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赜
2024-04-03何晶梁
何晶梁
摘要:广东省作为红色文化的起源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文章在了解广东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其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及其成因的分析,从拓展高校合作、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开发教育载体三个方面提出融入路径,以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助力。
关键词: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7-0025-0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编号:21GYB117)
广东省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源起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步入新时代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其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國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融入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既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能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助力。因此,以广东民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1.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类型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广东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苦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蕴含特殊教育意义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载体,其精神资源主要包括红色歌谣、革命诗词等,是一大批优秀的广东仁人志士展现出的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变革求新、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的救国救民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物质载体包括革命遗存、博物馆纪念馆、伟人故居等。广东的革命老区镇多达776个,其中有11个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汕尾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其革命遗址多达613处、红色村共计873个。此外,广东省还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
2.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与广东省的历史发展趋势、岭南人民的性格特点、地域环境相融合,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也是比较鲜明的。(1)红色资源区域性广。统计表明,广东省各地红色革命遗址数达4189个,涵盖了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共计21座城市,其中尤以珠三角、粤北地区较为集中。在21座城市中,湛江市、惠州市、梅州市、韶关市、茂名市、河源市红色革命遗址数量位居前列。(2)红色资源式样多。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种多样,既囊括了物质文化,也囊括了非物质文化。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初期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文物等和红色文学、文献资料、革命图片资料、革命史料等;其非物质文化资源则包含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优秀精神和老百姓在民间口口相传的红色文艺作品中。(3)红色资源感染性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是广东人民历经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集合体,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不仅书写出广东革命者的崇高信仰和高尚品格,还展现出广东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2]。教师通过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历程的讲述,能让大学生受到感染,引领大学生砥砺前行。(4)红色资源影响力大。据统计,广东省约有4300处革命遗址(包括313处红色军事文化遗产),12处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红色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
二、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广东的红色文化作为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对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作用。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既有红色革命遗址、文物等物质文化资源,又有“铁军”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优秀精神文化资源。民办高校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引方向。
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育人价值显而易见。民办高校充分开发、利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故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增强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4.有利于培养高质量文化旅游人才
广东有丰富而庞大的红色文化资源,但许多红色旅游地缺失讲解员,广东红色文化旅游人才紧缺,无法满足广东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民办高校作为培养具有新时代思想的人才摇篮之一,以为社会培养急需专业人才为切入点,结合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探析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民办高校育人的有效路径,能助力广东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三、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当前,广东各民办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研究,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具体的融入过程中还未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梳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深入
广东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对于打造广东精品红色文化及红色文旅大省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有关部门在宣传上往往采用简单的道路标语、横幅,或是简单发通知向社会传递红色展览信息的方式,没有深挖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价值,未形成良好的教育格局,与民办高校协作配合不够,特别是与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整合不深入,未能及时共享最新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广东红色文化教育在民办高校中不能稳步展开,达不到红色文化教育的预期效果。
2.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不合理
当前,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要途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在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方面,民办高校受教学目标、专业特征、教学方式等影响,未能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教材,再加上在广东红色资源方面缺乏深度发掘,没有鲜活的案例支撑课程教学,使得思政课程设计与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没有深度融合。在教材内容的穿插与讲解方面,思政教师会发布红色影片目录,但在学生观看后却没有组织有效的观感交流,这就使得观影活动流于形式,未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部分教师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讲授中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只是将网上或其他书籍上找到的一些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搬到课堂,采用灌输式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对课堂上穿插进来的碎片化、零星式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案例只知其表,而对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教育价值则是了解不深。
3.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不协调
实践教学的融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课堂外的重要补充,能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所体现出的优良传统及其强大的精神启蒙作用。然而,一些民办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侧重于理论形式的宣讲,专注于书本之上的理论讲解,“表面上看起来是使大学生接触到了红色文化教育,实际上成为流于形式的灌输性以及一言堂教育,无法使大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意蕴”。[4]部分广东民办高校尽管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活动中,但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出现融入不深入、不协调的问题。在一些活动的宣传发动上,未能充分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只是简单地通过发文或通知的形式进行宣传,使得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与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活动并不清楚。在活动的开展形式上,往往集中在读书会、讲座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红歌会等活动领域,而其他形式如红色话剧等艺术类活动形式则极少。此外,一些民办高校在红色教育基地的选择上比较固定,只在临近学校的一两个基地之中选择,对于稍远的红色教育基地则很少考虑组织前往参观。
4.大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不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习惯于在网络上浏览信息。但网络上不仅有正面、积极的内容,有时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以各种吸引眼球的方式,影响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自我约束力差,他们了解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再加上部分民办高校对广东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底线被攻陷,价值观被扭曲[5]。此外,对于广东的部分红色革命旧址和故居,由于地方相关部门对其管理不足,缺乏历史性深度研究,做不到合理开发利用,这使得大学生虽会去参观,但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观看上,对红色革命旧址和故居的背后所传达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对红色文化之旅没有兴趣。
四、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拓展地校合作,挖掘整合资源
广东民办高校与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区应展开合作,实现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区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利于民办高校将红色文化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便于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型升级。民办高校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主要是采取“课堂理论讲解、课外实践考察”的教学模式,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参观革命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观看红色革命影片等实践形式展开学习。民办高校可与广东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区的资源充分引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教育,加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感悟。民办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重走革命路线,参观各类红色展馆等,或组建以广东红色情怀为主题的特色团队,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走进革命老区、农村、社区等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区,开展支教、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化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认识,让红色基因真正进入大学生的血液,植入大学生的精神。而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区应加大对高校的宣傳,开展专项育人服务,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添砖加瓦,使广东红色文化走进大学生生活。
2.多视角深化教育,营造校园环境
广东红色文化精神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第一,成立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活动专项领导小组,在建设力度与资源分配上进行统筹,将广东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相融合,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二,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链条和有效的载体。高校可开展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辩论比赛等多种文化活动;可将老红军、老战士请到校园中,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与学生交流红色故事;可组织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团队,长期义务照顾老红军,打扫红色文化场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以摄影展、书画展、自拍微剧等形式,创作更多红色文化作品,提高师生参与度,提升学校红色文化影响力。第三,充分发挥已有宣传阵地的作用。高校可通过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媒体公众号等宣传渠道,进行红色文化阵地建设,营造红色文化校园氛围。第四,建设红色人文景观。高校可以利用广东红色资源给学校建筑物、校园道路命名,适度增添红色人文景观;在校园内建设“广东红色文化长廊”“广东红色名人馆”等人文景观,营造校园广东红色文化氛围,凸显具有广东地域特色的革命历史画卷和英雄人物形象。第五,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发展学生党员时,可将红色文化与党课教育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继承弘扬红色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爱校意识;与学生谈心谈话时,可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导学生面对困难时不忘初心、顽强拼搏。
3.开发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强的时代性,但课堂上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往往使课程学习空洞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在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挖掘新颖的教育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第一,开发特色红色教材。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艺术和教育价值,既有蕴含红色文化价值的遗址、文物、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革命历史资料等物质载体,也有口口相传的文艺作品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些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因此,民办高校应开发具有广东特色的红色教材,要找准融合点,充分恰当地对广东红色资源进行系统编排,编写思想深刻且可读性强的具备广东地域特色的红色教材,以增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与亲和力。第二,增设具有广东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民办高校增设具有广东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既是对国家提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响应,也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的要求。民办高校应根据国家对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推动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增设“广东苏维埃政权史”“广东东征史”“广东红色英雄人物传”“广东红色歌谣”等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尝试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课程建设之路。第三,运用新媒体平台展开广东红色文化教育。民办高校可利用新媒体VR技术、全息图、网上慕课等科技手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向学生展示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6];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创建有广东色彩的红色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观看红色电影等,调动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这样,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能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加深对广东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
參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9-26].https://www.gov. 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董濠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1(12):127-129.
[3]张娜.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06):90-93.
[4]陈启迪.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5]罗雄,黎易敏.红色文化资源与培养时代新人的德育路径建构———以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高教学刊,2019(09):53-55.
[6]孙兆静.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路径———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20,20(07): 19-25.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Guangdong Red Culture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e Jingliang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50, China)
Abstract: Guangdong Province, as one of the origins of red culture, has abundant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Guangdongs red culture, this article recognizes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causes of integrating Guangdongs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integration paths from three aspects: expanding university cooperation, improving edu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developing educational carrier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assis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Guangdo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private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