方式。一是要持续农业创新。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与农业科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提升绿色农产品耕种比例,围绕农产品绿色、优质、无公害来做文章。二是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土地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利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同時依据不同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开展农作物的规模化耕种管理。三是延伸农业价值链。要深度拓展农业价值链体系,鼓励农户建立联合生产加工类企业,大力推行数字化管理,建立从原始优质农作物种植到精深加工农产品配置完善的纵向价值链条,以现代科技提高乡村企业竞争力。

加快城镇要素下沉,促进农村优质资源开发。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镇的牵引,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修建5G基站弥补乡村数字基础差距,建设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厂、乡村体育文化中心等便民设施,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工作和生活。二是加大农村地区资金投入。县财政要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并鼓励资本下乡,增加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网点数量,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经营特点打造对应个人或集体的贷款项目。三是着力打造乡村名片。借助自身悠久的历史打造文化产业,加强对古村落、遗迹、古建筑的开发和保护,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农村优势,展现郓城县独有的乡土魅力,吸引城镇居民下乡游玩消费。

拓展农产品对外销售渠道。郓城县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能力远低于沿海地区,下一步要着力制定符合内陆特色的农产品出口方案。一是针对不同外贸目的地实行 “一地一策”,向东南亚地区提供价格优惠、质量可靠的原始农作物和初加工农产品,依靠自身出色的种植经验和生产效率赢得价格优势;向欧洲地区出售板材等运输损耗低的加工类产品,保证远距离运输成本保持稳定。二是与物流公司密切合作,根据距离、货物重量、运输时长、运输价格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出口路线最优的物流公司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三是政府部门要依托自身工业出口优势行业例如酒类包装、汽车装配等,大力宣传本地特色加工产品,利用优势企业在海外打响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及调适策略研究”(20BGL130)。本文作者孔陇系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郓城县双循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郓城县社会组织对困境儿童的帮扶探索研究
郓城县生猪市场现状及下半年趋势分析
关于郓城县就业增长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