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调整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04-05刘培旺张文亮

图书馆 2024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学科教育

刘培旺 张文亮 柯 平

(1.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 300071;2.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春 130024)

0 引言

在我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伴随现代图书馆的西学东渐以及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产生。1920 年武昌文华大学创办的文华图书科(Boone Library School)是图书情报学正规教育的开端[1],此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大致历经1949年前学科与学术交流阵地基础形成的时期,1950—1977 年学科机构与学制适时调整的时期,1978—2012 年系列政策规划颁布、办学规模扩大、教指委成立以及核心课程确定而推动学科规范化发展的繁荣时期[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3]。在文化和教育事业被提到一个新高度的背景下,图书馆的文化与教育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图书馆事业的价值更加凸显,图书馆学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学专业受到社会更高程度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图书馆学科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教育对象的数字素养在不断提升,媒体的多元融合不断深化,新技术的变革驱动在不断强化,智慧教育正在引领教育发展新形态,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跨入了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过去十年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对推进科教兴国和文化自信自强提出了新要求[4],这为图书馆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引。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过去十年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动态调整进行总结,进而探索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学教育策略。

1 文献回顾

现有图书馆学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

其一,对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代等时代背景和iSchool、双一流、新文科等教育背景下的图书馆学教育发展进行回顾思考与未来展望。例如,彭斐章、肖希明等以新中国成立为研究的时间起点,回顾了图书馆学教育的历程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5-6];柯平、温阳等以改革开放为研究的时间起点,对包含专业教育规律、专业指导、专业评估、专业规范[7]和教育交流[8]在内的多方面问题进行回顾并提出展望;立足新时代背景,程焕文等介绍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教育模式[9],初景利等提出了图书馆学学科研究范式和学科体系的变革方向[10],苏新宁提出了未来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11];于良芝等[12]、王梅玲[13]、马金萍[14]、熊赳赳等[15]对iSchool 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对iSchool 热潮下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提出了建议;易凌等对“双一流”背景下2015 年至2020 年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16];朱潇娜等探讨了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17]。

其二,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课程建设等具体教育要素的研究。首先是关于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图书馆学家的教育思想研究,另一部分是关于国外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在国内传播与影响以及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研究[18];其次是关于教育模式的研究,如郭庆文、肖希明等曾先后于研究中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模式进行回顾并提出思考[19-20];最后是关于课程建设的研究,如吴兆文、王金茹分别就图书馆学信息组织和营销课程等课程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21-22],杨清等以国内八所高校为例对图书馆学本科课程设置合理性进行了探讨[23],柯平等在研究中对图书馆学专业目录学课程创新发展的案例进行了展示[24]。

其三,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学教育进行调研总结和比较分析的研究。该部分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中、美、英、澳、日、韩等国家的一些著名图书馆学科点,学者们对各国图书馆学科点的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对比,并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25-30]。

已有研究立足于不同的时间节点、研究背景、研究案例,回顾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展望,或者以图书馆学教育的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比较并提出改革建议,对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但从“调整”的角度对新时代十年里图书馆学教育的变化进行系统性回顾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从教育的核心要素、基础要素、价值要素、方法与工具要素对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调整进行梳理,揭示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论述图书馆学教育适应性调整的成果、不足以及发展策略。

2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调整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并具有相应的结构,教育发生是由各种要素不断配置的过程。教育结构中包含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主体等具体组分,可进一步归纳为核心要素、基础要素、价值要素、方法与工具要素四大要素。本部分按照上述四个方面论述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调整情况。

2.1 图书馆学教育核心要素的适应性调整

图书馆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含施教者与受教者,施教者指教师群体及其所在的学科平台,受教者指教育对象,施教者与受教者是合作统一的关系,二者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施教者发生适应性调整,主要表现在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两个方面,学科平台不断整合出新,师资队伍整体上学历不断提高,区域间的师资规模逐渐形成显著差异。其一,本科学科点数量缩减,2013 年以来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新增备案1 个,撤销4 个,现拥有20 个本科学科点;其二,研究生学科点数量增加,2013 年以来图书馆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5 个,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57 个,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2 个;其三,图书馆学的院系归属趋于一致,呈现出向信息管理院系靠拢的趋势,图书馆学所在一级学科由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此外,学科演化速度加快,数据科学、保密管理、商业分析、医学信息学等学科分化成型,数字人文、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管理等学科纷纷成立;其四,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增加,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占比增加,具有海外研学经历的教师占比增加[31];其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学师资规模不断壮大,梯队建设逐渐完善。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中受教者的调整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范围调整和教育对象的素养提升两个方面:其一,教育对象的范围有所调整。其中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减少,2013 年以来高职院校的“图书档案管理”学科点不断缩减,现有4 所院校招生[32]。教育对象向社会在职者持续拓展,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面向非全日制生源招生的趋势明显,各类面向在职者的社会培训逐渐流行[33-34]。其二,教育对象具备更高的数字素养。自我国1994 年接入互联网算起,2013 年开始接受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的群体属于数字土著,这批受教者的特点是出生以来伴随着网络环境的普及而不断成长,对数字设备具有天然的接受度,为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和智慧教育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数字素养基础。

2.2 图书馆学教育基础要素的适应性调整

教育的基础要素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时空,教育内容即施教者传授或受教者获取的知识,教育时空则包含真实的物理时空和虚拟时空。新时代图书馆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时空也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驱动下发生了适应性调整。

图书馆学教育内容的调整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变化中可见一斑,图书馆学专业课程围绕“图书—文献—信息—知识”的线索发生变化[35],新时代图书馆学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朝着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方向演进:其一,对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目录学、图书馆管理等传统课程有所传承;其二,在技术驱动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转型的同时,图书馆学发扬理论与技术并重的传统,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如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技术相关的课程;其三,新时代全国文化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的法律法规研究进程加快,在图书馆事业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法治化的背景下,图书馆学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素养、图书馆阅读推广等课程;其四,出现了诸多灵活的专业课程调整,比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设置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类课程。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时空向校外时空、网络时空、智慧时空进一步拓展:其一,教育时空自校内自校外拓展。2013年以来,除学分要求的社会实践逐渐常态化之外,图书馆学教学团队在开展校外研习方面取得突破,如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揭牌“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36],中山大学开展“汶川县、北川县图书馆灾后重建公益学习项目”[37],以及北京大学[38]、南开大学[39]、中国人民大学[40]等图书馆学科师生的田野调查实践,代表着图书馆学教育时空自校内向校外的进一步拓展。其二,教育时空从真实的物理时空进一步向网络时空拓展。过去十年,4G、5G、无线网络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图书馆学教育时空拓展创造了条件,图书馆学教育对象数字素养的不断提升使网络教学得以推广,图书馆学教育领域在录制课程、实时直播课程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比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武汉大学黄如花主讲的“信息检索”、中山大学程焕文主讲的“图书馆管理”、南京大学郑建明负责的“目录学”等多项课程,bilibili 平台柯平主讲的“信息咨询学”课程,新冠疫情期间图书馆学课程教学实现了线上实时授课。其三,教育时空从传统时空向智慧时空拓展。智慧教室借助智慧平台、智慧屏幕、智慧灯光、移动式桌椅等设施设备,营造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建立课程系统、在线发布任务、在线分析教学数据,实现了图书馆学的智慧教学模式。

2.3 图书馆学教育价值要素的适应性调整

教育价值具有战略性、发展性的特点,教育价值的核心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价值的调整能引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变,关系到教育的方向性和深刻性。总结图书馆学教育价值的适应性调整,对于把握专业教育的战略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价值来源于时代精神、教育战略、学科标准规范和教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自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一步丰富,科教兴国、文化强国战略持续推进,科教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时代精神赋予图书馆学教育新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体系[41],“双一流”、“双创”与“新文科”教育战略相继推出,对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图书馆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指引;2013 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各培养单位的图书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对教育过程要素和毕业生能力进行规定,使图书馆学教育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完善;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些培养单位的任课教师对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竭力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42]。教师凭借其对新时代教育制度、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以课程改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说明教师作为图书馆学教育的主体,是图书馆学教育价值的重要来源。经过对教育价值来源的分析可以发现,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中华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培养在图书馆及其他信息专业领域中具有胜任力的应用型、管理型或研究型人才,培养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4 图书馆学教育方法与工具要素的适应性调整

教育的方法和工具要素是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分,与教育的其他要素具有相关性。方法和工具由教育主体进行选择调用来保持教育过程的平稳、高效运行,其中教育方法如灌输式授课法、实习法,教育工具如教学资料、教具、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教育方法受到教育价值的影响和制约,新时代的图书馆学教育价值追求学生的能力培养,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项目学习法、多感官实践法、合作研讨法等一些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得到创新发展。以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为例,本科生信息咨询课程采用项目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咨询项目和选择服务对象,围绕项目主题展开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知识学习和知识运用,随着信息咨询项目的推进而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目录学课程采用多感官实践法,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深度参与手工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3];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研究生教育中采用了合作研讨法,建立学生独立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制度[44],近年来该项制度在学科点支持和新媒体平台普及的背景下持续良好运行,学生们通过学术交流强化了学习能力、演讲能力、逻辑思考能力。

教育工具是施教者用来辅助、优化教育过程的要素,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45]。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工具根据教育基础要素、核心要素、价值要素、方法要素的变化发生适应性调整:其一,教学质量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学分设置、课程考评指标等制度性工具不断更新;其二,新时代以来图书馆学各级科研立项不断增加,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项目工具;其三,设备工具向无线、智能、可移动设备普及,媒体工具由纸质媒体向慕课平台、短视频平台、雨课堂等专业网络教学平台、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拓展,促进知识传播方式从印刷到音频录制再到直播的变迁;其四,激励工具推陈出新,比如新时代教育部学科评估持续推进,“软科学科排名”、“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各类排行榜的推出,“MLIS 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持续发布[46],对图书馆学教育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 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适应性调整的不足

前文从教育的核心要素、基础要素、价值要素、方法与工具要素四个层面对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调整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图书馆学教育经过十年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一,学科群落演化促进学科体系逐步健全和教育主体逐渐多元化;其二,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驱动图书馆学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时空延展;其三,教学指导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的持续推进促使图书馆学教育走向规范化,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不断贴近社会需求;其四,教育结构的各要素不断调整优化,图书馆学教育体系逐渐走向完备。但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的适应性调整也产生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图书馆学教育特色有所弱化

图书馆学教育的特色体现于核心知识体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去向,见诸研究内容、课程设置和社会认同。首先,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发生拓展,“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据管理”“数据监管”等一度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泛在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学与“数字人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息安全”等新兴学科在研究内容方面的交叉使其外部边界变得模糊。其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增设和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古籍整理、图书史、图书馆史一类传统图书馆学课程的缩减[47],导致图书馆学核心知识被边缘化。最后,图书馆学毕业生的专业特色未能得到有效彰显,在图书馆的受欢迎程度有所降低[48]。因此,新时代图书馆学在研究内容、课程体系、联系实践方面的调整使得图书馆学教育的特色有所弱化。

3.2 未能解决图书馆学教育的区域差异

全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甚至有加剧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比如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教学单位对图书馆学专业的重视程度、教师的图书馆学情怀与坚守、图书馆学科点的社会效益。其中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差异主要的外部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着图书馆学科点的建设水平,从学科点的分布和师资规模来看,图书馆学教育的区域差异比较显著。其一,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学科点分布较为密集,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各省份学科点分布较为稀疏;其二,二级学科的种类丰富程度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特点,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学科点的图书馆学相关二级学科种类相对丰富,而如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为代表的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学科点,其图书馆学相关二级学科的丰富程度相对较低;其三,师资队伍的规模存在区域差异,长江以北地区除北京、天津以外,其他图书馆学所在一级学科点的师资队伍规模相对较小。

3.3 图书馆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有所折损

图书馆自产生以来便致力于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图书馆学来源于图书馆工作实践,图书馆学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具备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渡期,高校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重要导向,人才输出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路径。图书馆学教育同样如此,过去十年图书馆学教育价值的来源发生变化,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图书馆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培养单位教学质量的检验标准一边面向社会需求,一边驱使图书馆学教育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内容、教育内容产生动态调整,造成施教者按照大纲填鸭式教育的局面,学生的目标不明确,个体期望和诉求得不到满足;经费相对紧缺的培养单位在教学工具设施、教学形式、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方面的丰富程度较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自由创新空间再一次被压缩,学生的个性、创造力、预见力受到伤害和侵犯,图书馆学原有的人文教育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损。

4 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经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在过去十年进行了系列适应性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优良的经验值得传承。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矛盾,比如拓展学科边界与保持学科特色的矛盾、教育资源需求与区域不平衡的矛盾、物性与人性的矛盾,每一种矛盾都由多方复杂的因素共同决定。而现存的矛盾为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可以据此提出中国特色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策略。

4.1 主动对接文化自信自强战略

2022 年10 月16 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49]。图书馆保存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图书馆事业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传统使命,这是图书馆学教育对接文化自信自强战略的传统优势;中国图书馆学正规教育的百年经验和当前不断完善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基础;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成为图书馆学教育界自觉主动地投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因此,图书馆学教育在文化自信自强战略下应当主动拓展发力点。其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变局中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中华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兼容并包、人文关怀等优良的元素再次流行,图书馆学教育应当在此节点加快完善教育体系、话语体系,鼓励师生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其二,《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印发,预示着文化数字化成为文化业态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图书馆学教育应密切关注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图书馆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治理创新的话题;其三,实现文化自信自强,还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当前城乡文化服务水平的差异仍然较大,乡村文化振兴成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亟待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图书馆学师生应将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作为方法应用、理论验证、理论创新的“练兵场”。综上所述,文化自信自强战略是图书馆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图书馆学教育在未来大有可为。

4.2 多元融合理性变革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代发展相匹配,与社会政策、技术、经济和文化等要进行多元融合。其一,要凝练学科内涵,拓展学科外延,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加强学科内核建设,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开展跨学科交流,主动、有序地扩展学科边界,争取能从学科交叉中获得优质内容供教研工作所用[50];其二,图书馆学基础、图书史、目录学、图书分类编目、信息检索、版本学、校勘学等图书馆学的传统核心课程是学科的根基,凝聚着学科的特色,具有强烈的人文特性,是图书馆学毕业生核心能力的来源,契合近年来国家关于古籍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的战略需求,因而对传统核心课程的变革需要理性对待;其三,图书馆学的教学内容需要跟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对于落后于教学思想的课程与知识体系需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概念体系逐渐进行替换,在贴近信息社会需求的同时找到物性教育与人性教育的平衡,避免走入单一物性或单一人性的陷阱;其四,得益于各类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当前图书馆学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这要求学生保持专业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中外读写能力,为融入国际图书馆学领域和展示本土研究成果创造前提条件;最后,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内涵的理想、使命、职业精神教育,增强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凝聚力”[51]。

4.3 面向场景改革教学手段

通过场景教育深度融入行业发展前沿,将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企业等机构的信息管理相连接,将图书馆学教育与信息行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首先,应持续倡导通识教育,即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多个学科知识,又能帮助他们发现各个学科的关联,从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认同和事业精神;其次,人才培养要面向行业,以行业的经验、理论、技术反哺教学,提倡本科与行业在岗硕士融合、研究生学习与就业融合的模式,在产学研融合的模式下孕育精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以资助、学分等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项目或开展科学研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充实到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最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核心内涵[52]。对图书馆学而言,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就要开展国内外教学“互鉴”,挖掘适应中国特色图书馆学教育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投入教学实践中。

4.4 探索图书馆学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工具,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价以大学评价和学科专业评价为主,其中学科专业评价将图书馆学与其他众多学科放在同一套评价标准内,关注学术声誉、教师资源、学术资源、物质资源、科研成果等一些相对宏观的内容,忽略了不同学科专业的特殊性[53]。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的问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为探索建立图书馆学教育专有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些思路。图书馆学教育评价首先应当紧扣图书馆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特色、就业去向、教育成效等,反映图书馆学专业的特殊性;其次,图书馆学教育评价要按照学历层次分阶段进行,以一定的周期检验各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建立容错机制并给予评价工作试错与改正的机会,通过不断优化评价标准来提高培养目标与教育阶段的匹配度;再次,科研评价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学教育质量,科研评价改革应当作为图书馆学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部分,改变科研唯热点、唯论文、唯数量的现状,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向学生输送优质的研究成果;最后,教育成效的评价应当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改变为导向,关注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思想创新能力、特长发挥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整理知识、利用知识、产生知识的能力。

4.5 建立本土图书馆学教育联盟

习近平同志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54]。建立图书馆学教学联盟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互补和信息的互惠共享,能够增强图书馆学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有助于解决图书馆学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是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符合“双一流”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首先,要对联盟进行整体设计,设置总联盟与分联盟的层级,成立联盟的管理委员会,制订联盟发展规划,建立教研中心,构建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推动图书馆学教育联盟的本土化发展。扎根本土图书情报事业,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本土图书馆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科学划定联盟区域,探索校内馆教合作、校校合作、校馆合作的模式,鼓励区域一体化、馆校一体化、教研一体化推进,缓解图书馆学教育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最后,加快本土图书馆学教育联盟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制定联盟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并与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相契合,加强图书馆学师生的国际研学交流。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统领下,发展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为世界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学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题解教育『三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