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啃读挑战”活动:提升教师阅读力的区域探索*

2024-04-02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征文挑战读书

刘 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于什么是阅读力,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王雁玲等人将阅读力界定为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理解与运用等多个面向的综合水平,集中体现为阅读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文本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整合推论、阐释评鉴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并对阅读能力和阅读力进行了区分,认为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进行阅读活动所具备的个人主观条件,而阅读力则是受自身阅读相关条件影响下的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将条件发挥的程度和综合水平[1]。笔者认同这一观点。由这一观点可知:阅读力是阅读能力的上位概念,可以包括阅读能力,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水平;具有同样阅读能力的人,如果阅读动力和阅读毅力不同,最终展示出来的阅读力是不同的。

柳斌杰指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的个人成长和他对社会的贡献。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阅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力。”[2]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而教师由于其职业特性,应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此,教师阅读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为更好地推进区域内教师的专业阅读,提升教师的阅读力,宁波市镇海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区教科所”)与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区教育学会”)从2018年开始,实施了“每月啃读一本书,用心写就千字文”的“啃读挑战”活动,即参与的教师每月啃读一本书(每年十二本),并撰写不少于一千字的读书心得与体会。六年来,这一做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有关学者对阅读力的研究,笔者从阅读动力、阅读能力、阅读毅力、阅读产出这四个要素来考量教师的阅读力。鉴于教师都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阅读能力可以在阅读实践中提高,下面笔者主要从阅读动力、阅读毅力、阅读产出这三个维度来阐述相关的实践。

一、提升教师的阅读动力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整体阅读状况并不理想,“工作忙碌、没时间”是教师们对自身缺乏阅读排在第一位的归因,也是其缺乏阅读的客观与外部原因。但是真正让教师形成阅读习惯的是其自身的内驱力。如果教师阅读的内驱力被激发,再辅以外部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的阅读动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2014年上海市有关中小幼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在访谈中教师们几乎一致认为:没有时间不是影响读书的最主要因素,缺乏自觉阅读的意识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师若认识到阅读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挤出时间来阅读[3]。可见,教师如果在阅读上真正觉醒了,那么没有时间就不会成为拒绝读书的借口。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阅读动力,进而更好地推动教师阅读,两大底层逻辑是营造教师阅读的氛围与激发教师阅读的热情。

基于这样的认识,宁波市镇海区自2016年9月起就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并成立了区域层面的“研之乐”读书会。具体做法是:区域内每所学校的教科室负责人都是“研之乐”读书会的会员,其他爱阅读的中青年名优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则自主报名加入。这样,每所学校都有了推动教师阅读的具体责任人。“研之乐”读书会成立后,区域通过组织教师共读各类书籍、举行读书分享会、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点燃教师阅读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专业阅读的意识与习惯。在“研之乐”读书会的影响下,区域内各校陆续成立了学校层面的教师读书会,并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在营造阅读氛围与激发教师阅读热情的基础上,2018 年区教科所和区教育学会推出了“啃读挑战”活动。“啃读挑战”活动鼓励教师自主报名,报名时须提交亲笔签名的诚信承诺书。承诺内容有以下两点:一是及时完成任务,否则三年内不能参加同类活动;二是读书心得与体会如不是原创,则要在主办方告知所在单位领导后接受领导的处罚决定。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参与“啃读挑战”活动的教师的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80人增加到2019年的196人,而到2023年则已增至692人。其中,有多位教师自参加后从未退出。与此同时,不参加“啃读挑战”活动的教师,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类读书活动和区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区域内教师的整体阅读动力有了极大提高。

二、培植教师的阅读毅力

“啃读挑战”活动,着眼于培植教师的阅读毅力,让教师读书不再是“一阵子”而是真正常态化,成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

(一)破解教师阅读的困境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可知,教师在阅读上存在数量不多、品质不高、产出不多、规划不足四大困境。因此,“啃读挑战”活动致力于在破解这四大困境中培植教师的阅读毅力。

教师一年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这虽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找到一定的参考标准。根据笔者对历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状况报告的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纸质书不到五本。其中,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中,有11.6%的国民年均阅读十本及以上纸质图书[4]。可以说,全年阅读十本纸质书,就进入了全国成年国民阅读量的前12%。那么,对于教师的阅读而言,最低标准应该是每年不少于五本纸质书。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一标准。2022年的“好老师智库”调查显示,2021年全年阅读纸质书五本以下的教师,占比35.23%[5]。从阅读数量上而言,“啃读挑战”活动要求每年读十二本书,对一线教师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阅读品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专业阅读不足。《上海市中学班主任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尽管班主任都有一定的阅读量,但无论在书籍、报刊、网络各种介质的阅读中,娱乐、休闲类都排在前面,而真正与教育专业相关,尤其是与班主任教育相关的内容,都很少涉及,因此,要提高班主任的阅读品质,需要在提升专业品质上下功夫[6]。我国的中小学并没有专门的班主任,班主任首先是学科教师,因此这份关于班主任阅读的调查,对其他教师而言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可以说,提高教师的阅读品质,就需要在提高教师阅读的专业性上下功夫。

教师的阅读产出是教师的阅读转化,是教师通过阅读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过程。教师的阅读产出包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工作效能等,但这往往在短期内并不能得到体现。相较而言,教师最明显的阅读产出可体现在教育写作水平的提高上。教师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既能很好地促进阅读,同时也是教育写作练笔的极佳方式。教育部2020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要掌握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日记、读书评论、教育教学论文等专业写作方式的具体形式、方法与步骤,提高自身的专业写作能力[7]。可见,读书评论已成为教师专业写作的组成部分。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读书评论更多地表现为读书心得与体会,但在现实中,真正会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文章的教师并不多。可见,产出不足也是教师阅读存在的一大现实问题。

学校有发展规划,教师个人也有专业发展规划,但教师在阅读上很少有明确的可执行的规划。《教育家》杂志2021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8.08%的教师有详尽的阅读规划,并能坚持执行[8]。有规划、执行与反馈,并形成闭环,才能真正把一件事落实到位。因此,制订可执行的阅读规划,对于让教师养成阅读习惯、培植阅读毅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啃读挑战”活动从制订可执行的阅读规划着手,让教师每年至少阅读十二本书并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且十二本书中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著作。这样就做到了明确阅读规划、提高阅读品质、提升阅读质量、增加阅读产出,破解了现实中教师阅读的四大困境。

(二)增加教师阅读的获得感

“啃读挑战”活动要求教师每年阅读的十二本书,由共读书和自选书组成。自2020年始,“啃读挑战”活动主办方每年推荐十二本共读书,让参与教师从中选出不少于四本进行阅读,使参与教师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每位参与教师及时填写主办方发放的“啃读挑战”活动记录表,形成包括“啃读挑战”活动承诺书、十二篇读书心得体会文章的目录及内容、年度“啃读挑战”活动小结等的活动材料,并于年底由学校上交至区教科所。对于完成“啃读挑战”活动任务的教师,区教科所和区教育学会出具“啃读挑战”活动完成证明,并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先进个人。六年来,主办方先后推荐了钟启泉的《课堂转型》、孙孔懿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成尚荣的《儿童立场》、石中英的《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常生龙的《教师阅读那些事儿》等近六十本专业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有些是从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年度一百本书中精选出来的。这样就能让参与“啃读挑战”活动的教师第一时间阅读到优秀的专业著作。

基于“啃读挑战”活动,主办方举办读书分享会,并通过与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增加读书分享会的含金量,让参与“啃读挑战”活动的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并进一步激发专业阅读的热情。从2019年开始,在安排参与“啃读挑战”活动的教师进行读书分享的同时,主办方先后邀请了近二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在读书分享会现场或“云端”与教师“面对面”。专家学者对分享教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并结合相关的著作作专题讲座。同时,主办方还开设了基于“啃读挑战”活动的区教科研骨干阅读素养提升班,并从“啃读挑战”活动的共读推荐书中选择两到三本作为培训班的共读书。完成培训后,教师可以拿到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参与“啃读挑战”活动教师的获得感。到目前为止,这个培训班已经开设了七期,每一期的参与人数都在一百人以上。有些教师“主动留级”,甚至有两位教师连续七期都参加。

三、增加教师的阅读产出

“啃读挑战”活动实施六年来,有效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专业阅读,受到了各方的肯定,收获的各类各级奖项众多。在这过程中,区域内教师有了较多的阅读产出。

(一)教师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的水平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参与“啃读挑战”活动教师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的水平,区域每年寒暑假举行区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近年来,教师参加区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即便不参加“啃读挑战”活动,很多教师也形成了每个假期好好读本书、写篇读书心得与体会参加区级评比的习惯。有些连续多年参与“啃读挑战”活动的教师,已不满足于每篇读书心得与体会只写一千字,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了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的水平。

经过“啃读挑战”活动和区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的历练,越来越多的教师提高了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的水平。全区在省、市各类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2021年12月公布的第十四届浙江省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为例,全区共有248篇征文获奖,其中一等奖40篇,占全省的39.2%。

(二)教师的科研参与热情得到激发

教师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其实也是在为开展教育科研作准备。一方面,随着专业阅读量的增加,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另一方面,撰写读书心得与体会文章同样需要逻辑思考、遣词造句、凝练标题。这样的锻炼,为教师开展科研、撰写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参与热情。

(三)教师身边的阅读榜样人物得以涌现

除了群体性的教师写作水平提高和科研参与热情提升外,全区涌现出了各类阅读榜样人物。这也是教师阅读产出的具体体现。我们常说身边的榜样最有影响力,是因为身边的榜样所发生的变化真实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啃读挑战”活动中涌现的教师身边的各类阅读榜样,就是“啃读挑战”活动的“移动广告牌”和“形象代言人”。在“啃读挑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区域也有意识地发挥这些阅读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让他们在各类读书分享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上上台亮相,让他们现身说法,诠释“啃读挑战”活动的力量。这些教师中,既有教龄超过三十年的资深教师也有工作不到五年的年轻教师,既有中小学教师也有幼儿园教师,既有城区教师也有农村教师。

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新教育实验二十年,有四个方面的主要贡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9]。这里的“三专”指的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啃读挑战”活动其实也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三专合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在提升教师阅读力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征文挑战读书
“图图话话堡”征文
下期征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我们一起读书吧
叽咕乐挑战
读书为了什么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