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4-04-03张潇潇

成才之路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能力培养教学设计

张潇潇

摘要:文化自信是国家的生存之本,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文章分析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内涵,阐述高职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的现状,从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优化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借助“互联网+”丰富英语课程中华文化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开展中华文化主题项目式教学、通过“以评促学”完善中华文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职英语;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7-007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全育人格局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编号:WYZZ9)、江苏省陶研会“十四五”立项研究重点课题“‘教学做合一思想下高职英语PBL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编号:jsty142 5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个国家要立足于世界,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和发展之源。近年来,中华文化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愈发璀璨的光芒,其影响力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到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本文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广泛传播。

一、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内涵

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主要是指个人或组织将中华文化精髓、价值观、历史传统、艺术形式等有效传递给其他文化背景的受众的能力[1]。具体来说,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认知能力,即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这种认知能力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向他人介绍和传播。(2)跨文化沟通能力,即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传播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包括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礼仪习俗等方面,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传播者更好地与目标受众建立联系,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需求,从而实现有效传播。(3)创新思维和策略性传播技巧,即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如故事讲述、艺术展示、文化交流活动等,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高职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现状,笔者选取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21名英语教师和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以期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究高职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实际情况。

1.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有42%的教师会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文化精髓和价值观的教育,有40%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但有87%的教师认为目前英语教材中缺乏培养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教学资源。结果表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教材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传播。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正确率62%)、名人典故(正确率51%),国学诗词(正确率42%)、名著理解(正确率33%)、政策新闻(正确率15%)。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够系统全面,尤其是在国学诗词、名著理解和政策新闻等方面。这表明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华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中华文化传播交际能力不强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有25%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很重要,有26%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文化传播意识很重要,有20%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很重要,有89%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中互动性策略不重要,有94%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中得体性策略不重要。结果表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更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导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缺乏认识,进而出现沟通障碍。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路径

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2]。通过借助“互联网+”“自主探究”等路径,教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以职教英语第二册的“Unit 6 Craftsmanship”为例,具体路径如下。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优化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是中华文化教学有效性和系统性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要仔细研读并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包括英语教学大纲和中华文化教育的指导方针。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中华文化教学的要求,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以确保教学设计符合教育政策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将中华文化主题放在第一位,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以具体语篇分析为文化知识依托,引导学生挖掘语篇文化意义,通过概括、分析、比较等高阶思维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并形成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意识。最后,教师要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以此丰富学生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非语言形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进行恰当且富有互动性的中华文化传播,进而提升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具体教学实践如下。(1)制定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内容基础上,设立可完成、易操作的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中华文化的主题意义。例如,在职教英语第二册的“Unit 6 Crafts- manship”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庖丁解牛”寓言故事,结合“工匠精神”的主题,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总结庖丁经历的三个技艺发展阶段、归纳庖丁成功的因素和具体做法、讲述“庖丁解牛”寓言故事、分辨符合庖丁精神的行为、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工匠精神”、升华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够用英语讲述“工匠精神”相关故事等。通过升华主题意义,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设计多种英语学习活动。教师要深入研读“庖丁解牛”这一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明确主题意义,即在反复实践中思考并精进技艺,而非盲目重复,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其中哲理。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类英语学习活动。其一,学习理解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庖丁是如何通过长期实践达到炉火纯青的技艺境界的?他的成功对于我们有何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借鉴庖丁的精神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其二,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庖丁解牛”的故事结构,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并让学生标注出故事中的关键词和重要句子,以便在复述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庖丁、助手、观众等,并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能力。其三、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工匠的故事或案例,如鲁班、张衡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庖丁与其他工匠在技艺发展、坚持不懈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庖丁成功的独特之处,并认识到他们能够成功的共性与差异。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适时纠正,帮助他们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更加自信、准确地传播中华文化[3]。

2.借助“互联网+”丰富中华文化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内外相结合,深挖互联网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而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无限延伸的可能性。通过将教材内容与互联网资源相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指定教材内容来确定中华文化教学目标[4]。例如,在围绕“工匠精神”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来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它的历史渊源、现代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等。然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整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资料、素材。这些生动、真实的教学资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下载经典的、阅读性较强的课外教学资源,如“愚公移山”(The Foolish Old Man Who Moved the Mountains)、“匠石运斤”(The Skilled Carpenter Who Wielded the Axe with Great Precision)、“百步穿杨”(Hit the Target from a Hundred Paces)。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轻松获取这些经典故事的原文、译文、解读以及相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在课后自主学习时,学生可以结合这些资源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样化的学习媒介,如微视频、公众号、英语趣配音APP、抖音等,进行英语中华经典诵读。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英文译本,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华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3.通过“自主探究”开展中华文化主题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具有情境真实、内容具体、方法灵活、效果实用的鲜明特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合作、互动和交流,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更能够深入探索和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5]。主要实施阶段如下。(1)项目前期阶段。师生共同商定中华文化项目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驱动性问题进行项目选择,如围绕“What is craftsmanship(何为工匠精神)”这一驱动性问题,开展“国际非遗文化周”主题展览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明确项目的成果形式,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选定与计划制订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项目中期阶段。项目中期阶段是整个项目式教学的核心部分,包括活动探究和作品制作两大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将前期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入探索项目主题,并逐步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在活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活动计划,分组进行项目主题的深入探究。例如,在“非遗作品英文简介”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博物馆非遗作品英文介绍撰写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不同的非遗作品或不同的撰写方面,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元认知能力,还为他们后续的英文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作品制作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前期探究的成果,着手撰写项目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将项目主题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实时通过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项目交流反馈,如帮助学生修改非遗作品英文简介中的语法问题,注意语言得体性等。(3)项目后期阶段。在成果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非遗文化周”项目式学习汇报展示,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交流心得的平台。项目的成果交流形式包括:非遗作品简介海报实物展示、大国工匠采访视频英文配音、国际非遗展介绍展示等。这些成果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也体现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此外,在活動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项目全程,总结自己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重点评价[6]。评价结果的反馈,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

4.通过“以评促学”完善中华文化评价体系

在高职英语课程中,中华文化的评价体系时常显得不够明确和具体。为了引导学生更加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互联网平台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结合中华文化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制定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评价。(1)互联网平台评价。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完成课前的预习作业,如观看关于“工匠精神”的教学视频等。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长和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评分。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其他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大国工匠的视频介绍、名人典故的诵读等,并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2)中华文化主题项目评价。该项目评价主要以同伴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其一,同伴评价。同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还注重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及时获得来自同伴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其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关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它不仅包括对学生阶段性成果的评价,还涉及对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策略等方面的评估。形成性评价注重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在终结性评价中有意识地增加中华文化的内容。例如,在单元教学结束时,教师可结合互联网平台评价和中华文化主题项目评价的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终结性评价测试题。这些测试题旨在“以评促学”,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程度和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四、結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优化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丰富中华文化教学资源、开展中华文化主题项目式教学、完善中华文化评价体系等路径,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西辉,吕虹.文化软实力与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理论学刊,2008(08):4.

[2]顾卫星.中华文化英语传播能力培养研究:内涵、路径、实践———以“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9(04):49.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04):547.

[4]宋德龙.中学生中华文化英语传播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09):35-40.

[5]羊媛.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力”的培养———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2):106-108.

[6]杨华,李莉文.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发展变化个案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04):20-26+93-9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Xiaoxiao

(Wux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and Commerce,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survival, the soul of national spirit, and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but also deepens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love for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t optimiz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enriches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course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plus", and carries out project teaching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independent inquiry" Exploring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evaluation, aiming to cultivate their core English competenci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bility development; core competencies;teachingdesign.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能力培养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