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聚居区农村社区治理的新方略

2024-04-06杨继瑞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聚居区专著易地

杨继瑞

西昌学院董洪清教授及团队所著的《农村新型社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3年出版),是一本涉及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社区治理和移民适应性问题的专著。该专著是董洪清教授2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凉山彝族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批准号:19BMZ072)的最终研究成果。

董洪清教授及团队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研究。这部著作是他及团队多年研究的总结和精华,包含了对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深刻思考和一些独到见解。该专著选择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县域农村新型社区为研究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针对性。研究团队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实地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了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和策略。

中国减贫模式成为世界典范

该专著指出,贫困问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而反贫困则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全球减贫规模和任务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在积极探索贫困地区的扶贫对策和减贫模式,成为世界范围内贫困减缓领域的典范。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下,中国于2020年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确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助推,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世界各国的减贫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中国样本”。

该专著认为,中国的减贫成就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的标志和缩影。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扶贫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是一种由中国共产党引领、政府强势推动的综合性减贫模式。截至2020年底,中国96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彝族聚居区农村社区治理及移民适应性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中11个县在2020年前均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像“悬崖村”一样“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区,属于海拔高、自然条件差、各类自然灾害和慢性病频发的偏远、高寒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户7万余户,安置贫困人口35万余人,总投资高达193亿元,修建了集中安置点达1468个。可见,凉山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一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资力度巨大、安置点众多、安置规模空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代表的农村新型社区由此出现的问题也十分严峻。

该专著强调,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是我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之后农村基层治理的新任务,社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社区的城镇化进程。作者指出,由于社区移民具有多种特殊性,如政府治理的依赖性、返乡劳作的远距性、生活习惯的乡土性、交往融入的区隔性、贫困文化的堕距性、矛盾调解的习惯性、兜底人群的复杂性等,因此在社区治理中必然会出现新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必须聚焦好、研究好、解决好,才能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该专著对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作者指出,虽然农村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相对完善,但管理和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协同配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此外,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虽然基本完善,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责任落实虽较到位,但后续督促和责任压实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新乡贤参与社区治理的赋能和规范不够,移民自治意识不强,全过程民主治理薄弱等问题。

该专著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实证资料,样本取自彝族聚居区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中的大型、特大型、超大型集中安置点的安置群众。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例如,社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的转型发展、新生活的适应、文化的认同、交往的融入和就业的保障等方面。在产业方面,存在移民对新产业的心理排斥、返乡劳作困难、对新技术的不适应等问题。在生活方面,存在移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良养成改变、收入差距的拉大等问题。在文化方面,存在移民因生活方式改变和区域文化差异对移民文化适应带来影响、文化贫困将影响安置群众对新生活的适应等问题。在交往方面,存在管理模式的改变给移民带来交往融入上的不适应、交往网络的改变带来心理上的困境、杂居群体带来交往上的困难和排斥等问题。在就业生计方面,存在移民对新的就业岗位的心理排斥、对新岗位的技能要求不适应、语言交流障碍带来务工上的困难和排斥等问题。

针对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新特点和移民适应性问题,该专著提出了构建“一主两翼”的闭环式新型社区治理体系的解决方案。即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一主),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协同参与(一翼),汇聚乡贤人才、赋能社区治理(一翼)的多元治理理念,以内生动力提升为目标,实现各帮扶主体在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及保障体系有效闭环的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统一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这一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党建引领和政府主导作为治理体系的核心,确保了社区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协同参与,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此外,该方案还注重汇聚乡贤人才,赋能社区治理,通过内强外引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彝族聚居区农村移民社会适应能力措施

该专著还提出了提升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移民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第一,转变安置群众的产业观念,培育产业支撑,以提升安置群众的产业适应能力。这可以通过强化观念转变,着力培训提高;创新产业模式,培育产业支撑来实现。第二,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敦促良好生活养成,提高安置群众的生活适应能力。这可以通过创新社区生活管理,引导良好生活养成;落实社规民约,规范民俗行为;强化服务设施利用,提高移民生活质量等来实现。第三,强化文化共同体意识培育,传承创新彝族文化,以增强安置群众的文化适应能力。这可以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增强文化共同体意识;营造社区文化环境,增强移民文化认同;挖掘文化潜力,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文化形式,丰富文化源泉等实现。第四,着力心理疏导,强化交往交流交融,以增强安置群众的交往适应能力。这可以通过着力心理疏导,增强交往认同;抓好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杂居群体的民族認同;以活动为载体,增进彼此交流等方式实现。第五,着力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以提升安置群众的就业适应能力。这可以通过挖掘就业资源,促进本地就业;深化定点帮扶地区的持续协作,推进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这些措施具有创新性和区域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移民适应性问题,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新型社区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该专著势必为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提供更多卓有成效的新方略、新路径和新举措,为彝族聚居区县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期待董洪清教授及团队有更新更高水平的研究专著问世,为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聚居区专著易地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专著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云南省“直过民族”聚居区教育扶贫问题对策研究
农民工家长投入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研究——以北京市某农民工聚居区的样本为例
小知识·专著、编著、编书、教材的界定·编书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专著推介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再生医学- 转化与应用》大型学术专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