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内涵解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04-05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董 琪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一、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内涵解构

(一)建设具有高尚师德、言传身教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教师的政治思想高度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教师素质面临高要求的挑战。西汉学者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以人育人的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职业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高尚品德的先行者。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高尚的师德师风督促教师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规范自身行为,恪守职业准则,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为党育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励学生向往美好品德,对培养有德行、有理想的现代化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同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建设具有专业过硬、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是其育人资本,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对课堂教学起到直接有效的增强效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助力教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学习型大国建设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引领学习主体以先进科学的理念学习,不断增长国家创新力与学习力[1]。职业教育教师肩负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急需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参与建设学习型大国。

(三)建设具有国际视野、本土特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一带一路”建设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形成全球职业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紧跟国际趋势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打造国际化人才是我国跻身国际职业教育前列,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领头羊,其质量与国际化水平直接决定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职业院校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引进来”优秀的国际职业教育经验,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优秀国际经验需要通过本土化方式进入中国式职业教育实践中。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才能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的共生[2]。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本土,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国际教学经验,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办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四)建设具有信息素养、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处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已是必然结果,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把握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关键。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便捷,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现代技术的深入融合,是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一)师德师风建设以偏概全,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素质挑战

职业教育教师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实施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到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进程。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下,师德师风建设内涵有了新的阐释,师德师风建设也被摆在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上。然而,职业院校和教师对中国式职业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仍不全面。

第一,部分职业院校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重视程度过低,认为师德师风建设只需要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师德师风培训,未明确专人分管和专班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附着于其他工作任务中,建设效果甚微。

第二,个别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形成学历鄙视链。在职业院校任职的教师受到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对教师职业丧失积极性。部分教师由于岗位类型不同,对工资待遇不满等,对师德师风建设不以为意,出现背离师德行为。

第三,职业院校考核评价机制不到位。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职业院校缺少准确考核教师师德师风的方式,存在形式单一、手段陈旧和流于表面的问题。

(二)师资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体系欠缺,职业教育教师面临品质挑战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时期,职业教育师资品质对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与育人水平产生长远影响。培养理论与技能并存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我国职业院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培养的职业院校需要的教师。二是普通高校师范类或专业类毕业生,到岗后进行一定的培训,最后进入职业院校授课。三是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经过两年教育硕士专业的学习进入职业院校。三种来源的师资,一方面在专业实践能力上缺少经验,“双师型”教师要求难以达到;另一方面教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甚少,教学方式不适用职业院校课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偏离培养初衷[4]。职业院校教师要实现学生身份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职前的培养制度不可或缺。职前培养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程,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对提高教师品质具有“主心骨”作用,而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职前培养制度。

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教师职后培训体系,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高素质的有力保障,是教师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职前、职后培养体系之间严重脱节,致使教师品质不高。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高质量教师的支撑,尤其是高质量“双师型”教师的支持,职业教育职前培养制度的系统构建与完善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体系也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在新时代面临中国式职业教育变革的一大挑战。

(三)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滞后,职业教师面临管理挑战

职业教育教师管理体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是职业教育教师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扩招,学生总量逐年增加,教师数量缺口大,每位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既要担任授课任务,又要兼顾科研任务。繁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的职业倦怠上升,教师职称评聘缺乏统一机制与标准,教师教学积极性受挫,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难度。此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组成较为复杂,不仅有全职在编教师,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教师,复杂的人员构成导致学校管理困难。教师管理机制体制的滞后,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师自身发展需求。

(四)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职业教育教师面临教学挑战

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人类从“互联网+”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的产生与更迭,不仅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给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满足于知识技能型人才。只需要简单记忆、机械操作的工作即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新兴岗位层出不穷,教师只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才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新要求。

第二,教师的教学内容急需改变。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学习资源的获取更为简便,简单记忆类知识将不再是教学重点,许多专业工作形式呈现网络化的特点。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前沿的技术与知识带进课堂。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寻求多变。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已被引入职业教育课堂,学习者需要学习的理论类知识终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教师紧跟时代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刻不容缓。

三、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应对策略

(一)全面建设师德师风,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现代化

为应对当前中国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素质挑战,可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师素质现代化。

第一,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双管齐下。职业院校定期举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教师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深入理解与感悟,继而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形成“内化而生”的师德。此外,职业院校构建制度化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管理与奖惩机制,守住教师师德师风底线。

第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社会地位,激发教师内驱力。通过关注职业院校教师待遇,大力宣传职业院校教师经典事迹,塑造教师优秀形象,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教师尊重,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

第三,营造高尚师德师风建设的校园氛围,提高教师主人翁意识。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身处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无形中会对教师的理想信念产生影响。职业院校要积极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并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增强教师的参与感、融入感,达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5]。

(二)完善职前培养制度,有效衔接职后培训,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品质现代化

高品质教师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者的有效衔接是加强教师队伍品质建设的前提。在现有师资培训发展基础上,改造、升级培训模式,迎接现代化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品质现代化。

第一,师资职前培养实现多主体育人。职教师范类学校与当地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明确当前职业院校需要的师资类型与师资专业,以此奠基教师职前培养的内容基础,继而与企业合作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最后进入职业院校实习,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前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二,政府保障职业院校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体系一体化。职前培训制度保证教师在进入职业院校前有充足的经验应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职后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前沿的专业技能与终身学习平台。我国现有政策将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割裂,二者衔接的政策较少。因此,政府应发挥其职能,以政策保障职业院校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一体化,防止出现职前职后培训脱离的现象。

(三)深化教师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管理现代化

应对职业教育教师管理机制体制的滞后,急需深化教师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在管理层面上的现代化。

第一,完善职业教育教师激励保障体制,规范教师晋升渠道。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细化考核体系标准,根据岗位类型对教师作出公平的评价。改变以往过度关注教师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的弊端,从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考核评价。坚持职称评审制度公开透明的原则,公示申请教师的科研成果材料,给予未通过晋升的教师再次陈述与答辩的机会,做到评审的规范性与公开性。

第二,扩大校企师资互通渠道,打造校企师资能进能出双向流通机制。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输送能工巧匠进行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可进入企业进修专业技能,提高师资流动性,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完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兼职教师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院校应根据兼职教师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使得兼职教师管理更规范、更科学。

(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现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现代化

科技进步带来了职业教育全方位的变革,教师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挑战,可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方面开辟新路径。

第一,职业教育教师主动响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新要求,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大国智匠。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职业教育学生应重点学习专业技能与实践中出现的新技术,学生具备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置于首位。在未来,众多工作需要依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职业院校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其培养的学生信息素养同样重要。

第二,更新教学内容,多方协作开发数字资源。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将专业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智能化地为学习者提供更适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练。职业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应协作开发数字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优质教学内容与学习材料。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化。职业院校教师应有目的地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激发自身内在学习动机,积极利用信息工具与资源,提高信息素养,注重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自主化学习方式已成为必然。因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方式还要考虑到个体发展水平,在掌握新型教学技术基础之上,找到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习者,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