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融合、泛在学习构建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基地

2024-04-04杨慧主洪国丁艳

在线学习 2024年2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

杨慧 主洪国 丁艳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教育教学中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借力信息技术,开发优质数字资源,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思政教学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泛在化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方式,推动优质思政数字资源共享,探索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 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虚实融合 泛在学习 实践教学基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思政课的重要作用,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多年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任务,聚焦问题解决、借力信息技术、多方协同融合,创新构建“以实促虚、以虚带实、虚实融合”的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基地,打造“线下基地+线上平台”泛在化思政智慧学堂,探索了一条数字赋能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创新路径。

守正创新数字赋能,打造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平台载体

第一,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改革的阵地建设。作为毕节试验区唯一的综合类高职学校,学校通过职业教育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培养具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技能人才服务社会支撑发展。学校的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基地平台,以服务思政教学、提升育人品质为核心目标,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把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打造大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第二,理念先行强化基地的功能定位。一是搭建学校思政课程教学显性、生动、多样的平台载体,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二是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全流程进行设计,确保虚拟仿真基地的建设具备创新性、实效性;三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多样教学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在思政教学团队中共建共享。

第三,育人为要形成大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格局。实践基地构建了以思政课程为主体、文化思政为浸润、课程思政为延展、网络思政为创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着力打造为思政教学服务、为思政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场域。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具备时代感和吸引力。学校加强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确保数字化、仿真化的思政学习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打造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

科学规划系统实施,构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教学体系

基地建设之初,明确切入点、聚焦点和结合点,聚焦思政课程目标串联教学核心要素。在切入点上,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目标,以深化学校新时代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主线;围绕“四史”“三文化”“三主义”,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建设专题内容,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聚焦点上,聚焦服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在场馆模块建设和课程模块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将信念、信心、信任等核心要素融入案例教学中,推动思政虚拟仿真资源与教育教学的入脑入心。在结合点上,实现目标定位、学习群体、教学形式、学习方式、技术支持、环境营造的“六结合”。对特色专题进行虚拟仿真设计,让枯燥的理论讲授变成生动的体验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实现课程课堂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让基地活起来,促进思政课程改革融入学校的“三教”改革,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开发一批区域性、有代表性的红色思政资源,使数字思政资源发挥覆盖和延伸作用。

构建“线下基地+线上平台”沉浸泛在的立体化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线上思政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覆盖全校思政课程在线学习,实现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充分发挥地方宣传文化部门、史志办档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各方优势资源,深度挖掘地方元素,用好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红二、六军团在毕节、“鸡鸣三省会议”等区域的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以“红色之焰——绿色之野——金色之道”为地方主线,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学校思政课程改革为抓手,规划总体框架,产出一批内容新、形式活、极具地方特色的虚拟仿真资源。搭建思政教学实践线上考核平台,实现数字化的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线下基地围绕“初心使命、学习强国、时空穿梭、砥砺黔行、匠心育人、岁月留声、桃李芬芳”设置七个特色鲜明的专题学习区,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紧密结合。教学区设有不同规格的思政主题智慧教室、小组学习研讨室、教师备课室、远程会议室及思政大讲堂融媒体中心,可支持思政课小班研讨、中班教学和大班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

此外,基地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虚拟仿真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毕节红色革命史、试验区建设史等内容融入专题教学中,实现启发式、互动式、沉浸式、混合式教学,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打造思政精品课程、精彩课堂,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现思政课教学

方法改革创新

结合思政教育的人文特点,学校提炼出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上须着力解决“不方便、不可行、不全面”的三大问题,即历史事件不可逆、难复现,在红色景点教学不方便、难常态,众多事件资源分离不全面、不系统。

在场境设计和资源开发中内化地方思政教育及精神引领。毕节红色革命精神、试验区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等,是需要开发的宝贵资源,要让这些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學内容、仿真资源和数字呈现,让学生从毕节试验区到示范区的历史巨变中感受领导的关怀,学习试验区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的精神特质。

在核心环节实现仿真教学资源全覆盖。思政教育虚拟仿真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学校思政课程为主线,针对“备、教、学、训、测、管、评”关键环节,依托思政学习过程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VR/MR技术,构建了虚实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泛在学习环境与数字资源体系。通过微课、案例、音视频、虚拟仿真资源等,学校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让思政教材“活”起来;积累多类型数字化思政课程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互动共享,支撑翻转课堂、沉浸式学习,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在教学评测中,平台实现了教学行为数据的即时采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为思政课堂评价收集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性数据。

“一基地一平台”成为学校“双高计划”建设中“铸魂培元”和五育贯通工程的重要载体。一是培养学生。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办好思政课,对基地利用率、在校生的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数据考核,实现校内全覆盖。二是服务区域。紧扣地方文化,与毕节党史馆、同心馆、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共建黔西北党史学习板块,共同开发优质仿真资源。同时,依托基地和平台,实现学生学习与干部培训相结合;服务的对象既包括校内学生,也包括校外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以及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党建思政教育既能请进来又能走出去,实现校内校外资源的共享联动。三是衔接课程思政。信息技术有效带动了课程思政的落实,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四是服务教师。学校把校内、校外各相关部门的优秀思政资源协同聚集起来,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思政教师队伍。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学校联合区域及国内知名思政和教育专家开设名师工作室、集体备课室,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实现毕节名师大家系列思政专辑授课的常态化开展,使基地和平台成为区域优秀思政资源协同共享的重要阵地。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
构建基于泛在网络的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移动课堂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泛在学习中音乐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泛在背景下图像处理课程学习平台设计研究
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泛在学习环境下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