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镇域推动未来乡村低碳场景实践
——以低碳乡镇试点临安区太湖源镇为例

2024-04-05汤淇皓

浙江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天目农房太湖

文/ 汤淇皓

围绕“生产降碳、生态固碳、生活低碳”三大领域,推动“林业固碳、数智雷笋、农房建设、污水处理、生态旅游”五大低碳场景实践,全力推进低碳示范小镇建设

临安区是浙江省第一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太湖源镇是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批低碳乡镇试点,该镇地处天目山麓、太湖水系源头,全镇面积240.4平方公里、辖20个村,拥有较大的生态优势和林业资源,是浙西天然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该镇围绕“生产降碳、生态固碳、生活低碳”三大领域,结合当地实际,聚焦“稳碳库、降碳排、优碳减、增碳汇、低碳源”五大方向,在全镇域范围内推动“林业固碳、生态旅游、农房建设、数智雷笋、污水处理”五大低碳场景实践。

全镇域未来乡村低碳场景规划目标

依托86.2%的森林覆盖率,太湖源镇分区域、分类别、分特色,全域推进低碳乡镇建设。在北部山区重点打好绿色生态牌,以太湖源头生态禀赋,打造零碳康养区。在中部区块重点打好智慧农业牌,以数智赋能天目雷笋、天目稻米等农产业,打造低碳农业区。在南部区块重点打好低碳工业牌,以低效高耗企业整治,打造低碳工业区,确立了“全镇碳排放水平逐年降低”“农林增汇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持续提高”的发展目标。2021年创建以来,制定了“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年均4.2%以上,处于全省先进行列。2025年完成浙江省低碳小镇试点建设任务。203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75%”的规划目标,争取建成全国性低碳示范小镇。

推动全镇域五大低碳场景实践

聚焦“稳碳库”,推动林业固碳场景实践。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在太湖源镇横徐村,率先建设“太湖源镇雷竹林通量观测塔”,用于观测雷竹二氧化碳通量等,精准计算雷竹林的固碳能力。在指南村,通过开发乡村碳汇林产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将村里2000多亩的竹林建设成碳汇林,预计每年可固碳1000吨左右。根据有关测算,太湖源镇森林每年可以净吸收二氧化碳约14.5万吨。

聚焦“增碳汇”,推动数智雷笋场景实践。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在太湖源镇畈龙村等村,建设临安天目水果笋低碳数字化基地项目,入选2023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通过创新应用低碳测土配方施肥、光伏大棚增温等技术,减少雷竹笋用药量、用肥量30%,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天目水果笋”增产20%。通过应用聚碳技术,提高竹林固碳能力,增加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碳储量,增加生态固碳量,每亩“天目水果笋”每年可固碳237.97 公斤,认证全国首张数字化农产品碳标签——水果笋碳标签。目前,太湖源镇共种有“天目水果笋”3000余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713.91吨。

聚焦“优碳减”,推动农房建设场景实践。落实新型绿色建造行动,在太湖源镇青云村等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轻钢农房。根据《临安区农村住房建设风貌管控导则》对农民建房实施风貌管控,通过农房“浙建事”数字化服务系统,选用当地易于获取的青瓦、竹、木、砖、石等建材,通过“留、降、改、建、用”,推行“微改造、精提升”,确保农房建设规模适度、建设风貌规范、建设材料绿色。2023年6月,太湖源镇成为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考察点。

聚焦“低碳源”,推动污水处理场景实践。与浙江农林大学农村环境研究所紧密合作,将农村污水处理与生态农场建设相结合,在指南村等村,建立“水循环、碳循环、产业循环”的生态化处理模式,是目前全国农污处理生态化微循环的标杆。以“绿色、循环、低碳”水肥一体生态化微循环模式处理公厕污水,采用发酵强化新工艺,实现“治污、灌溉、施肥”一体。闭环利用全村固体废弃物,经处理后,用于450亩生态农场农田灌溉和土壤培肥,每年回用节水约15万吨,等同于回收8吨优质有机氮磷肥,减少碳排放200余吨。

聚焦“降碳排”,推动生态旅游场景实践。推动构建太湖源镇生态旅游片区化一体化联合发展,打造生态旅游低碳区。在太湖源镇白沙村等村,开发“浙宿好礼”农产品伴手礼,结合建设更多“金宿”“银宿”,将临安本地农产品与文创结合。围绕太湖源景区以及“中国有机茶第一村”东坑村等,联动邻村网红景点“红叶指南”,迎合骑行市场、摄影爱好者需求,丰富生态旅游低碳路线及体验业态。

进一步拓展全镇域未来乡村低碳场景应用

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新项目。以绿色能源新项目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乡镇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完善镇域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新建直流充电桩,推动车— 桩—网跨界融合发展。率先建设乡镇“零碳机关”,对乡镇内公共机构、企业进行分布式光伏改造,实现部分能源自给,持续开展乡镇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加快推进省新型储能示范应用落地建设,推动实现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和社会电气化“三个转型”。强化低碳项目谋划和生成力度,探索适宜生态旅游体验的新项目,不断扩展生态旅游的场景实践。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探索绿色能源项目引入,因地制宜围绕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依托茶山、农田、山塘,大力推动如茶光互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深入推进生态农业新模式。以生态农业新模式带动乡村共富。探索更多生态种养经营模式,推广荷鸭共生、稻鸭共生、生态低碳茶园等生态农业模式,加强绿色农田建设,推进宜机化改造。大力推广天目水果笋低碳数字化基地项目的成功经验,以数智赋能农业,实施精准农业、精确用肥,打造更多低碳标杆。开展技能培训,加快低碳创新技术普及应用。统筹好绿色转化专项政策、共富乡村试点等政策机制,深化美丽城镇、共富工坊等重要载体,结合低碳乡镇试点建设一体谋划、同步推进。深化林长制建设,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断提升林业固碳能力。深入推进“以竹代塑”新合作,深化与农业和林业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竹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和示范。

深入推进低碳理念新风尚。以低碳理念新风尚引领乡村风貌。锚定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营造乡镇低碳发展氛围,加快推进省能源局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建设。用好“两山”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重点建立健全低碳乡镇评价体系,着力构建低碳发展工作体系,项目化、清单化协同推进、合力建设。利用乡镇公共空间进行低碳公园建设,围绕“世界地球日”“全国生态日”等活动,强化低碳理念、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推广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碳排放统计核算以及碳积分、碳普惠等低碳知识。推动乡镇农房建设低碳化绿色化,鼓励就地取材,推进利用低碳建材、绿色建筑,让低碳理念深入乡镇治理的全过程、全场景和全要素,打造更多低碳乡镇示范的浙江样板。

猜你喜欢

天目农房太湖
徐 乔艺术作品欣赏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陈磊作品
ILFE智意扫地机 天目X660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天目湖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太湖
绿色农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