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假期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4-04-02吴秋月

天津教育·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紫薯实践性化学

吴秋月

以习题为主的传统的假期作业本质上依旧是题海战术。无边的“题海”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符合“五育并举”的教育观,假期作业急需转型。实践性作业并非全新的作业形式,有不少化学教师尝试过,但存在作业任务效度低、过程缺乏监管、缺乏作业展示与评价方法等问题,使实践作业往往流于浅表化、形式化,加上评价的随意性,导致实践性作业达不到预期目标。为此,本文尝试探索假期实践性作业的创新和转型,以“探寻生活中的化学”为主题设计作业,以微视频为最终的作业成果,作为书面习题作业的补充。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福建地区九年级才开设化学课,因此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时间只有一年,中间要经历一个假期——寒假,本文所述的假期指的是九年级的寒假。据了解,因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升学压力,目前九年级学生的寒假作业中,大多数学科仍以书面习题为主,在追求“分数”的压力之下,化学作业也不例外。学生面对各科“题海”,负担较大且缺乏兴趣,难以产生学习的乐趣,甚至会有厌学情绪。许多教师意识到了题海战术的弊端,也在尝试作业设计的创新与转型。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实践性作业也并非全新的作业形式,有不少化学教师尝试探索过,但存在实践作业任务效度低、过程缺乏监管、缺乏作业展示与评价方法等问题,使实践作业往往流于浅表化、形式化,加上评价的随意性,导致实践性作业达不到预期目标。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性作业与提高学生成绩的关联度不大,家长也有类似的功利心态。加上担心学生完成率不高,开展起来有难度,很多教师尽管知道当前以习题为主的假期作业有弊端,也不愿意去改变,因此实践作业的开展往往只是说说而已,不被重视。

作业的创新和转型探索是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尝试以项目式学习理念为指导,对假期初中化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进行探索,以“探寻生活中的化学”为主题,设计项目作业,以微视频为最终的作业成果,旨在以项目化的方式设计假期作业,形成创新的假期作业模式,作为书面习题作业的补充。这种形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从书面作业中走出来,走进生活,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推动学生“五育”全面发展,丰富作业的价值内涵。假期里学生可以灵活支配的时间较多,实践性作业的落地有保障,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二、“微视频”作业的特点

微視频作业具有时代性。信息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让拍摄视频成了十分容易实现的事,“短视频”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互联网传播方式。本文的“微视频”指的是3~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其最大特点是“短、快、精”,将实践性作业成果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学生也乐于接受。

微视频作业以成果——即视频作品为导向,融入项目式学习理念,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视频作为作业成果,真实记录了完成作业的情境,实现实践作业的过程性展示,同时也是一种成果展示方式。完成微视频作业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完成探究活动,并用视频记录下来,需要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完成过程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作业完成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探寻生活中的化学”的过程展现了探究式、体验式、实践性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微视频”作业实现了作业的个性化。同样的主题下,不同小组的学生最终做出来的微视频作品不尽相同,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同时,一个优秀的“微视频”成果能够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体现学生的审美水平。可见,实践性作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视频”为成果展示形式,不仅符合信息时代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品质的有效手段,契合“五育”并举的教育观。

三、“探寻生活中的化学”微视频作业设计

(一)微视频作业设计原则

首先,基于生活情境。探寻生活中的化学,作业主题应当来源于生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脱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确定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探寻生活中的化学”是一个大主题,相当于顶层设计,它规定了视频的选材方向应源于生活,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主题,在这一大主题下,学生可以依据生活经验、结合所学化学知识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其次,注重核心素养导向。《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微视频作业应当关联化学学科知识的建构,作业主题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相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挖掘身边的化学知识,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标还强调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关注学科融合。完成实践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二)微视频作业设计方法

“探寻生活中的化学”微视频作业融入项目式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发现、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和学习素养,形成视频形式的作业成果,并进行交流与评价,发挥作业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的价值。其设计可以参照项目式学习操作流程,即确定活动(项目)主题、设计方案、活动实施、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引导学生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取得较好的作业成效,发挥作业的更多功能。

(三)微视频作业案例

1.确定活动主题与设计方案。

作为假期的实践性作业,微视频作业主题的确定应当前置。放寒假之前,教师就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主题内容应基于学生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兴趣、方便操作,便于建构知识和能力。

比如,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在吃紫薯的过程中发现了“紫薯变色”的现象,刚好学过物质的酸碱性知识,猜想该变色现象与酸碱指示剂变色现象类似,因此教师可以引导该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探究,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并完成实践报告。

为了规范实践报告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提供实践报告模板让学生参考,如表1所示。实践报告模板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实践活动要做什么、怎么做,确定活动目标、活动所需材料、活动过程、梳理活动中的各种收获等,要求学生上交视频作业的同时上交实践报告。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表格内容。

2.活动探究与作品制作。

学生小组一起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用视频记录活动过程,并进行视频剪辑等后期处理,完成实践报告。

首先是小组的建立和成员的分工,这一工作仍然需要在假期开始之前做好。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组,每组最好不超过5人。因为是假期作业,可以建议住得近的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其次,确定主题后,做好组内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活动中主要负责什么,比如,有的负责准备材料,有的负责拍摄视频,有的负责视频的后期制作等。

以“变色紫薯”为例,学生做了以下活动方案并进行探究,将探究过程拍摄下来:

【活动主题】探究紫薯变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紫薯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它的颜色会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验证】

所需实验用品:一次性塑料杯、紫薯、小苏打、白醋、柠檬汁、纯净水。

【活动步骤】

Ⅰ.把紫薯洗净加水煮熟,煮过的水放凉后分成四份,置于一次性塑料杯中。

Ⅱ.分别往上述四个杯子中依次加入纯净水、小苏打溶液、白醋、柠檬汁。

【现象与解释】

四个杯子中的颜色依次是紫色、蓝色、红色、红色。

紫薯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它的颜色会随着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中性环境下呈紫色,酸性环境下呈红色,碱性环境下呈蓝色。

【收获】

紫薯煮水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同样,生活中其他含有花青素的植物都可以用来制作酸碱指示剂。

3.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学生完成视频作品后,由教师收集并发布。发布的形式有多种,最简单的可以通过钉钉平台、微信平台等发布在班级群里,方便师生观看,也可以让学生把视频作品发布到相关网站,再提供网址或二维码,让教师、同学和家长上网观看。教师组织评价,评价可以分为他评和小组自评。他评由教师组织师生用投票的方式对各个视频作品进行评价,是对小组作业成果的总体评价,教师可以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公开点评。小组自评是由小组成员对本组成员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针对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评价。小组自评评价表由教师提供,如表2所示。评价过程中可以借助“问卷星”等小程序作为收集评价意见的工具。

四、反思

(一)微视频作业的优势

实践性作业是基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创建的,在假期推行“探寻生活中的化学”微视频作业后发现,学生参与度较高,完成效率也较高。从作品中发现,学生确实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主题实践活动,视频作品的剪辑加工制作多数较好,视频画面美观、流畅清晰、视听体验较好,体现了学生的活力。微视频作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好的助力作用,有助于学生从书面作业中走出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微视频作业的评价能够体现过程性评价,比传统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更合理,可以让假期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是书面作业较好的补充形式。

(二)不足之处

一是仅凭学生本身较难发现适合的探究主题。从学生作品来看,不少学生的作品是趣味实验,这些趣味实验多来自网络,也就是说,先在网上查找趣味化学实验,再在家里完成,拍成视频上交。这样的作品看起来不错,但是缺少了“探寻”的味道,没有探究过程,与教师的作业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应当描述作业要求以外,假期开始之前就要做足功課,引导学生做好分小组和各小组的选题工作。

二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较难。微视频是较为新颖的一种作业成果形式,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较好地规范作品,保证作业质量。评价一个视频作品,除了从画质、声音等方面来区分优劣,还要考虑相关的化学核心知识运用得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挖掘主题中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应用价值等。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来看,很多作品追求视、听方面的体验效果,忽略了主题内容背后的核心知识、应用价值以及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因为微视频作业是对学生实践活动及成果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只看对错的作业评价,应体现过程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较难量化,故评价标准的制定、量化与准确表达还有待完善。

五、结语

传统的假期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单调乏味,学生负担较大,而“微视频”实践性作业作为书面作业的补充,顺应信息时代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一线化学教师应当立足化学学科特点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发挥作业的更多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五育融合的中学化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2-2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紫薯实践性化学
紫薯蒸米糕
紫薯鸡蛋卷
紫薯变“红薯”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