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类创新创业课程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4-05刘梅雷恩骏陈世彪闵佳王秀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麻醉学操作技能思政

刘梅,雷恩骏,陈世彪,闵佳,王秀红

(南昌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受到高度重视。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2],加强课程建设将成为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3]。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困难,不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纽带作用等问题。

1 课程建设目标及意义

1.1 建设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有用、有效、先进”的思想[4]。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发挥课程标杆示范作用,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质量。

1.2 建设意义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5-6],创新创业课程规模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具有显著影响[7]。将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建设成果应用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麻醉学知识竞赛等,可显著提升选课学生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科教融合、产教结合。将品牌实验项目如“心肺复苏术”打造成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深挖课程育人潜能,实现选课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 课程建设基本理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从顶层设计到课程实施,全方位服务创新创业教育。

2.1 明确课程定位

按照新医科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备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依托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和“双一流”大学目标,课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内容涵盖临床医学基本操作技能的核心内容,面向临床医学类专业各年级学生开设。

2.2 确立课程目标

结合新医科理念,为支撑临床医学类专业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开展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8]。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阶链式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临床医学核心操作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掌握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临床医学核心操作技能,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科竞赛核心竞争力,以一流技术服务“精准医疗”。

(3)价值目标:树立医疗质量第一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进行麻醉基本操作、临床医学核心操作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服务“健康中国”的责任感。

(4)德育目标:以特色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确立服务国家、服务广大患者、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使命感和职业理想,成为“仁心仁术”医学人才。

2.3 更新教学理念

面向未来,推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质量革命,课程改革和体系建设势在必行[9]。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优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深度融合,以科技为引领,在课程网站展示国内一流的实验装备和操作技能。

2.4 优化教学方式

持续优化“课前线上自学、课中面对面教学、课后线上拓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虚实结合,全面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科教融合,以产出为导向,将核心实验项目如心肺复苏术打造成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项目,深挖课程育人潜能,实现选课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5 丰富教学资源

加大案例教学库、试题库等建设,每年完成最新课程教学案例的更新。制作各章节教学视频以及所有操作的微视频,以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更好地服务选课学生。

2.6 完善课程评价

创新创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0]。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新方法,实施“互联网+”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学校采取激励学生学习、确保教学质量的新措施,加强过程化考核,形成强调过程的课程学习考核激励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实现从关注理论考核、知识性考核向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考核转型[11]。

在第1节中机载双基雷达模型和相关公式推导的基础上,设置参数进行任意构型下机载双基雷达杂波仿真。为不失一般性,文中主要考虑双基双动的情形。所有仿真采用统一参数,具体的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同时仿真中对接收波束进行40 dB的切比雪夫加权,双基距离和取远、中、近距的3个值以对比不同距离下杂波距离依赖性。仿真发现,影响杂波几何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载机平台的运动方向与基线的夹角(平台运动方向是否平行于基线)。因此,可以在平面对载机平台的运动方向与基线的夹角进行遍历,根据杂波空时分布的几何形状对杂波进行分类。

3 建设一流课程教学团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能否构建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理念先进的一流课程教学团队,直接关系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效果。

3.1 坚持立德树人

从创新创业课程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入手,突破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的传统框架,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重点突出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选课学生“医者精神”;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3.2 走新医科强课之路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利用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昌大学优秀创新创业基地等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智能化模拟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破解课程传统教学问题。

3.3 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选拔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以课程核心内容和特色实验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提供优秀选题、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提供优质项目,为提升选课学生学科竞赛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

4 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类创新创业课程

4.1 全方位育人

成立全国性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聚全国著名麻醉学专家智慧,重点打造精品类创新创业课程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与课程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操作技能中蕴含挑战性项目,突出知识向临床能力转化。

4.2 麻醉特色,实践育人

5 课程建设及授课管理具体措施

5.1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课程建设

严格按照《南昌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创新设计,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变。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麻醉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

5.2 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

精品创新创业课程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教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12]。有效运用智慧教学环境以及线上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改革,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较弱的问题。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能够解决师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站位不高、重视不够,课程育人功能不强的问题。

5.3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全新内容,制作视频、虚拟仿真等课件,使讲解更形象、直观,方便教学。编写一整套创新性教学设计教案集,编写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新教材,突出课程主题内容——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科前沿成果。

5.4 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所有课程资源上传至课程网络平台,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开发数字教材,内容包括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理论原理、现场操作技能,难点、疑点、重点、动画课堂等。

5.5 开发基于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程重点及难点、习题及答案、实验指导、参考书目等,学生可利用课程网络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并与教师交流,实现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自测,教学信息交互反馈,教学管理等各项功能。

6 课程育人效果

精品类创新创业课程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开设,使选课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学生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 项,获国家级奖励50 余人次,发表SCI 论文30 余篇,获国家级专利20 余项。学科竞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获全国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在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三等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培养的毕业生读研期间获江西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十佳实践之星”称号等。

7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13],高质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驱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变革的内生需求[14]。南昌大学麻醉学专业通过精品类创新创业课程麻醉学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建设与实践,显著提升了选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科竞赛核心竞争力,有效培养了选课学生的医者精神。

猜你喜欢

麻醉学操作技能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