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构建探析*

2024-04-06任东景温铁军

关键词:润疆经济基础方略

逯 浩,任东景,温铁军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科学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润疆”方略,是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议题。2022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新疆作为维护我国发展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屏障必须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不断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润疆”方略对其他方略的有效实施起到了结构性支撑作用和润滑作用,系统、科学地推进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对于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尤其是研究“文化润疆”方略的关键所在。独特的历史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新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而且还反映在经济基础领域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本文尝试探析常规的文化润疆举措与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构建文化润疆有效机制举措之间的关系,强调在落实“文化润疆”方略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可将思想文化建设作为落实文化润疆工作的唯一重心,文化润疆应该有“功夫在诗外”的政策考量。

在推动落实“文化润疆”方略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生动实践和具有在地化经验支撑的理论成果。比如在教育体系中,陈丽提出要从组建文化活动、开设德育课程、阅读经典作品等方面大力助推文化润疆工程。①参见陈丽《最是文化润人心书写教育新篇章——浅谈学校在文化润疆方面的一些做法》,《大陆桥视野》,2021 年第6期,第108-109页。

曹立中和孙坤具体说明了在“文化润疆”视域下创新载体讲好新疆故事的具体路径,即贴近时代主题讲述新疆故事、积极拓展宣传路径涵养文化、完善平台建设打造阵地、加强队伍培训实现文化润心。②参见曹立中、孙坤《“文化润疆”视域下创新载体讲好新疆故事的路径探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年第5期,第57-59页。吕彦认为文化润疆工程建设需要通过民族工作的统筹兼顾和疆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和长远“内生”机制。③参见吕彦《浅谈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建设》,《文化产业》,2020年第21期,第144-145页。然而,当前在落实“文化润疆”方略的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将民族关系简单理解为上层建筑领域摩擦和对抗的认知偏差,形成这种偏差的部分原因与过去相关政策没有突出对文化润疆的微观经济基础构建有关,并且基层政府在落实“文化润疆”方略过程中仅从意识形态领域宣传入手的方式也会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笔者认为在民族地区上层建筑领域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简单归因至上层建筑领域,而在于过去所走的激进现代化道路使得支撑各民族文化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维系。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缺乏“效率”,带有自然经济属性的生产方式无法取得由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利润,因而会被挤出生产领域。这意味着,支撑其民族独特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在逐步消解的同时,新的经济基础将与传统的带有民族性的上层建筑发生一定程度的摩擦和对抗。

本文认为,落实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必须重视其中的时代内涵,要以“三新”理念④“三新”理念中“三新”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思想指引。为引领,遵循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观,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同步推动文化润疆系统工程高质量实施。若推进“文化润疆”方略继续延续旧阶段的做法,只做上层建筑领域工作或者只从经济基础领域单向地推进“粗放数量型”增长的工业现代化而不是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⑤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现代化,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的现代化,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代化。则“文化润疆”方略目标碍难实现,甚至部分领域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二、时代内涵:“三新”理念引领下的“文化润疆”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3]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根据新疆的战略定位和我国内外部条件所作出的科学顶层设计。我们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结合新疆实际情况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和理论研究范畴,将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疆建设发展和治疆方略实践。

(一)文化润疆与新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呈现新特征,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为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在新发展阶段,人民基本物质需要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满足,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的共性都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高要求,新疆各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全国人民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对新疆各族人民而言,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涉及物质、生活环境等多维度需求,更是一种“共善的价值关怀”,⑥青觉、徐欣顺《新时代边疆稳定发展的情感政治学研究——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路径分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1期,第6-14页。即新疆各族人民在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情感认同和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建立在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之上。“文化润疆”方略是党中央基于新疆区情对新疆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精准回应,为新发展阶段开展新疆民族工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润疆”方略的精神纽带作用,引导新疆各族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在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助关系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润疆”方略的助推器作用,在对现有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文化资源做好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新疆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参见龚晓潇、孟楠《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意蕴、风险挑战和实践逻辑》,《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39-46页。

此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软实力的精神内核,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文化被赋予新的价值内涵和地位。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到实现共同富裕,从新兴产业的发展到民族地区竞争力的提升,从生态文明建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支撑,这是民族地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其支点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在新发展阶段,各民族若要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须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在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的同时促进各地区产业融合,以文化产业为载体构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

(二)文化润疆与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5]“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立足于国情和全面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而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对我国过去粗放数量型经济所带来负面效应的科学回应。以粗放数量型增长为主的激进现代化导致以“天人合一”为内核的民族文化面临传承危机,生存空间的挤压和民族文化的解构严重制约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发展理念为文化润疆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解决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方向,为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2]实践证明,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斥文明多样性为代价的粗放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观为指导,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民族文化发展难题的关键要素。需强调的是,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和生存新空间。只有在新发展理念下构建出有效支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态化经济基础,才能为“文化润疆”方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只有解决粗放数量型经济对于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问题,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优势才得以充分发挥。

(三)文化润疆与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6],“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6]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基于我国具体实际所作出的战略规划。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区,在内循环和外循环互促格局中处于核心节点位置,发挥着重要的区域战略功能和经济文化功能。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打通文化壁垒,调动各方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新疆区域发展新优势,构建多元互动、优势互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多个国家接壤,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实践路径上,新时代新疆的对外开放要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越性,以“一带一路”为战略支点,坚持开放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疆内疆外”双循环新格局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新疆要抓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深化地区之间交流,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这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文化润疆”方略需要调动新疆各族人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凝聚价值共识,激发新疆各族人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情况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文化自信并非一蹴而就,其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地从民族特有文化与其他一切优秀文化的交往互动中内生。新疆要秉持开放态度与国内国际优秀文化深化交流,只有文化彼此交融、取长补短,才能既“走出去”又“引进来”;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具有“各美其美”特征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才能为新疆和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实现“美美与共”。

三、“诗内”与“诗外”:新时代“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

2022 年7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不断探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有效办法,把党中央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和工作成效上,确保新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7]新时期做好新疆民族工作要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坚持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内在关系和逻辑向度,扎扎实实推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新疆落地生根。

(一)“功夫在诗内”:上层建筑领域推动文化润疆

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事关新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关国家总体安全稳定大局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方略,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将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工作筑牢上层建筑,是推进新疆有效治理、实现长治久安的坚强保障。

在精神层面上,“文化润疆”方略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须着重考虑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以文化的柔性特质滋润各族群众,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田,引导各族群众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承担起维护新疆长治久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责任。推进“文化润疆”方略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不舍涓滴的方式滋润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维护民族团结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文化润疆工程要将有利于凝聚人心的精神文化资源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不仅要尊重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培育各族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高度文化自信,还要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培育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

在实践层面上,自“文化润疆”方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座谈会中首次提出以来,新疆各地州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如基于传统的文化平台,各级文化馆、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影院、歌剧院等创作推出了相当数量的文艺作品。为让历史变得鲜活和可感,相关部门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新疆历史文化系列电视片《国之新疆》《史话新疆》,出版《简明新疆地方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①参见李建军、苗昕《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新疆日报》,2021年1月7日,第7版。为讲好新疆故事,宣传新疆文化,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建设了国学书院,②参见梁玉春《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中国民族报》,2020年10月13日,第6版。阿克苏地区不仅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而且开展的杂技《丝路月色》、器乐重奏《新疆之春》、歌舞表演《阿克苏风情》等曲艺节目更是让观众直接领略到了阿克苏的人文风情。③参见沈听雨、张安阳、俞聪《浙阿两地开启交流交融新篇章文化润疆细无声》,《浙江日报》,2020年11月20日,第7版。除却开展本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文化润疆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只有不断交流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各民族文化共生共长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在推进文化润疆工作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各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的“滋润”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缔结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精神纽带,使新疆各族群众在文化的浸润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动力。

在落实“文化润疆”方略过程中不可将思想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唯一重心,思想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只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同共建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精神和物质支撑。

(二)“功夫在诗外”:经济基础领域推动文化润疆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仅就“文化谈文化”地通过文化宣传方式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反而可能会加重上层建筑领域的不协调。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将文化润疆狭义理解为密集举办“流动博物馆展、大合唱、诵读会”等文化活动。

不同的经济基础必然会生成不同的上层建筑体系。基于西式的粗放数量型增长的“现代化”经济基础生成的上层建筑,必然排斥我国少数民族基于传统自然经济所形成的文化空间和意识形态,而这种排斥正是导致诸多治理冲突和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例如,与干旱草原气候条件适应的“轮牧”及牧民游居生活,若被定居文化取代,则本地牲畜和牧草种源难以保护,民族群众在高山牧场自发巡逻戍边的派生功能也随之丧失。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重视维护支撑各民族独特文化的经济基础,做到“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是要着意去构建能够支撑民族文化自信、维系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脉络、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支撑各民族建立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自信,并使各民族在这种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形成对于整个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强烈认同感。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粗放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主,虽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该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显然已经不再适用,继续延续粗放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难以为继,上层建筑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无法解决甚至可能会进一步使矛盾激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具体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从经济领域推动文化润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能够支撑“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生存的经济基础,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促进新疆民族地区“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有助于新疆迈向生态化共同富裕。

(三)“内外兼修”: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同构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发展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前提和目标”[9]。党中央结合新疆特殊区情所提出的文化润疆与富民兴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背景对于民族工作所作出的新的战略判断。文化润疆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推进文化建设、发挥各民族文化优势作用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上层建筑必须有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新时代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构建应着力于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领域的良性互动。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疆各地区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江布塔斯村为例,该村村民以哈萨克族为主,世代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他们由游牧转向定居,这种转变不仅使其生计受到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困境。黑肥皂是哈萨克族人流传至今的自用清洁用品,制作过程不会污染环境,蕴含着鲜活的民族文化。面对如此情况,当地乡政府联合社会组织,通过宣传培训和支持引导组建了妇女手工制作黑肥皂替代生计小组,并且开展了“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环保公益项目。这一项目不仅帮助村民发展替代生计,还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刺激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手工业与旅游业的互融发展,不但可以延续该民族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为各民族构建生存空间,而且将传统手工黑肥皂中的人文价值体现为市场价格,促进了生态资源多元价值开发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绿色黑肥皂生产以发展替代生计这一具体实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传承了民族文化,使哈萨克族人在此过程中真实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又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加了家庭收益,构建出能够支撑各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可见,推进文化润疆应当“内外兼修”,“诗内”“诗外”功夫都要做好。既要做好上层建筑领域的引导工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作用,增进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要有意识地构建有效支撑各民族特有文化的生态化共同富裕经济基础。只有实现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领域良性互动,才能同时实现以富民兴疆和长期建疆为基础的高层次的文化润疆。

四、讨论和政策建议

(一)讨论

全球化在各民族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上不仅发挥促进作用,也体现出滞后特征,即一方面以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互融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增加民族文明间的对抗和摩擦,也就是族际冲突。这类冲突与文化冲突有极大关联,并因其复杂性与严峻性,要求国家要高度重视文化冲突导致的民族问题。

本文认为在民族文明间所产生的冲突和摩擦中“资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冲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民族文化差异问题。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诸多冲突与不协调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文化、习俗和民族意识的摩擦与对抗,认识民族问题必须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来把握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探究经济基础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民族工作若只看重“诗内”就文化谈文化,而对于“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忽略或不重视,则民族问题就得不到“根”上的解决;若民族工作以西方式现代化逻辑而不是中国式现代化逻辑来强行构建所谓的“经济基础”,反而会使民族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这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对于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入点的选择偏差可能造成对“民族文明之间的冲突与摩擦”的错误溯因。在资本逻辑的现代化下,带有明显自然经济属性的民族文化不被视为粗放数量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利因素,民族经济中“内生”的、朴素的生态观念不仅不会被挖掘为“经济基础”构建的潜在优势,而且这种具有先进性与优越性的文明会被误认为是落后文化,成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牺牲品。

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应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新”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观,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引领各民族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内涵。通过推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多产融合,有意识地构建有效支撑民族特有文化的生态化共同富裕经济基础,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先进性,以增进各民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自信,激发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政策建议

第一,有意识地贯彻“生态文明战略”,构建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中,着力构建符合中央新发展理念的、能对民族文化构成有效支撑的经济基础是破解落实“文化润疆”方略困境的最关键一环。推进“文化润疆”方略必须着力于实现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领域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形成两者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各民族文化优势,增强各民族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寓民族自豪感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意味着过去粗放式工业化和激进现代化道路已经不再适合我国所面临的新形势,因而我们必须转变思路进行经济转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指引的绿色发展之路解决传统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秉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观将生态资源进行立体式开发,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探索符合中央新理念的新发展模式。

第二,在坚定文化自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认同是实施“文化润疆”方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即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并非从改造的角度出发,而是在各民族“各美其美”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美美与共”,使各民族在对自身文化高度自信基础之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度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建立在各民族彼此尊重、认同以及对本民族文化充分自信的基础之上,只有各民族对于自身文化充分认同和自信,才能使各民族文化中所内生的团结力量得以激发。此外,各民族要正确处理中华民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各民族文化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得以升华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各民族文化的多元互动中得以稳固。

第三,贯彻新时代“三新”理念,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民族文明发展道路。落实“文化润疆”方略需要重视从平面资源向生态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这有利于形成民族多样性文明与生态经济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逃离“资本逻辑”陷阱。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多产融合工作,促进经济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文化资源与经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做好看得见的工作,也要做好看不见的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三新”理念贯彻到我国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程,扎实推进“文化润疆”方略,把我国西北边疆打造成更亮丽的风景线,书写新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润疆经济基础方略
文化润疆内涵要义研究综述*
乌鲁木齐文化润疆出版物的调查研究
推进全民阅读 助力文化润疆
基于当前环境对文化润疆工程的几点思考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论用“势”的方略
长沙市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路径分析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должны продолжить упрочивать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论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解释及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