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长津湖》的蒙太奇手法运用

2024-04-05万婧怡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津湖志愿军和平

万婧怡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1 电影《长津湖》中的对比叙事

1.1 家乡与战场的对比

莎士比亚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战争片的底色便是悲剧,导演将美好与残酷一前一后展现就是想给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观众一定程度的冲击。

影片开始,伴随着落日余晖,一艘小船在河上缓缓划动着,伍千里抱着哥哥的骨灰罐朝家乡的方向望去,岸上的嬉笑声打破了宁静。夕阳、船只、栖息的鸟群还有岸上的孩童,构成了一幅和谐且美好的画面,这是多年战火纷飞后,人们终于等来的祥和。然而画面一转,在朝鲜仁川无数军舰在海上行驶,直升机飞啸而过,到处硝烟弥漫。从一片祥和到硝烟四起,这样的画面转换形成强烈对比。

这样的对比手法,其主要功能有两点:第一是突出和平的重要性。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抗日战争,我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不仅是百姓渴望的生活,也是党和国家想为百姓创造的生活。如果说江南水乡带来的是温馨,那么朝鲜战场带来的则是残酷,影片中伍千里的母亲哽咽地问道“你还要走啊?还要打仗?”可以看出母亲对于儿子的不舍。团聚是多么宝贵,五千里归乡给家庭带来团聚的希望,家乡的宁静又给伍千里带去和平的希望。通过这份希望与战场的对比,凸显了和平的重要性。第二是铺叙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影片里美国军队不顾约定,越过了三八线,甚至准备继续向北跨过鸭绿江,面对如此蛮横的侵略行为,我们必须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正如影片中毛主席所说:“这一仗真不想打,但是为了将来的和平发展,又不得不打,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这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和平发展的一仗,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出兵援朝是必要之举。

不论是突出和平的宝贵还是铺叙出兵的重要性,都是为了激发保家卫国的信念。这一激发作用不仅体现在志愿军身上,也体现在当代观众身上。我们虽成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当我国的权益受到任何侵犯时,我们都必须秉持保护祖国、保护家园的信念。

1.2 物资力量的对比

如果说家乡与战场的对比是隐晦的,那么军事和物资方面的对比则是直观的。本文大致将其分为三类。

军事力量对比。从影片中可以看出,长津湖战役爆发前,志愿军埋伏在东西两侧,营地内的美军坦克、炸弹应有尽有,而一山之隔的志愿军没有装甲车、没有飞机,只有鲜活的身躯和手中的长枪,当美军开着坦克过来的时候,志愿军的火箭弹却不足以击穿坦克,所以他们只能冒着被坦克车碾压的风险,将炸药包放在车底部;在面对战斗机的轰炸时,志愿军也只能用长枪射击。可以说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的军事装备处于劣势。

后勤物资对比。影片中,志愿军到达辑安(集安)车站时,本想装备一些保暖衣物,然而遇到了敌方的侦察机,由于是秘密入朝不能被敌军发现,所以只能立刻上车出发,这导致保暖物资的缺失。在火车入朝中,敌方对其进行炸毁,而粮袋大多还在车上,这导致粮食物资的缺失。由于火车被炸毁,志愿军只能徒步前行,且为了不被发现,只能选择天气状况极其恶劣的朝鲜北部狼林山区,这导致大量的战士被冻伤、冻死。然而敌方不仅修建了机场以方便往返传送物资和抢救伤员,而且在住宿方面还搭建了帐篷。食物上志愿军与其更是天差地别,如感恩节当日,美方士兵吃着各式各样的新鲜饭菜,而我方士兵却啃着冻土豆;史密斯上校在帐篷中喝着咖啡,而我军士兵只能捧一把雪来止渴;美军麦克里安戴着毛帽和手套,而我军梅生在战斗中烧着了裤腿,只能拿草盖先行裹住。

从军事力量和后勤保障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敢于应战的勇气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通过对比叙事可以看出:第一,国家的勇气。抗美援朝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美国在当时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可是我国依然敢于出兵对抗,正如毛主席所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不管对手多么强大,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发展,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有勇气去打。第二,战士们的勇气。战争的胜利并不全由武器的精良程度决定,作战的气势也十分重要。从初期决定出兵到最后赢得胜利,我军由上至下均团结一心想要保卫家园,想要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了不让下一代儿女也迈上战场,即便面对着打不穿的坦克、打不完的桥梁,战士们也甘愿牺牲自己,这是莫大的勇气。第三,引起青年的建设情。抗美援朝中第九兵团伤亡惨重,伤亡人员占总兵团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伤亡是由冻伤引发的[1]。这样的伤亡部分原因是当时我国科技、军事各方面还不够强大,这就激励着广大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中,只有努力将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强大,才不会有别国敢肆意侵略挑衅。第四,激起大众的爱国情。这部电影的上映,就是为观众进行议题设置,勾起大众的集体记忆,激起爱国情,让大家知道当下的和平是多少先辈用血肉身躯为我们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尊敬每一位为当下和平作出贡献的人,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 电影《长津湖》中的符号化叙事

符号在传播学中就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它可以表示某事物的具体存在,也可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是一种人类社会独有的、有意义的象征物[2]。在电影《长津湖》中,导演设置了多种符号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下文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动作符号、场景符号和音乐符号。

2.1 动作符号

导演在拍摄电影《长津湖》时,按照人物和情节来设置动作符号,既要遵循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要契合人物的性格特色,还要符合剧情节奏,使观众再次看到某个动作符号时能够将其与前面的情节联系起来。

影片中伍万里扔石子便是一个明显的动作符号,从宏观来看,影片开头伍万里在岸边扔石子“报复”船夫,一颗颗石子打在船夫身上,后来在志愿军入朝过程中,伍万里得知雷公给了他一堆没用的空弹壳,又一次“报复”地向雷公(雷睢生)扔去,因为准确度高,还被战友夸赞为“神投手”。本以为这只是象征着伍万里熊孩子、有仇必报的人物特性,但没想到在七连入朝后第一次与美军交战中,伍万里便利用自己“神投手”的长处,成功炸死了躲在角落的敌军,营救了战友。后来在长津湖战役中,伍万里又一次担任投掷炸弹的角色,成功将敌人的炸药桶炸毁。可见,影片开头伍万里投掷的准确性为后续战斗情节埋下伏笔。

从微观来看,伍万里扔石子的方法是跳起旋转360度后,将石子像扔飞铁饼一样投掷出去,这样投掷的优点是扔得远,而缺点就是很有可能是在空中完成爆炸,即“空爆”。影片中伍万里第一次投掷手榴弹时便是“空爆”,这显示出伍万里对于武器的陌生,但也不全是坏处,在后来的长津湖战役中,所有战士们匍匐在地上伺机而动,而伍万里再次引起“空爆”,不仅为队友发出信号,也让敌人措手不及。

2.2 场景符号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长津湖》不缺乏奇观化的景象呈现,这里既包含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战斗场面,也包含壮丽的祖国风光,影片通过“字幕+画面”交代一个个场景,如“中南海颐年堂”“月尾岛”等这些场景符号大多起着交代地点、转换场景的作用,但另一些场景符号起着特殊作用。例如,伍万里无法忍受七连其他战友的玩笑,拉开车门欲跳车时却看见了壮阔绵延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这一场景符号所具备的隐喻十分值得研究。

以小见大的比喻,揭示出战目的。如果说在过去的一次次战争中,战士们知道自己在为和平与幸福而战,那么看到万里长城的那一刻,战士们清楚了此战是为国家而战,这又暗示了影片主题之一:个人、家和国的统一。敌方在边境不断挑衅,为了守护住祖国的壮丽山河,志愿军们踏上了抗击敌人之路,这也更加坚定了战士们保家卫国之决心。

隐喻由物至人的守护。万里长城曾是抵御外敌侵略的象征,长城蜿蜒起伏,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江山,而火车上的战士们所奔赴的也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他们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守护祖国,不论是万里长城还是志愿军,都在守护着国家和平、百姓幸福,引发观众爱国之情。

2.3 音乐符号

一部电影中,通过台词所披露的情感是直白的,也是最基础的;通过画面所展示的影像是有限的,需要观众反复推敲;而通过音乐所传递的信息包含比前面两者更广阔的含义,就像在恐怖电影中,恐怖音效不仅可以让观众神经紧张,也可以告诉观众危险即将来临,而在爱国电影中,音乐符号则能将一些无法用台词和画面展现的内容传递给观众。根据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语言与音乐都属于符号范畴,但音乐触及的更多是感性思维[3]。本文将《长津湖》的音乐符号大致分为两类:交响乐和有词音乐。

电影《长津湖》总时长176分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交响乐,这些交响乐时而起到加强悲情叙事的作用,又时而充满着希望。影片开始时的背景乐由单一乐器小号进行演奏[4],伴随而来的画面是伍千里抱着兄长的骨灰坐在船头,悠扬的小号仿佛让观众也同伍千里一样,深深陷入怀念兄长的情绪中,透露出伍千里对于没能和兄长一起归乡的愧疚与悲伤。另外,在美军与我军的出场中也运用了不同背景乐,麦克阿瑟出场时背景音调低沉,铜管乐器不和谐地演奏着[5],与其狂妄、自负的形象相匹配。而我军彭德怀将军出场时,背景音乐疏阔,音调也较高,给人正义的感觉。宋时轮在车上进行短暂阅兵时,音乐激昂,配上画面中阳光的照耀,给人振奋之感。

影片中有词音乐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不仅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还传达着特殊的情感符号。影片结尾,雷公开车将标识弹送回美军基地,途中不断有炸弹将车窗炸碎、将衣物烧毁,其哼唱的一句“人人都说那个哎”引出的《沂蒙山小调》,将悲剧艺术推向高潮,给予观众视觉与听觉双重冲击,极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根据影片可知,雷公的故乡在山东沂蒙山区,《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极具沂蒙山区的特色。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兵,在濒死时刻没有唱起激昂的战歌,而是哼起了一首家乡小调,点醒观众战士并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神”,他们也是有着思乡情感的普通人,呼应前文“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他们就是因为热爱自己的故乡,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影片通过音乐的情绪渲染唤起观众对和平的重视以及民族认同感。

3 结语

2020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的中国电影发展进行规划,提到要努力实现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达到50部左右,还提出要在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电影《长津湖》上映后刷新国内票房纪录,它的成功可谓给国内电影行业提供了良好范本。高票房不单是靠宣发工作和演员流量,更重要的是内容过关。《长津湖》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万里长城的寓意以及《沂蒙山小调》的所指都极具艺术价值。

由于时长的限制和电影必须具有的艺术表现力,《长津湖》无法一一讲述战斗经过,但它成功唤起了大众的集体记忆。影片运用家乡与战场的对比、物资力量对比等手法,不仅展现了作战条件艰苦,激发了大众建设祖国的热情,还突出了和平的宝贵;同时,运用符号化叙事,不论是万里长城,还是雷公牺牲前唱的《沂蒙山小调》,均发挥出连接家与国的作用。

猜你喜欢

长津湖志愿军和平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The Review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长津湖》观后感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