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蚌埠市与驻蚌高校院所科技创新合作工作的思考

2024-04-05陈甸蚌埠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院所蚌埠市蚌埠

文/陈甸(蚌埠市科学技术局)

蚌埠市作为皖北地区的科研教育中心,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等6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和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玻璃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科40 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科41所)、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研究院)等7 家驻蚌科研院所。驻蚌高校院所集聚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成果,是蚌埠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驻蚌高校院所的作用,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目标,全力促进校(所)地合作,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引导支持力度

出台《蚌埠市产业政策扶持清单》等文件,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购买技术或委托开发的给予实际成交额20%的补助(补助力度在安徽省范围内最高);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20 万元创新券,用于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兑现资金约1059.1 万元,降低了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成本。出台《蚌埠市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引导支持驻蚌高校院所设置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开展成果应用推广,对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进行分类激励、分类考核和评价。驻蚌高校院所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纷纷成立专职部门、出台制度办法,蚌埠学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蚌埠医学院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有力促进了蚌埠市企业与驻蚌高校院所合作。2022 年驻蚌高校与蚌埠市企业开展合作393 项,合同额达3897.6 万元,助推企业依靠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推进产业集聚。加强与驻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建设。蚌埠市依托玻璃院建成占地2180 亩玻璃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中电科41所建成占地410 亩依爱电子产业园,依托北方研究院建设占地2100 亩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成功下线国内首片8.5 代TFT-LCD 玻璃基板,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保障我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安全;高性能MEMS 传感器技术国际领先,产品供不应求,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动联科)成为国内IPO 全面注册制改革后,首家通过上市审查的公司,并于2023 年6 月30 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光纤熔接机打破国外公司市场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九成以上,大幅降低光纤行业生产成本,助推光纤普及应用。此外,蚌埠市与安徽财经大学合作,启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数字创意、数字金融、工业互联网、数智文旅、创业孵化、数字教育七个板块建设,目前已有10 家现代服务、数字教育、数字经济类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30 多家企业正在洽谈。

(2)加大资金支持。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总规模突破30 亿元。采取股权激励、基金参股、贴息贷款等方式,全力支持科研院所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在蚌开展成果产业化。截至2023 年11 月,已出资4.71 亿元参股支持了芯动联科、蚌埠国钛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为安徽凯盛基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星联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争取省高层次人才团队资金3800 万元,安排3670 万元支持激光成像、光通信设备等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截至2023 年11 月,驻蚌科研单位在蚌关联企业达25 家,转化科研成果1600 余项,2022年驻蚌科研单位及在蚌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2 亿元,实现产值98.6 亿元。

(3)强化要素集聚。依托玻璃院、北方研究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举办新材料产业大会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着力宣传成果产业化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进一步增强蚌埠市相关产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吸聚力,加快产业要素集聚,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组建了蚌埠北方微鑫创业投资等3 支基金,成立了长三角MEMS 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智能家居、MEMS 智能物联传感模组等40 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137 亿元,半导体设备制造、高性能光学传感器等一批项目达成投资合作意向。

3.组织科研攻关,突破产业链核心技术

(1)提升创新能力。支持驻蚌高校院所发挥技术优势组建各类研发平台,全力推进玻璃院重组浮法玻璃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研究院组建省重点实验室,成功组建安徽省传感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癌症转化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蚌埠市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争取上级资金1 亿元支持安徽财经大学建设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900 万元支持中电科41 所提升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创新能力,900 万元支持蚌埠医学院建设区域性疾病联合研究中心,8.9 亿元支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

(2)支持科研攻关。支持驻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链核心技术组织实施OLED 显示用玻璃基板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面向新一代超声诊疗的高性能MEMS 换能器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基于5G 通信的云化视觉检测系统研发等69 项科研攻关项目,争取省级科研资金6425 万元,市级配套支持3410 万元。柔性玻璃一次成型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装备开发项目进一步确立了玻璃院在行业中的领跑者地位,为蚌埠市硅基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促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企业创新需求,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寻求技术支撑,通过联合攻关,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涌现出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蚌埠华泰液力变矩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双导轮液力变矩器,2022 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 万元,利税200 万元。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与蚌埠学院合作开发智能RTU 及其适配的边缘计算平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产品中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的多个招标项目,相关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2 个百分点。

4.强化人才引育,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1)走进校院招才。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市领导带队,市直相关部门、龙头骨干企业参加,组团走进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等驻蚌高校集中宣传推荐。市领导亲自担任“宣传员”,用“最高规格”彰显“最大诚意”,使驻蚌高校学生进一步了解蚌埠、熟悉蚌埠、喜爱蚌埠,增强留蚌就业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2)定向培养人才。发挥驻蚌高校优势,引导驻蚌高校围绕蚌埠市主导产业发展,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提高学业与产业的契合度。蚌埠学院围绕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方向,增设集成电路专业。针对蚌埠市龙头企业急需人才的情况,安徽科技学院为北方研究院开设“电子信息定制班”,现已输送优秀毕业生10 名;蚌埠学院与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帝晶班”联合培养基地,现已有18 名毕业生与公司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通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推动驻蚌高校学生在蚌就业、快速上岗,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完善留才政策。出台《创业蚌埠行动方案》,鼓励驻蚌高校引导应届毕业生留蚌就业,对留蚌就业的毕业生按每人1000 元给予高校奖补。对应届毕业生留蚌就业比例超过5%、10%、15%的高校,奖补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1500 元、2000 元、2500 元,奖补资金可直接用于奖励对引导毕业生留蚌就业有贡献的人员。2022 年驻蚌高校毕业生留蚌率达13%,较上一年度提高1.7 个百分点。

5.推进优势互补,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1)共建高峰学科。发挥驻蚌高校学科优势,围绕蚌埠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产业创新为目标,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蚌埠市政府分别与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共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药学学科、材料与化工学科、电子信息学科4 个优势学科。此外,驻蚌高校与蚌埠市龙头骨干企业共同组建增材制造、生化医药等9 个研发平台,进一步促进驻蚌高校学科建设与蚌埠市经济建设的紧密融合。

(2)选派双链专员。从驻蚌高校首批选派33 名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双链融合专员,到企业兼任技术顾问、科技副总等职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需求挖掘,对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和人才团队,破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从驻蚌高校选派54 名科技人员担任蚌埠市科技特派员,合作共建了“沿淮优质小麦科技特派团”等6 支科技特派团,其中4 支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团,为蚌埠市率先实现科技特派员对行政村、特派团对重点产业的“双覆盖”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共享仪器设备。建设蚌埠大型仪器设备数据库,将驻蚌高校院所单价10 万元以上的科研、检测设备纳入数据库,面向全市企业开放服务。截至2023 年10 月,已入库仪器设备497 台,总价值1.1 亿元。中电科41 所从美国进口的安捷伦“示波器”、玻璃院从德国进口的布鲁克“X 射线衍射仪”,为蚌埠市企业进行新产品性能检测、分析材料特性提供了便捷,缩短了企业产品检测时间,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

(4)促进互动交流。依托科技大市场启动“双创汇”品牌活动,组织驻蚌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创业导师等参加,开展成果路演、需求发布、经验分享、创业辅导等活动。成功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蚌埠”市级首场活动,现场60 余家企业就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专家进行交流对接,面对面对接技术需求29 个,其中19 个需求初步达成合作意向,3 个项目即将签约。2023 年共举办10 场“安徽‘双创汇’·走进蚌埠”系列活动,促成合作项目30 余个,签约金额1.2 亿余元。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交流沟通尚需加强

目前,驻蚌高校院所与蚌埠市企业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而是通过零星的活动或点对点的沟通来促进双方合作,导致高校院所只能围绕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研究工作,形成的科研成果与蚌埠市企业需求存在差异,难以转化实施;同时高校专业设置与蚌埠市需求吻合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留蚌就业。

2.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驻蚌高校大部分科研人员的精力还主要集中在争项目、写论文、评职称上,缺乏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部分驻蚌科研院所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要求,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繁琐的审批决策程序,使得项目前期协调沟通周期长,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变化。此外,不允许科研人员个人持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等限制,使得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

3.各类人才难引难留

由于蚌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工资水平较低、产业集聚度不高,加之政府缺乏健全的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驻蚌高校院所人才的引进。面对发达地区优越的就业环境和人才政策,蚌埠既缺少普遍吸引力,也缺乏独特优势。根据与驻蚌高校座谈了解的情况,近几年蚌埠市高校毕业生留蚌就业比例不足13%。

三、对于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效能的建议

1.发挥技术优势,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共建创新平台,共破发展难题。依据产业集聚度,结合高校院所的优势技术领域,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增强核心竞争力。蚌埠市科技和经信相关部门定期征集筛选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技术难题,面向驻蚌高校院所发布难题榜单,鼓励创新团队整合资源前来揭榜。通过能者“揭榜”、智者“挂帅”,有组织、高效率地破解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难题。

(2)共引共育产业急需人才。促进高校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引育与产业需求融合。支持企业与驻蚌高校院所共引共享共用高端人才,用企业的薪资待遇优势结合高校院所的社会声誉优势,引进一批急需高端人才。中共蚌埠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强对本市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的搜集梳理和预期研判,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并与驻蚌高校会商谋划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提高毕业生与蚌埠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同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或同类企业联合体与蚌埠市高校共建定向委培班,实现毕业即就业。

2.多措并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与效率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建设。鼓励各工业园区与驻蚌高校院所对接,共建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于一体的孵化体系和成果转化园,引导更多驻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推进中国(蚌埠)传感谷和安徽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成果转化新高地。

(2)加快中试研发平台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依托驻蚌高校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若干具有通用性或行业性公共服务功能的中试科研服务平台,为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3)多渠道强化资金支持。加快组建人才投资集团,整合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资金,建立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先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基金丛林。对于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明确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比例,扶持更多科技人才团队携带科技成果在蚌产业化。

3.完善保障体系,盘活科教资源

(1)构建信息沟通共享平台。加快建设蚌埠科技大市场,把驻蚌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成果、设施等创新资源信息整合到大市场中。积极构建1+9+N 服务体系,实现各县区信息共建共享,常态化开展成果和难题发布、项目对接(路演)、合作洽谈、学术论坛、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围绕科技大市场运营,针对科技成果供给、转移、应用等各个环节,探索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成果转化链上各个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发挥科技大市场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作用,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各类资源充分涌流,形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

(2)深化双链融合专员制度。持续推进双链融合专员选派工作,完善专员选派和管理机制,研究出台绩效激励政策,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给予倾斜支持,切实发挥双链融合专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创新发展精准把脉、开出良方。

(3)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分配制度,支持驻蚌高校设立专职技术转移机构,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内生动力。以股权激励、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驻蚌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携带成果在蚌创新创业,为蚌埠市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院所蚌埠市蚌埠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