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赜

2024-04-03穆洋

成才之路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穆洋

摘要:新高考的提出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育公平,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各学科育人主要目标。结合新高考的内涵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应通过科学设置目标,活用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推进新高考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7-0061-04

新高考在选考科目、考试命题、考查内容、评分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调整。随着新高考的推广,“走班制”逐渐取代“班级授课制”成为主流教学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并采取恰当手段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成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教师应根据新的教学需求调整工作,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培育内容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此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新高考的具体要求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讨。

一、新高考概述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根据高校人才选拔标准进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同时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同年,《中国考试》专题刊登高考9个学科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公布高考评价体系与各学科高考内容改革框架、考查体系。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高考的核心功能,包括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三者相互作用,彰显高考选拔人才、引领人才培育的教育功能。“四层”为高考考查的四个层面,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落实在历史学科高考中,“四层”主要表现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唯物史观、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掌握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历史知识,学会用唯物史观反思当今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关联不同时间、空间所发生历史事件的历史观念等;运用收集、分析、论证的方法验证史料真伪的思维能力、建构历史模型的模型认知能力等基本能力;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等基础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包括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四方面。落实在历史学科高考中,“四翼”主要表现为:命题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隋唐时期文化等历史知识的了解,应用唯物史观分析史料并解释问题的基础技能;命题要注意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考生应用历史学科知识、方法解释生活中现象、社会热点的热情;命题要注意综合《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教科书考点;命题要注意综合历史学科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考点;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新颖等。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指出其由以下五方面构成。第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即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如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研究并解决现实问题、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等。新课标对唯物史观的培育有两方面要求: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将唯物史观灵活运用到历史学习、问题探究过程中,并将其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第二,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关联特定时间、空间下历史事物的历史学习观念,包括时序观念与空间观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应明确特定史实与特定时间、空间的紧密关系,应了解划分历史时间、空间的多种方法,应掌握应用此类方法叙述历史的技能,应学会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建构历史模型等。第三,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基于掌握的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进行辩证分析,达到还原真实历史目的的关键能力。新课标对史料实证的培育提出三层要求: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明确史料是什么;掌握收集与判断史料真伪的技能;具备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提出独特观点的能力。第四,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依靠真实史料理性分析、客观点评历史事件的关键能力。新课标根据历史的两重性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提出以下要求:要注重认识历史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解释历史能力的培养。即要使学生明确历史叙述由史实与解释两部分内容构成,要使其明确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历史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解释等。第五,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指以服务国家、民族自强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探究历史的关键能力。新课标要求通過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使其能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政治认同与良好的民族自信,能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唯物史观是其他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育人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培育其他素养的主要途径,历史解释检验其他素养生成情况,家国情怀体现不同素养的育人价值。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科学设置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对教学起“定向”作用,即明确教学工作的实施方向,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资源围绕确切的目标规划教学程序,确保教学工作在有序开展的同时取得理想成果[2]。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要先确定教学方向,再确定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教师应在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制定整体教学目标,为学期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再着眼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制定短期目标,为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提升其专业能力水平等指明方向。

第一,设置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作用于长期教学,导向性作用明显。它规定了学期内教学工作应当完成的任务,并对完成任务的方式提出建议。设置长期目标时,教学需要综合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整合教材中的不同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十单元共29课内容构成,以中国历史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华文明起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等。教师可以设定如下长期目标:顺应学生认知与教育规律,勾联不同单元知识,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灵活应用历史常识、史实以及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解释历史事件并探究当前的社会问题。此目标指向知识基础夯实与核心素养培育两项重要工作,既顺应新高考背景下完善学生知识储备的教学变化,又满足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

第二,设置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作用于课时或单元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3]。由于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良莠不齐,“一刀切”的教学目标难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导向作用。为此,教师在制定短期目标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教学为例,针对基础薄弱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制定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识别“秦朝形势图”的相关信息,概述秦统一的过程;能够基于已掌握的史料发现有用信息,归纳秦统一的条件;能够总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明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针对基础扎实且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制定略有实现难度的教学目标:学会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角度探索秦的统一和周秦制度的变化;学会应用具有差异的史料分析秦统一的条件;基于所掌握的史料分辨社会上关于秦二世而亡的不同解释;从时空角度探究秦的统一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两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之间的历史联系;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认识秦朝统一和制度建设的意义,形成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活用教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注重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切入提出复杂问题[4]。要使学生能够轻松面对新高考命题,教师就应夯实其理论与技能基础,结合唯物史观、空间观念等不同素养的培育需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避免教学课堂僵化,从不同角度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一,翻转课堂培养自主能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承担更多育人责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讲解、技能传授、素养培育等多项工作,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效率[5]。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中“先教后练”的授课模式变为“先学后练”,其中“先学”指的是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浏览微课、教科书,预先对课程将要讲授的内容形成大致认知,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而“后练”指的是学生在课上提出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探究后,由教师出示巩固习题,在练习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将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师生、生生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录制三国至隋唐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等理论知识微课,组织学生课前对照教科书内容观看微课,使其提前对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的相关知识形成大致认识。课上,教师可先鼓励学生就自学发现的问题提问,再展开针对性教学。接着,教师可设计练习题,如:这节课所学内容对我国当下的外交有怎样的启示?你能绘制出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宗教、文学艺术与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构图吗?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其通过自学汲取知识、提升素养的学习能力。

第二,问题教学培养辨析能力。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考场上灵活运用迁移、推理、辩证的思维方法拨开高考题的迷雾,实现高效解题。问题教学法借助问题引入教学主题,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驱动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辨别历史事件,提出具体观点。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次提出问题:宋代儒学复兴原因是什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是什么?以朱熹的理学思想为例,他的思想如何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你认为程朱理学是进步的,还是局限的?为什么?宋代的文化哲学和社会环境是怎样的?要回答以上问題,学生要基于微课、教科书等学习资料收集相关理论知识,给出简单回答,再根据问题应用互联网等工具收集史料,在辨认史料真伪之后运用真实史料解释、说明当时的历史现象,并给出自身观点。这样,学生既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层层深入探究课程主题,又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与方法、价值判断方法、实证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自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优化作业设计,巩固育人成效

作业具有巩固成果、检验问题的育人功能,是教学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新高考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抄写、背诵、重复性习题解答等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可大致分为两类,一为书面作业,二为实践作业。书面作业设计要顺应新高考背景下的命题改革,将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事件巧妙融入历史题中,同时创新问题形式,保证作业的基础性、应用型、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设置可强化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操作、参观等作业,升华其历史学习情感。

第一,优化书面作业。新高考背景下的书面作业要涵盖高中历史概念、名称等理论知识,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内容,满足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作业布置需求。为开阔学生历史学习视野,使其了解更多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了解更多历史学专家根据考古资料、证据推断史实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作业。例如,教学“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汉谟拉比法典》的拓印资料、罗塞塔石碑的介绍资料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等的节选内容,以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使学生学会结合相关史实论证所学理论知识,形成史料实证素养。为培养学生叙述史实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仿照新高考原题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帮助其积累解答经验。例如,教学“古代非洲与美洲”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习题: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你能用哪些史料反驳这一观点?

第二,设计实践作业。设置实践作业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当下的教学条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操作、讨论、表演、参观等实践作业,强化学生课后学习体验。例如,教学“全球航路的开辟”课程内容后,教师可布置手工作业:利用现有的工具制作时空模型,在模型中体现15世纪末到18世纪全球航路开辟的主要国家、开辟者、航线,同时呈现相同时期我国重要历史事件。布置此类手工作业,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历史时间、不同历史空间下历史事件的差异性,从而培育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又如,教学“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内容后,教师可布置辩论作业:以同桌为单位展开辩论,正、反双方应当基于自身立场准确表明观点,如肯定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价值,指出工业革命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同时运用具体史料证明所述观点。布置此类作业能够驱动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收集历史资料论证自身观点,进一步训练其史料实证的能力。

四、結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明确新高考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综合二者的相关内容制定新的育人目标,并围绕育人目标组织各类教学资料,灵活应用翻转课堂、问题教学法、支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多个层面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发挥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育人功能,通过优化书面作业设计驱动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优化实践作业设计驱动学生实地参观、实践应用,由此培养其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汪应洲.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0):93.

[2]张岩.“新高考”与高中历史教育的“新应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4-15.

[3]刘颖.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追求与实践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22(25):73-76.

[4]丁红,王晓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J].河南教育,2021(12):51-52.

[5]陈牡丹.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J].高考,2022(22):6-8.

[6]张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J].高考,2022(19):21-23.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u Ya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8, China)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sures students right to make independent choices, promotes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equity, and further promotes teaching reform. In this context, consolidating the learning foundation of students while cultivating their subject core competence has become the main goal of education in various subject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scientifically set goals, utilize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e homework design, promote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n histor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Key words: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ore competenc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