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审美转变思考

2024-04-02黄谦

艺术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审美新媒体

作者简介:黄谦(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从事影视动画研究。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形态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影视艺术和影视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影视艺术会随之影像技术的发展而革新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在进行审美创造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影视艺术审美表现出的特征与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笔者针对影视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以及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审美的转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审美创造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次研究能助力满足人们对影视艺术审美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2-00-03

影视艺术审美表现有综合性、视觉性、逼真性的特点。现如今,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如果影视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革新,那么就很难满足现如今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为此,影视艺术应积极地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对影视艺术的审美创造进行革新,切实地满足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

一、影视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

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由以往的无声、黑白、摄影发展成为现如今的有声、彩色、三维动画的艺术形式。而影视艺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影视艺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为影视艺术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备受人们喜欢的《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等影视作品中,就通过数字科技的灵活运用将数字场景呈现在大银幕上。影视艺术包含的元素也表现有综合性的特征,像文学艺术元素,利用叙事的方式将繁杂的社会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再借助绘画、雕塑艺术元素,形成影视中的各个场景,其中的音乐元素,则可以促使影视故事的呈现氛围感十足,以此将影视中的人物角色更加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正因为影视艺术的表现既丰富又充实,所以其审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虽然同其他艺术相比,影视艺术表现有明显差异,但也博采了其他艺术的特色。例如,相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学艺术只可以借助文字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而影视艺术则能够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逼真的声音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视觉性

影视艺术审美还具有视觉性的特征,其通过各种手段的运用,呈现出更加生动、鲜明的视觉效果,把影视中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戏剧艺术虽然同影视艺术一样具有视觉性,但是在进行戏剧观看时,不管是观看的距离,还是角度均基本处于固定的状态,演员的一些夸张性表情和动作,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对于演员做的一些细微又较为关键的动作,却很难清晰地看到。而影视艺术则不同,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演员表现出的每一个细小又关键的动作。在影视艺术中,还可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将人物角色的面部表情进行放大处理,以此更好地凸显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在《归心似箭》这一影片中,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突出展示了玉贞送给魏得胜的小烟袋,以此将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来。

(三)逼真性

影视艺术审美还表现有逼真性的特征,其主要体现在如同听到了其中的声音、如同亲眼看见了其中的人物、如同亲身处在其中的情境。影视艺术审美之所以具有逼真性的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画面为运动的,影视艺术通过摄影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的运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事物的外貌和状态准确地记录下来,再借助变幻的画面展现人物与事物的运动性,以此赋予运动的画面以叙事性的功能,让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活化”,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角色的个性与命运。影视艺术之所以具有逼真性的特征,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造型十分具有感染力,和影视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使得情感的流露更加自然。而在进行场景塑造时,则可借助恰当的构图和色彩、光线等的恰当运用,增强人物角色的感染力。影视艺术之所以表现有逼真性的特征,还因为其综合运用了声光色等艺术手段,导演们纷纷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以真实为核心,尝试着拉近大银幕和社会群众现实生活的距离,以此使得影视艺术作品的呈现效果更为自然、真实可信。

二、新媒体时代下,转变影视艺术审美的措施

(一)影视艺术审美的场景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关注点和接收信息、理解信息的方式等均发生了很大改变,同时,人们也对影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单单对传播影视艺术作品的技术手段以及呈现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对影视作品呈现的文化底蕴更加地关注。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创作影视艺术作品时,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优化和革新传播影视艺术作品的技术与呈现手法,以此给受众带去更好的艺术审美体验,将影视艺术作品自身的价值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新媒体时代下,在转变影视艺术审美时,需促使影视艺术场景化,以此提高其自身吸引力,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影视艺术审美的场景化是指灵活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冲击受众的视觉,革新审美创作范式与逻辑。另外,促使影视艺术审美朝着场景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促使影视艺术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实现影视艺术的创新发展,这不仅使得受众观看得更为愉悦和轻松,同时还可以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受众的观看持久度。同时还可促使受众深刻地体会到各场景在美学方面表现出的价值。

(二)审美更具沉浸感

审美想象、感知用户联想一同构成了审美体验。而审美感知则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基础,审美体验是一种人们在直觉上对美感的体会。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技术快速发展,这也为影视艺术审美创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极大地延伸了受众的感知能力。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影视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艺术与新技术手段的融合势必会形成新的艺术审美环境。面对新的审美环境,社会大众对审美体验的需求更加多样,深入介质中的沉浸式影视艺术审美体验随之出现。影视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沉浸感,这也是影视作品创作者一直以来想要达到的效果。当然,沉浸式体验感也存在深浅的差异,其与受众在感官上获得刺激和情感共鸣的程度有关。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优质的影视艺术作品均可让受众自主地沉浸在作品的故事情节中。新媒体的出现,影视艺術作品开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使得影视艺术审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受众的体验感得以深化,更加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VR技术随之不断精进,通过对该技术的运用,可以对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体验感进行模拟,以此形成人们虚拟化进行交互的场景[1]。通过对VR设备中人脸识别技术、触感手套工具等的使用,人们可以和计算机展开交互,从而使得人们获得更为真实的体验感。目前,在我国影视艺术创作中该艺术的运用已较为普遍,这也促使我国影视艺术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VR电影艺术作品,便是通过对模拟技术、空间跟踪技术等的运用,形成了可以进行多个感官交互的影视场景,其呈现的视觉效果。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需佩戴相应的VR装置,并可以自主地获取审美体验。目前,虽然VR技术并未实现在影视艺术中全面普及,但是该技术势必会凭借自身应用优势实现大范围推广。

(三)审美传播媒介更加丰富

新媒体时代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特性就是,传统媒介的界限被打破,各个媒介开始不断融合,在该背景下,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媒介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得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向变得十分丰富[2]。例如,新媒体时代,人们不仅可以在电影院观看影视作品,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以及数字电视等进行观看。影视艺术作品传播媒介的改变,除了深化受众的观看体验感,还为创作和传播影视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且在传播影视艺术审美时,对不同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除了可以帮助创作者建立起新的创作理念和提供新的媒体技术,实现其创作水平的提高以外,还可以使得影视作品传播方式更为丰富,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例如,近些年,网络剧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大范围的传播,其根本原因便是各种先进影视技术的出现,像HDR高还原技术、2K转4K技术等,所以对拍摄设备的要求明显降低,只需要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便可以使得拍摄的影视作品达到近似HDR的效果,人们还可在大屏上,像0TT等,观看到4K画质的影视作品,极大地提高了受众的观看体验感,同时也更好地丰富了影视作品的传播媒介。

(四)审美关系更具交互性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这也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要优化和完善播放器的功能,以此促使受众可以和影视作品展开交互。在观看的过程中,受众可以通过发“弹幕”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与其他受众互动,也可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按照自己的喜好拼贴素材[3]。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在即时性、交互性方面表现有很大的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影视艺术审美主体与客体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与互动,受众的主体位置显著提高。

交互性也是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改变,具有较强交互性的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使得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及时得以创新,想象空间的呈现手段更加的多样化,使得影视作品的美学形态得到了明显提高[4]。例如,备受年轻观众喜欢的《国家宝藏》节目开播后,被“此生不悔入华夏”这一弹幕刷屏,充分体现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该影视作品的传播获得的反馈良好。

三、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策略

(一)审美创造提倡多样化

现阶段的影视审美创造是随着影视艺术朝着商业化、大众化和多元化审美方向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其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大众业余生活中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下,在创造影视艺术审美时,需在大力弘扬影视艺术“主旋律”的基础上,倡导审美创造的多样化,向社会大众传播人文精神、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5]。并且在加大主旋律弘扬力度的同时,还需注重提高审美文化的趣味性,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求。只有保证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多样化取向,才可以更好地凸显影视艺术的个性,使得影视艺术文化市场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发展。

(二)突显人文主义精神

从实质的角度来看,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对自我表现出的一种关怀,新媒体时代,在进行影视艺术审美创造时,需将其作为核心。对于人文精神淡薄的影视作品,其便如同失去了灵魂一样,仅仅是庸俗、浅薄的声音与影像的叠加[6]。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审美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意识到电影艺术审美创造可以对当前时代最为深奥、前沿的思想加以处理,从而使得电影艺术审美创造摆脱通俗的娱乐,获得和戏剧艺术、小说艺术等主要艺术相同的地位。

新媒体时代在创造影视艺术审美时,应将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地呈现出来,即通过故事的方式把人性的美好以艺术化的视觉效果展现在观众面前,如《地震·天堂之旅》和《平凡英雄》等作品中,均蕴含有让人回味的展现人性光辉的感人片段,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忍不住落泪,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在创造艺术审美时,彰显了其中的人文精神,观众很容易以精神价值的视角观看,从而更好地体会其中表达的精神意蕴。

(三)加大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影视艺术也开始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在传播影视艺术时,彰显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其也对我国的影视艺术发展以及审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部分群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始动摇。所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在发展影视艺术时,应积极地转变艺术审美,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7]。例如,在《红高粱》《少林寺》以及《花木兰》等作品中,均对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入挖掘,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现如今的影视艺术发展更加需要成为发展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为影视艺术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影视艺术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了更好地推进影视艺术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需紧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大众在影视艺术方面表现出的审美和需求的转变,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影视艺术审美创造,以此给受众带去更好的场景化、沉浸式观看体验感,同时提高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媒介的丰富性以及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

参考文献:

[1]王铁卫.影视行业新风向——大数据对影视艺术审美机制的影响[J].文化产业,2023(16):150-153.

[2]吴鑫丰,陈旭光.网络化、工业化、数智化与影视审美传播研究的新视野:当代中国影视审美创新与传播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电影评介,2023(10):103-107.

[3]魏林萱.自媒体短视频的影视审美特性探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3(02):34-36.

[4]宁佳琦.浅析商业文化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26):146-147.

[5]钟丹凤.消费主义语境下我国网络影视的审美表征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21.

[6]董莉.影视审美与人物表达——论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人物形象[J].现代视听,2021(05):60-65.

[7]金曉磊.从《摔跤吧!爸爸》探究影视审美艺术表现及设计技巧[J].电影评介,2017(20):110-112.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审美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试论影视艺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意义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