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全龄化”的创作突破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2024-04-05郭罗娜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龄动画电影长安

郭罗娜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近年来,国产动画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更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这一背景下,《长安三万里》的横空出世,成为国产动画“全龄化”创作突破的一个生动例证。《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继“白蛇”新传说、“新神榜”之后,推出的“新文化”系列动画电影。影片始于高适和程公公在兵荒马乱时的一场回忆对话,以高适的回忆视角进行叙事。这样一部国产“全龄化”动画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李白热”,从定档起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影片自2023年7月上映到2023年10月结束公映,累计总票房18.24亿,成为我国动画影史票房第二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众多“全龄化”动画电影中实现突破,其充满诗意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观众能通过影片畅游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并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影片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审美和流行文化元素,使得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长安三万里》的创作突破不仅体现在其“全龄化”的受众定位上,更在于其精良的制作水平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艺恩数据显示,《长安三万里》是2021年以来唯一一部专业观众满意度高于普通观众的影片,可见专业观众对电影的艺术水平给出了高度赞誉。《长安三万里》作为国产动画“全龄化”创作的代表,不仅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更在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上实现了突破,它的出现为国产动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基于此,对《长安三万里》的艺术实践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对后续国产动画的创作提出可借鉴的创作思路。

1 全龄化国产动画潮流

2013年7月5日,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在“国产动画电影座谈会”上指出,要破除中国电影市场上存在的动画电影就是儿童电影的陈旧偏见。国产动画电影在“合家欢”型电影上发力,《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扩大受众,向着“合家欢”的类型发展,满足更广泛受众的观影需求。但是,这些动画电影受限于形象设计与内涵的单一,对年轻一代的观影主力人群依旧不具有吸引力。动画电影的“全龄化”尝试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起来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国外的动画电影吸收各国文化元素,推出了众多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作品,如取材自阿拉伯民间故事的《阿拉丁》、以中国国宝熊猫为主角创作的《功夫熊猫》[1]。近几年,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题材的选取上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其中,排名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一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与陆续上映的“新神榜”“白蛇”系列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进入影院。成人的观影需求得到满足,证明了动画电影“全龄化”路径的可行性。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崛起”道路上,后续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和口碑的冲劲不足,进入了一味依靠改编神话故事的同质化创作模式中。《长安三万里》作为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以历史中广为流传的人物和经典作品为创作对象,通过多种艺术技法表达中国的美学,超18亿的票房说明了这种“新”模式能够再次给国产动画电影赋能。

2 《长安三万里》的诗意表达

不同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将经典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创新,《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原型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融合了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再加以叙事视角的创新;在画风方面运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水墨技法,实属创新之举。影片带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穿越千年,感受了一场诗意的古人聚会。

2.1 人物的“中国风”塑造

对于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来说,在作品中融入“中国风”的设计已经成为共识。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设计都偏向于中式审美,东方美学充斥在画面之中。追光动画团队对于如何在动画中融入“中国风”已经有了很多有效且成功的经验,并且追光动画擅长对古典神话人物进行改编,不拘泥于原型人物的刻板形象,以远观技巧挖掘人物的另一面[2]。追光动画对人物形象的改编既符合原型,又有当代的理念设计。《长安三万里》中的诗人的形象就有着贴合诗风和历史的设计。“草圣”张旭痴迷书法,他“狂逸”的书法风格与他的动画形象相呼应,表现为一个披头散发的“疯癫”老头;王维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动画中的王维一袭绿衣文质彬彬;最突出的当属“诗仙”李白,他的诗风豪迈潇洒,动画中李白的神态衣着飘逸如仙。传神的动画人物归功于团队的匠心精神:为了还原唐朝风貌、贴近历史,创作团队参考了很多唐画、唐俑的造型和比例特点。当时的人们以上半身稍长为美,团队将动画人物设计为上半身稍长、下半身短的形象。这种设计有别于以往的动画人物形象,在影片上映后引起了一定的讨论。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好奇使得影片的话题度增加,同时,充满考究的设计展现出团队的认真细致,团队的“中式浪漫”的巧思也收获了众多好评。动画团队不仅在设计人物形象方面贴合历史人物的特色,在对人物的姿态设计上也经过了大量的调研与打磨。例如,人物行礼用的是唐代的叉手礼,创作人员根据人物的性格,李白的随性、高适的稳重、小杜甫的活泼,设计出各种差异化的叉手礼。除了人物形象的设计,《长安三万里》的人物服饰设计贴合“唐风造型”,展现出当时人物着装的大气庄重。李白、高适穿的都是唐朝的圆领袍,通过白色的衣着展现李白的飘逸豪放,通过粗布蓝衫表现高适的沉稳刚毅。妖娆曼妙的胡姬、体态丰腴的玉真公主等如同唐画的复刻,十分贴合唐代的美人形象[3]。

2.2 画面的诗意化处理

《长安三万里》的场景充满自然美学和诗意美学。制作团队对各种大场景的设计颇具美感,基于盛唐的时代特色,探索了水墨动画的插入设计,运用中式审美,对画面风格进行了创新,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

国产动画在20世纪就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在形式上,这些动画有些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有些是原创;表现形式上,既有加入剪纸、皮影、年画等民俗元素,也有融合水墨画技法。如今,国产动画吸取经验,在水墨风格上开拓创新,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三维物体的边缘太过写实,生硬,少了水墨画的洒脱之美,水墨是传统文化留下来的灵魂,把中国的底蕴和核心技术的结合,采取了用无数的粒子堆积成水墨的形态,又变成具象的东西,为了体现整个画面的厚重感。”[4]电影《深海》就使用水墨粒子来丰富技术表现手段,通过流动的水墨粒子提高画面的质感,在展现东方美学风格上进行了新的探索。《长安三万里》中也运用了水墨画的表现技巧,如高适和李白在黄鹤楼作诗时,诗词游动起来,画面也因为游动的字词墨汁晕染成了一幅幅水墨画。高适回忆厮杀场面,一把红缨枪划过天空的画面也使用了水墨粒子技术,黑白的画面中,高适和周围的人层次分明,头盔和枪上的红缨飘动着,斗篷是一抹亮眼的红。这样的场面既带有气势磅礴的震撼感,又带有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的美感。

《长安三万里》这部作品,不仅让人领略到了繁华盛世的壮丽景象,更让人沉浸于如山水画般细腻的视觉享受。充满特色的人文地貌交代出时代背景,繁华的长安城、活力四射的扬州水乡、生机勃勃的梁园,体现出盛唐时的繁荣昌盛。影片通过全景俯瞰纵横交错的长安城街道,使得观众仿佛置身其中,高适初入长安时的惊叹、好奇、兴奋、忧虑的情感都能够从银幕中传递给观众。这部动画的场景设计有着多变的风格,李白与高适相遇的芦苇荡充满山水画的意境,高低起伏的芦苇有着错落感,又十分完整统一。各种山水场景中,山体和树林的错落虚实有一种和谐的节奏变化,就像是一幅山水画。山水画的“经营位置”在影片中通过镜头的运动体现出来,因为镜头不仅能调整传统绘画的画幅比例,还能通过推拉摇移创造多重的视觉效果,避免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在空间中的转化关系,增强动画场景的可信度和真实感,使画面完美地呈现出中国独具诗意的艺术气息[5]。诗意的风光配上诗朗诵的场景,诗词在所有人心中的想象被具象化到银幕上,冲击着观众的感官,此时的画面让观众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影片最震撼的场面必定是李白朗诵《将进酒》的场景,也是最华美的一个篇章,让观众与李白、高适等人一起乘鹤飞行,进入如梦如幻的天宫,随着李白的朗诵,飞翔在一片炫彩之中,感受李白的感慨与态度。影片中的李白感叹人生苦短无常,应该及时行乐。《将进酒》这首诗反映了李白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他不愿屈服于现实,不满足于平庸,他追求自由和理想,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痛苦,用诗来表达自己的豪情。

2.3 传统历史文化的融入

追光动画坚持创新,动画团队以展现中国美学与中国精神为目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制作团队600多人为《长安三万里》的历史考证和动画还原“保驾护航”。《长安三万里》不只展现壮美长安、旖旎扬州、广阔塞北的画面,还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出诗词的古韵。《长安三万里》带领观众进入了千年以前的一场聚会,其中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水墨画、诗词,还有一个个亲切的名字——李白、高适、杜甫、王维。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诗仙”李白的飘逸形象为人熟知,影片中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望岳》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观众在观影时与诗人同诵,唤起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贺知章出场之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浮现在观众的脑海;当李龟年出现在岐王府里的时候,那首《江南逢李龟年》便勾起观众的回忆。影片通过李白自己的诗句与他人的描述展现其洒脱与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展现了李白胸怀壮志与对自由的追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对李白的欣赏。这些诗词、诗人出现在学生的课本里,更刻在中国人脑海里。《长安三万里》中出现的这些诗句不断地勾起观众的记忆,给予观众更具象的画面,引发了更丰富的感受。

《长安三万里》中对诗词元素的使用足以见得国产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从耳熟能详的诗人到从小学习的古诗词,观众对中国传统诗词骨子里的热爱与熟悉为《长安三万里》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 《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启示

动画技术方面的不足能够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中进行追赶,而讲故事的本领却是动画团队的独特之处。相比一般电影一两年的生产周期,动画电影耗时长、工程大、产能限制明显。我国成熟的动画公司不多,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制作一部动画的公司也较少。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一部有丰富内涵和视听效果的好动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能够提升动画的产能,国产动画也不缺乏“宏大”“奇幻”的场面,缺乏的是深入人心的故事与新颖的表现手法。

《长安三万里》凭借其高超的制作水平、出色的艺术呈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成功出圈,用动画形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古文的文辞美,其蕴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更美。从影片中,观众不仅学习到了更多关于唐朝的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长安三万里》通过加深人文内涵的层次、准确把握内容呈现的深度来完成“全龄化”的设计。从人物的选取上来说,主角是李白与高适,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二人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故事以高适与程公公的对话正叙,插叙他与李白的分分合合的故事,着重展现两人的境遇与心态的变化。从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来说,低龄的观众听从主角直述,能够清晰易懂地了解影片中的诗、人、环境,对历史不由得提起好奇心与兴趣,让这些观众自发地向身边的同龄人推荐;年轻观众能看到李白和高适的不同性格在诗风上的展现。李白与高适在人生道路的选择、发展以及结局方面的不同能够起到对比作用,当两条道路摆在观众眼前,观众也能对自己进行审视与判断。

面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学作品,中国动画团队能够从中找到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创意制作,讲东方故事,传承中国动画的光荣与梦想。《长安三万里》的画面具有浓厚的东方审美意味,其内容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兵法等元素,成功得到各年龄阶段的观众的认可,其经验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全龄动画电影长安
全龄友好社区开发建设及展望
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初报
我们长安
水VS火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西游新记 2
家蚕全龄1日2回育饲养方式与效果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