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青白江行动”

2024-04-06李贤彬刘之艾佳剑联尔拉李后强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青白江青白江区发力

李贤彬 刘之 艾佳 剑联尔拉 李后强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来川视察时,对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即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四个发力”抓住了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每一条都是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都是为四川量身作出的战略指引,解决了四川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的10多年以来,以工业为抓手推进科技创新及中试基地建设,以价值链链接创新、人力资本多权分置创新、跨区域协作创新、智力飞地创新、国有资本投资创新等手段为抓手,有效地贯通科学技术的产业化通路,创新探索出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建设之道,切实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发力,通过同时发力的“青白江行动”描绘出了青白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科技创新的青白江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进入新时代前的60多年里,因青白江区离成都市主城区尚有不短距离,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科研设备、科学装置、科研人员在区内较少,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国家、省市在青白江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在区科技创新专业人员群体数量较少,在区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实验设备台(套)数稀少,专利申请数、授权数远低于成都市主城区水平。

进入新时代以来,青白江区委、区政府面对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结合国家及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要求,提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以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向前链接科技创新资源,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6个,年均专利申请数、授权数近千件。

科技成果转化的青白江样板

青白江区曾是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化工和机械加工基地。2013年,青白江区成为成都市唯一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的区(市、县)。四川化工厂、四川化工机械厂、成都钢铁厂、成都桥梁厂等工业企业引领全区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

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青白江的定位、担当、作为。2018年5月,科学技术部“关于支持四川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函”要求,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源和集聚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突出职务发明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国家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转化服务生态系统建设等重点任务,发挥好示范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更好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青白江区位于成德绵的中心位置,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作中主动作为,立足全区工业基础及产业优势,瞄准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领域,精准发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试熟化基地,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新时代战略大后方定位之青白江位势。青白江区具备工业化的先天优势,国家“一五”规划期间布局的大工业项目扎根本区60多年,近年规划落地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交会点,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成都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的重要载体。青白江区地处成德绵起步区、成渝核心区,工业化基础雄厚,产业备份基地建设已成型。四川肩负着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大后方的重任,青白江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正是落地新时代战略大后方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理想之地。

科技成果转化的扩散限制凝聚效应。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需要锚定产业核心精准发力。青白江区具备新中国西部工业重镇的极核吸附能力,沿着这一极核体现出项目资源的邻近扩散效应,受资源边界条件束缚,又呈现出项目资源在青白江区落地的凝聚效应。

一是青白江区作为新中国西部工业重镇的极核效应。青白江区基于传统的工业基础,建设运营并遗留了成建制的产业载体空间,为新型工业化产业项目的转移转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理载体,具备了吸附优质产业化项目的极核基础。国家“一五”规划实施以来60多年时间里,青白江区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形成了覆盖冶金、化工、机械装备、桥梁隧道构件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工程师群体,一代一代工程师的迭代跃迁,铸就了青白江区的工程师文脉。青白江因厂设区,冶金、化工及机械加工行业是人力密集型行业,60多年的工业文明熏陶,造就了青白江区以产业工人为常住人口的主基调,几代人以厂为家、邻厂安家,铸就了青白江区常住人口中成体量的产业工人(技师)基础。青白江区在四川化工厂、四川化工机械厂、成都钢铁厂、成都桥梁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下,供排水、供气、供电、燃煤燃气、仓储物流、公路铁路运输等工业基础设施的匹配结合,建成并运维着庞大的大工业配套生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都市主城区逐渐向外拓展扩散,青白江区城市建设及道路桥梁主动对接成都市主城区,成都城北出口高速、成南巴高速、成都绕城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青金快速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大幅改善了交通条件,青白江区逐渐成为成都中心城市圆弧区功能承载地。

二是青白江区具备极高的中试产业势能。随着新型工业化的迭代,中试环节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重要核心作用日益体现,从思想实验、实验室验证、实验室小试、产业化前中试到工业化放大生产的环节耦合愈加严密。科技创新是实现0到1的突破,中试产业将实现1到100的放大,风险更低,是新型工业化体系价值跃迁、价值捕获的重要一环。据此,青白江区积极推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五个方面的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着力通过中试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做强支撑,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以中试产业为抓手实现同时发力

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引领。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致力于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知识产权创新和交易。特别是在面向“一带一路”倡议中,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国际中试产业基地建设。2023年7月,青白江区委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中试产业,以赋能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实施“6+2”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青白江区力争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高质量产业体系。

良好的载体及环境支持。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互动链接日益频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时发力需求旺盛,成都市近郊及市区缺乏载体硬空间与产业软环境,青白江区经过历年的努力,实现了工业产业空间的保育与有机更新,软环境(中试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青白江区具有深厚的工业底蕴,且同时具有良好的中试产业生态,为同时发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及环境支持。

人才、机制、政策、金融等要素的“滴灌”式精准配套。一是在人才配套方面,深入推进校企地合作创新发展,持续引进科技研发人才,积极采用线上服务平台。

二是在机制配套方面,青白江区采用“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模式。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团队和技术,对接企业需求,建设中试孵化基地,以孵化院士专家项目为核心。成果转化工程师专职服务专家团队,共同孵化项目公司,实现成果与专家股权共享。全程参与、深度互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覆盖了成果转化全流程。科学家提供原创技术,企业家提供市场策划,工程师进行中试验证,实现协同创新。该模式以市场紧贴、企业领導、专家支持、政府扶持、团队运营、利益共享为特点,旨在最大程度推动技术成果市场化转化。

三是在政策配套方面,相继出台了《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关于印发青白江区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的通知》《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政策措施》《成都市青白江区关于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成都中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有力地营造了同时发力的政策环境。

四是在金融配套方面,通过成立专门的中试产业投资公司与产业发展基金,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将有效助力中试项目转化孵化。2022年7月11日,青白江区成立了成都中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试产投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化人才、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中试产投公司主要从资本环节助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产投公司已完成设立首期规模为10亿元的中试产业发展母基金,目前已完成一只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出台了《成都中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管理办法(试行)》,针对处于种子期、天使期的初创型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原创技术落地转化项目、中试平台孵化转化项目等,对其进行直接投资,补位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在地投资盲区。

落地见效的保障举措。构建以科学家为主导、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正向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逆向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模式,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资金缺乏等难题,助推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又反向牵拉科技创新发力,进一步磁吸本地及区外项目、资源落地转化。

作为全区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欧洲产业城以蓉欧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载体,依托川大、电子科大、航天赛博产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和华鼎国联、金汇能等重点企业研发中心,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创新水平。一是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二是大力招引培育研发机构。三是积极承接相关产业。实现由央企主导,地方政府参与,体现央地协同发力的高能效,资源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同时发力的青白江创新之举

价值链链接创新。青白江中试产业基地的建设将深度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助力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并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创新策源高地。成都市青白江区通过建设“实验室—中试基地—中试产业”孵化生态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与中试服务平台。通过文澜智谷、340科创园、欧洲产业城等中试产业示范基地的规划,构建国际中试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利用高校一小时“中试圈”区位优势,打造第二产业大学,培育多层次复合型人才,为西南地区提供全面赋能的人才支持。这一举措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生态体系的全链条发展。价值链接效果凸显,以文澜智谷的建设及运营为例,一是高标准建设中试载体。二是高质量推进校企合作。三是高效率促进成果转化。

人力资本多权分置创新。青白江区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采用三权(人事权、工作权、合作权)分离的用工方式,解决项目人力不足问题。统一管理企业技术人员,包括主管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等,通过内部调配确保人才有序流动,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保障项目正常进展。创新性地引入“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中试模式,将院士专家融入中试产业,为文澜智谷中试产业基地赋能,形成跨领域的百余人复合工程师团队。企业家在中试过程中提供商业逻辑和市场思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科技转化,促使“作品意识”贯穿科研思维,实现成果转化的弯道超车。

跨区域协作创新。文澜智谷中试平台已构建与成都联动的中试放大产业生态圈,覆盖一小时车程范围并向成都都市圈兄弟城市扩展。科学家团队上午在四川大学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中午即可到文澜智谷进行中试验证,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博士、硕士等人才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40科创园的先进新材料制备生产线钛金属中试基地实现跨地区协作创新,填补国内高端钛材制备空白。欧洲产业城突破传统创新机制,与航天科工304所共建航天赛博产研院,深化产学研合作,导入多个实验室项目,引进30余名科研专家,推动军工科研成果转化。

智力飞地创新。通过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引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层次专家,带项目、资金、团队到青白江区进行中试产业合作。致力在全区设立两家成都海智基地工作站,深挖企业海智资源,引入高水平海智专家和服务机构,为中试产业基地提供海外技术和智力支持。积极培育示范性院士创新工作站,实现“政府+院校(专家)+企业”多方协同合作,推动院士团队深度参与中试项目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搭建工程师共享平台,依托企业资源,实现人才和资源的互补,构建中试发展生态圈,促进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资本投资创新。国有资本投资创新主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一是通过投早投小弥补市场失灵,重点支持准备进入小试中试阶段的科技项目。二是提高效率,认识到中试项目风险无法以市场标准评估,简化决策程序,由中试产投公司实施。三是鼓励先行先试,通过容错纠错试行办法,激励干部创新,对项目按规定履行投资程序,并及时启动容错纠错,不予追责,对亏损项目评价考虑动机、条件、补救等因素。这一创新性投资管理办法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中试产业发展。

“青白江行动”面临的约束及对策建议

国家、省市中试产业政策的拓展。目前,四川省已出臺《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意在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试熟化平台。同时,《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中试共享等具体举措颁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的远景目标。青白江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的谋划与省市战略高度契合。

为促进青白江区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建议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出台实施细则,鼓励支持青白江区在区级中试产业园区建设与成功运营的基础上,顺序升级为市级中试产业园区、省级中试产业园区、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并给予配套资源激励。同时,在青白江区中试产业基金建设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中试产业政策,包括入园中试企业研发投入、税收、土地指标、人才补贴、专项奖补等全方位的制度安排。

中试产业发展资金筹措。一是建议国家、省市发展和改革、科技、经信、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等条线部门就中试产业发展研究出台专项资金支持配套政策。二是建议成都中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科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及支持中试产业发展的商业计划书,适时引入成都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原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四川发展控股、四川产业振兴集团等国家、省市技术转移转化投资公司入股,增强资金实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三是高水平引入国家、省市产业引导基金入股中试产业发展基金集群,及早做大做实成都中金中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实现对入区开展中试转移转化的项目公司实施一定额度的股权投资。四是引入国家、省市相关渠道资金做大中试平台、中试项目贷款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

同时发力人才配置与引进政策。针对当前中试项目引进流程繁琐且耗时长、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地难的现实,向上协调国家、省市在区布局医疗、学校、共享产权人才房等资源,优化中试产业园区软硬件配套。基于区域位置较成都其他区县存在的现实差异,在区优化人才补助政策,加快生活配套建设,改善与成都主城区的交通设施(比如地铁线路的覆盖),落地产业人才子女教育配套政策等。

同时发力辅助政策配套。在确保生态环境与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出台支持中试产业发展的安评环评实施细则,创新中试环节各项费用的分摊及转移支付机制,降低在区中试项目的相关支出成本。科学适度简化中试项目引进流程,探索一条适合于中试项目落地的特色路径。

【基金项目: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青白江行动”课题;成都市社科联项目“RCEP背景下成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研究(YN0520220866)”。本文作者李后强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李贤彬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财贸研究所副教授,刘之系成都市青白江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猜你喜欢

青白江青白江区发力
2016—2020年成都市青白江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现状分析
地方志视角下的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史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白桂斌《青白江》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