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的探索
2024-04-02鲍争志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
鲍争志|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1],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2],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最终指向的是人以及人的行为的改变,在考量文化各要素时,要关注的是身处其中的人的状态。从教育的本意来说,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文化的浸润作用让人的生命获得滋养,为人们未来更好地生活打下基础[3]。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经历了由九年一贯制国有民办学校向三年制公办初中的学制转型,面临着课程更新、教育理念变革、师生关系调整等一系列挑战。而学校文化可以为学校提供内在动力,增强学校的整体发展活力和适应性。因此,学校通过文化浸润和感召引导师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教育实践的改变,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推动学校走向规范而灵活、有序而自由、厚重而灵动的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炼了“望岳文化”的内涵,建构了“望岳文化”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体系和路径,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一)“望岳文化”的内涵提炼
学校地处杭州市岳家湾,据传岳飞后嗣曾居于此,由此,“望岳文化”主题源于学校所在社区的地域文化。“望”表示“向高处看”“向远处看”之意,“岳”既指“岳飞精神”,又指“五岳之首的泰山”。故而,“望岳文化”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来自地域文化及校名的第一个启示就是遥望岳飞,学习岳家军精神:传承岳飞精忠报国之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怀揣梦想,耕耘教育,以培养具备“博学、雅德、健行、雄远”特质的当代“岳家君”为己任。第二,来自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第二个启示是:本义是遥望高山,引申为树立远大目标,志在报国;从“会当凌绝顶”中推演出登高、行远的意义,追求“向上而思、向善而行、向美而为”的教育意境。
(二)“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构
为使学校文化建设有目标、有层次、有梯度地展开,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品牌和师生认同的精神堡垒,学校探索出了“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核五径”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核五径”实践体系
“一核五径”实践体系呈现出目标立体化、内容明晰化、路径可视化特征,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行动指南。
二、“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学校以“望岳文化”为引领,秉持“以生为本、文化育人、浸润感召”理念,重点从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和家校社文化这五个方面来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小成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透射着文化,萦绕着文化,生发着文化,也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表征。课堂教学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就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4]。
学校致力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方式,利用教学理念、方式、手段的创新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在丰富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中“爱学、乐学、会学”,并由此进行了旨在促使教师“教有小成”、学生“小有成长”的“小成课堂”的建设。
1.“智慧课堂”:让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型
面对学生在知识储备、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学校积极探索数据赋能课堂教学的路径,打造互动、个性、泛在的新型“智慧课堂”,构建新型教学空间。教师通过精准定位读懂学生需求,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指导,并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实现“教有小成”。
2.“小先生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共享与创造者,以及师生共同创造性成长的角度,学校进行了“小先生制”的探索。“小先生制”遵循“即学即传”的知识分享观以及“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的大教育观,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理解学生、解放学生,为学生的创造性成长搭建平台、创设机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指向学生生命的展开、人格的完善、精神的成长。
3.“复盘成长卡”:让学生“小有成长”
下课前5分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课堂环节,其实极具改变的潜力和价值。学校为学生设计了能促进他们通过反思和复盘学习内容,实现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学习工具——“复盘成长卡”(如图2所示)。借助“复盘成长卡”,学生主动联结知识,激活背景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形成能力。同时,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与反思能力,并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成长。
图2 复盘成长卡
(二)“悦成良师”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从“经师”到“人师”,从教书先生到大国良师,好的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注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当下,打造一支持“良”为“师”的教师队伍,处在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置顶位置。
学校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教师文化能促进教师形成自信、自美的职业认同,唤醒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使教师从自信走向自强,从体验幸福到能在教学活动中传递幸福,并由此进行了“悦成良师”的建设。它以“德能双馨型”教师为培养目标,倡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努力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1.“三阶梯队”:搭建教师攀登成长的阶梯
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优秀“筑梦人”。为此,学校构建了“合格教师—种子教师—学校名师”这一“三阶梯队”教师培养体系,并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团队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同时,学校积极改进教师成长评价机制,建立教师成长业务档案,让每位教师都在实践中攀登成长,实现“三年成熟、五年成才、十年成树”的成长目标。
2.“双导师制”: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助力
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实行“双导师制”,即为青年教师配备“业务导师”和“精神导师”,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觉醒,铺就青年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同时也为导师本人提供反思和再学习的机会,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3.“良师故事”:让教师的成长变得更生动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思想和知识的导师,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良师。“良师故事”反映的是那些超越了传统教师角色范畴的教育工作者的生动案例和经历。这些故事描绘了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知识、思想及人生观念的引领者,展现了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热爱、坚守、平等、尊重、专业、智慧、创新和进取等品质。学校每学期举办“悦成良师”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推荐,选出真正能触动学生心灵、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良师故事”的宣讲,以传承优秀师道传统,树立新时代良师典范,让教师的成长变得更生动。
(三)“三yue育人”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一的育人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有步骤、有措施地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育人路径,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搭建舞台。围绕“岳家君”的“博学、雅德、健行、雄远”四个方面的特质,学校从心理健康、品德教育、实践活动三方面构建了以“健康·悦心”“品德·乐礼”“实践·跃行”为主题的“三yue育人”体系,进行了个性化育人模式的探索。
1.“健康·悦心”:以心育人,关爱成长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热爱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校积极推广“艺术干预”心理干预模式,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连接真实情感,通过音乐冥想回归内在的力量,通过沙盘辅导探究真实内心世界,通过OH 卡牌体验自我成长。
2.“品德·乐礼”:德润于心,品格同行
学校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特色相结合,借助形式多样的载体开展品德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反观自我、躬身践行、情境感悟、文化熏陶等达到对心灵和品格的塑造。如:每周举行“校园礼”——诵读“大成岳赋”;与岳庙合办“赤子少年忠孝传承”授旗仪式,把象征岳飞精神的“忠孝旗”传递给一届届学生;开展贯穿学生三年初中学习成长过程的仪式教育,包括七年级的“集贤授礼”,八年级的“岳庙祭祀礼”,九年级的“毅行登高礼”。
3.“实践·跃行”:乐享实践,笃行致远
为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地感受和践行“望岳文化”,增强对成为“岳家君”育人理念的认同并内化,学校开展了“跃行”主题活动。如开展以“承武穆之志,做博雅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望岳文化研学”活动,包括“撼岳健行”春秋游活动、“探岳研学”春秋假活动等。学校还与岳庙、茶叶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第二课堂”基地共建“岳迹”研学项目,发展学生的协作实践能力。
(四)“愉悦校园”建设
校园处处是教育。校园环境应成为师生成长的鲜活教育载体,校园环境的营造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以提高师生人文素质为目的,注重物理空间与人文空间的融合。学校实施“愉悦校园”建设,即通过打造结构、功能合理的物质空间环境,打造精致优雅、和谐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充分感受到环境的熏陶、文化的浸润。
1.打造“文化美园”:让文化浸润学生心田
教育实践的展开需要特定的物质场所。对学校而言,“物”包括建筑风格、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生活和学习场所等。学校通过持续改造,优化校园空间,利用既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地理位置,打造出富有“望岳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美园”。如:创设“岳飞诗画墙”墙绘,传递清廉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印的《满江红》墙塑,以诗意画的形式,弘扬岳飞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建造“温馨家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学校以服务师生生命质量提升和实现生命更多可能性为目的建造“温馨家园”,为师生营造平静、轻松和温馨的沉浸式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交融共生,让师生有“家”的体验,让师生愿在其中学、乐在其中学。如:基于学生视角,设置安全开放、自由灵活的空间布局,营造平静、轻松和温馨的沉浸式环境;基于教师视角,打造温馨空间,为教师创建课间小憩、阅读、分享、沟通、能量补充的空间。
3.营造“智能学园”: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学校打造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学习方式灵活多元、组织方式富有弹性的学习空间,营造“智能学园”,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拓展教育边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未来职场竞争力。在校园中,学校加强数字化教育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趣,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五)“吾岳联盟”建设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实施“吾岳联盟”建设,优化家校社共育模式,强化学校、家长、社区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主体身份,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吾岳联盟”的“吾”指“我”(即学校、家长、社区都以主体身份承担促进学生成长的责任),“岳”指“望岳文化”。
1.建立“能量环”:完善家校共育“微系统”
为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成员心理素养,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并完善了家校共育“微系统”。如每月一期的“悦心亲子工作坊”,注重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多角度寻求适合学校和家长共同需求的教育之路。再如建设“双线家长学校”,即线上以“全国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提供专业化指导和精准化服务,线下开辟“岳家道”家风论坛,邀请家长、社区工作者现场分享成长故事,双线结合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形成家校共育“能量环”。
2.整合“资源带”:激活馆校共建“中系统”
学校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形成馆校共建“中系统”。如:联合岳庙成立岳飞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学生优秀作品展览;联合丝绸博物馆开发“丝路文化”课程等,挖掘实体场地资源。同时,学校整合场馆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开拓多维度育人云空间,如结合数字博物馆开展线上云游博物馆活动。此外,学校还联合场馆的研究员和讲解员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聘请专家构建“岳文化”智库,以丰富学校的育人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构建“联合场”:打造家校社联合“外系统”
学校通过构建家校社“联合场”,打造家校社联合“外系统”,保障协同育人效果。如学校与在地职能机构合作,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与社区、公安、交警、消防等单位开展安全共建,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再如学校组建了由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吾岳联盟”志愿服务团,并结合“志愿汇”平台,以“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形式提高志愿服务的效能。
三、“望岳文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成效
“建筑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条形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它们,建筑物就会倒塌,文化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是这样。”[5]随着实践的深入,学校树立了文化品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自身的发展。
(一)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注入生命活力
“望岳文化”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活化了全人教育。学校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巧妙融合,使学生展现出以“博学、雅德、健行、雄远”为特质的“岳家君”的风范。多样的课程和实践活动,配以智慧校园和精细化教学管理,实现了个性化教育的落地。这些都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
(二)为教师的内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学校文化的深耕为教师的内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了多层次的教学共同体。这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而且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一核五径”实践体系的构建,使学校发展的目标立体化、内容明晰化、路径可视化,孕育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精准教学项目学校”“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等,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