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农业“走出去”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2024-04-05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

浙江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浙江农民

文/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

广为人知的浙商队伍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浙农”队伍,他们把根茎伸向国内外、伸向全球产业链,不断丰富着新时代的“地瓜经济”内涵

2023年1月,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多年来,浙江按照“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浙江人经济”为鲜明特色的“地瓜经济”模式,不断激发了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在“走出去”的浙江人中,除广为人知的浙商队伍,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浙农”队伍。他们把根茎伸向国内外、伸向全球产业链,不断丰富着新时代的“地瓜经济”内涵,为乡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概况

根据调查,浙江省有近30万农民,围绕畜牧、农产品加工、水果、蔬菜、茶叶、粮油、种苗、食用菌、渔业、花卉苗木、蚕桑和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在省外承包土地面积约300万亩,年实现总产值约400亿元,约占浙江省农业总产值的1/4。截至2023年6月底,浙江省212家农业“走出去”典型企业在省外累计投资约44亿元,建立原料基地1370个,种养面积约269万亩,年销售收入达146亿元,带动产地农民就业超过25万人;在境外累计投资约65亿元,建立原料基地119个,种养面积超过6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31亿元。

从产业结构看,浙江农民“走出去”发展的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共生发展,涉及行业涵盖全省所有农业战略产业和主导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县(市、区)“走出去”发展主导产业涉及畜牧业16个、农产品加工业12个、水果12个、蔬菜9个、茶叶7个、粮油6个、种苗5个、食用菌5个、渔业5个、花卉苗木3个、还有蚕桑、中药材、流通行业各2个,带动形成以县域为单位的、单条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89条以上,总产值超过2773亿元。

从地区分布看,根据对212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浙江省“走出去”农业企业在省外发展遍布全国,超过80%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以及福建、江西、新疆、云南、四川等省份,境外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南美、非洲等地区。浙江“走出去”发展农民最多的地市是台州市,总人数超过10万人;县域“走出去”发展农民数量较多的有台州市黄岩区、建德市、诸暨市、云和县等。

成效和经验

浙江农业“走出去”在带动省外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反哺家乡效应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提高了农民收入。相较于工商业,农业“走出去”固定资产投资少、生产投入低,大部分收益都带回了家乡,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浙江“走出去”农民人均年收入是省内农民的2-3倍,台州外出瓜农、建德外出莓农户均收入达20万元,嵊州外出粮农户均收入达15万元。初步估计,浙江农业“走出去”每年能带回收益近300亿元,拉动全省农民收入超1700元/人。在台州,流传着不少“年初外出种西瓜,年底回来换宝马”的故事。

充实了粮食仓廪。浙江农业“走出去”不但带回了资金,还带回了粮食。嵊州粮农在长三角地区种粮食,耕种、收割、烘干、加工等服务多依托省内设施。种植前省内加工企业与外出种粮大户签订收购协议,收割后企业直接从省外田间地头运回粮食。2022年,嵊州市三碗米业有限公司收购外出种粮大户生产的粮食近亿斤。

促进了配套产业发展。调查发现,浙江农业“走出去”具有利用外省资源、销售全国市场、依托省内配套的特点,育苗、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多由省内提供。如台州黄岩瓜农外出种瓜,拉动了本地种业、农资、包装、销售等配套产业达10亿元,并在全国23个省(区、市)建立农资配送点250多个,全产业链总价值达100亿元,约为区内农业产值的4倍。

拉动了消费投资。“走出去”农民的回流资金不但有效拉动了本地的建房、购房、购车等消费,而且有力促进了本地的二、三产业创业投资。据了解,在建德市外出莓农较为集中的乡镇,乡间别墅林立,城镇商品房价格明显高于邻近地区。云和县有300余名云和师傅回乡二次创业,从事民宿、种养植、电商等行业,带动本地2300多人就业。

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浙江农业“走出去”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策环境欠佳。与从事工商业的浙商相比,“走出去”农民对当地的投资和税收贡献较少,受当地政府的关注和尊重程度以及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远不如浙商,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享受、项目落地、权益纠纷等方面话语权较少。不少“走出去”农民反映,在当地存在贷款融资困难、农业保险缺失、农业补贴难落实等问题。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走出去”农民提出资金短缺、融资难、政策支持少等问题。

组织化程度较低。浙江农民“走出去”多为自发的帮亲带邻模式,父子档、夫妻档居多,组织化程度较低,自我约束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有时存在竞相抬高地租、恶意低价销售等行为,遇到合同和劳动纠纷时无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试错成本较高。有部分“走出去”农民不了解外省的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空间规划等相关政策,走了弯路;缺少市场信息来源,生产安排不当;缺乏专业技术知识,难以应对当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问题。

后顾之忧较多。“走出去”农民存在异地看病报销比例低、手续繁琐,家里的老人、儿童无法照料,农业“走出去”后继乏人等担忧。

发展建议

浙江农业“走出去”为全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作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浙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浙江省提出的“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工程”,要大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鼓励引导更多浙江农民走向广阔天地,施展更大作为。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制约浙江农业“走出去”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提高政治地位,变草根农民为风云浙商。浙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娘家人”,要起好带头作用,给予“走出去”浙江农民和浙商同等甚至更多的关爱和重视。有关县(市、区)政府部门应主动与流入地政府加强沟通联络,定期互动走访,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注重将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贡献突出的“走出去”农民代表,优先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利用媒体讲好浙江农业“走出去”的创业故事,宣传先进典型,提高“走出去”浙江农民的知名度。

加强组织引导,变自发抱团为兵团作战。有关县(市、区)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工作指导,适当予以扶持;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市场和农户间的纽带作用,收集农民需求,传递政府声音,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功能,防止恶性竞争,减少农业生产上透支土壤肥力、污染生态环境等短期行为。发挥行业协会法律服务功能,聘请法律顾问提供日常咨询、普法宣传、合法权益维护、合同审核、纠纷调解等服务,推动“走出去”农民依法合规经营,降低法律风险。

提升综合素养,变低头盲干为抬头巧干。业态创新是“地瓜经济”升级的必然路径。在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引导农民加强业态创新,产业种类要更加丰富,组织形态要迭代升级。同时,要加强农民政策培训,帮助“走出去”农民有针对性地熟悉“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做好分析研判、风险评估和权威发布,让“走出去”农民及时了解行情信息。加强技术指导,提供远程会诊、土壤水质检测、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丰富政策供给,变靠天吃饭为旱涝保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方式,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探索通过两地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创新推出跨省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异地共保”,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异地精准理赔。通过协会等组织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落实好粮食、农资等补贴政策。

强化关心关爱,变后顾之忧为坚强后盾。完善医疗保险“异地看、回乡报”的有关规定,推广人身、财产意外保险。发挥好村级组织、学校、卫生院等机构作用,加强对留守老人、儿童的关爱。通过定向委培、技能培训等途径,对“农二代”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育,并提供“走出去”创业指导。

猜你喜欢

走出去浙江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