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数感,让数学与学生相遇

2024-04-03厉沛沛

关键词:数感学情

厉沛沛

摘要: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导入平淡无奇、素材形式单一、表达一言半辞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借助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出小数的意义,促进对小数的深度认识。这样在之后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为系统地学习小数打好基础。

关键词:数感  认识小数  学情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这一堂课为小数的计算、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学习做好了充足准备。

以下是人教版教材关于小数知识点的分布结构。

一、连续:基于学生实际

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初步认识》,但对于小数的认识并不难。不过,要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还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上进行一些改进。我们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并进行了多次磨课,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片段1:导入平淡无奇

初次试教时,我们直接从已学的整数、分数到未学的小数导入,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是一种新的数。同时让学生把小数放置于数的海洋中,编织一张美丽的数网。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入过于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想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还需设置丰富且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学片段2:素材形式单一

在起初新知授课时,我们只采用了“元、角、分”这一素材,单一的活动素材、狭窄的活动空间,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收到限制,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充分展现,小数的模型建设不够充分。因此,在改进后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引入了贴合学生喜好的素材,以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片段3:练习枯燥乏味

在练习巩固环节,单一的“题海”战术难易程度控制不佳,作业实用性不强,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数学课堂。我们应尽可能将作业生活化、生动化、趣味化,让作业更具挑战性,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体系。

教学片段4:表达一言半辞

在起初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环节,但是在实际学习成果汇报时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操作过程,说明学生的意识是零散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后进行表达、汇报,从而改进教学活动环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多次试教之后,我们知道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走向学生。

二、关联:着力知识建构

(一)联通旧与新,勾连突破中构建体系

我们从学生的前测出发,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小数进行认识和理解。通过选一选、说一说,在活动中掌握小数的读法,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比直接从已学的整数、分数到未学的小数导入更能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感受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增强数感。

(二)聯通数与形,多元表征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是抽象的,小数的更是如此。常见的“灌输式”教学和“导入式”教学略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度理解。我们将数与形进行了有效联通,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建构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网络,加深对小数概念的理解。

(三)联通异与同,对比概括中抽象概念本质

联通异与同,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的部分,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同时在关注相同知识点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发现小数的本质意义,抽象出小数概念的本质特性。

(四)联通知与论,各抒己见中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交流能力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数学,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数学交流。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挖掘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升华:感悟教学实效

《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课例,但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特别是在和同事、前辈的交流研讨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

一疑:学生的真正起点在哪里?

找准“学生的真正起点”能为我们备课提供了实践依据,“如何进行提升”这个问题的解决推动着整堂课的深度发展。根据生活经验启发已学知识,基于已学知识引导认数经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

二疑:如何帮助学生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概念意义的建构必须经历从具体到形象,再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才能深入掌握概念。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直观几何素材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促进数感的发展,为以后建构多位小数的脉络奠定基础。

三疑:学生有何收获,磨课有何功劳?

通过本次磨课,让我们明白了课堂教学要学会“做减法”。因此,教师要做到教法至简,从学生实际、知识本质出发,让知识点从形式模仿走向深度理解。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从初具雏形到精工细抠,从头脑风暴到反复推敲,我们经历了“备课——实践——反思——修改——反复实践”的过程。坚持出成效,慢工出细活,一定能让数学课堂产生更多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能量。

猜你喜欢

数感学情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感”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