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

2024-04-02谢春燕

天津教育·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减核心素养

谢春燕

“双减”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提出的教育政策,目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确保教育均衡,让教育回归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双减”政策为指导,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提出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助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效学习。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現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只有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而“双减”政策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让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自主探索,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实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发挥“双减”政策的引领作用,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深层次教学。借此让学生透过数学知识对数学内涵有清晰认知,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习负担,为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创设良好的条件。数学核心素养并非单一概念,涵盖诸多内容,既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十分必要,而“双减”政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更多可能,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探究感兴趣的内容,于实践中锻炼综合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多数教师已经转变了教学理念,学会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学手段与方式逐渐多样化,但是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心理,难以达到“双减”的提质增效目标,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现阶段,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创新点,知识呈现方式缺乏新意,教学过程较为沉闷,教学氛围缺乏生气,导致学生无法深入掌握数学课堂的重难点知识,也无法实现“双减”中所倡导的提质增效目标。加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启发性,学生思维能力较为有限,会加大学生的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具有相应的地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教学,助推学生个性化成长。“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更加深入,然而在实际上,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等诸多因素,在教学中往往会选择性地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能形成,影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学生学习主动性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虽然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大幅减轻,但是仍然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现象,并未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直接制约着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表现为课堂上部分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度,与整体课堂学习进度脱节。久而久之,学生会积累更多问题,在心理上排斥数学学习,甚至放弃,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阻碍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策略

(一)坚持因材施教,人人获得发展

数学学科的影响与学生个体特质和数学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实现成长。小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体验感,倘若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部分学生越来越跟不上进度,对班级和学生个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基于“双减”背景,以学生角度为切入点,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实施针对性教学,如此才能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确保不同的学生皆能学有所成。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基础牢固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放手,给予学生自主摸索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用数学的眼光主动发现和探索“角”,描述自己认识的“角”,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针对基础较差、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充分关注,尤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引导,从“角”的直观认识入手,引导他们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学习活动,不断积累对角的直观体验,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采用这种方式,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丰富教学方式,促进素养发展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的应用,方能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实践、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真正实现参与性学习,确保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的“画角”环节,首先,教师安排自主实践合作,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如何画角。学生积极性很高,在不断尝试、交流、冲突、辨析中,能够自主规范画角,通过几何直观助力角的认识。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据教学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数学教学效果,构建积极向上的环境,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资源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将细节一一放大,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内化所学知识。在“比角”环节,教师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再安排同桌进行“比角”活动,同时动态演示角的大小變化,让学生在观看“角”的变化中细辨“变”与“不变”,直观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验证自己的猜想,借此突破教学难点,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使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动态的理解过程,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运用小组合作,发挥主体地位

“双减”背景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实现更好的数学学习,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多彩的角”,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材料,共同制作一个角的模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如以游戏“折角”的形式挑战用吸管折出不同的角,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了角,而且感悟了“角”的不同形状,为角的分类积累了直观经验,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在相互促进与游戏竞争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以饱满的心态参与数学学习,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高效学习。

(四)增强主体意识,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主体意识,自主参与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倘若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就能够在学习中跨越鸿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因此,要想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而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学习中能够形成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为学生架构实际情境: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藏着数学意义上的“角”,请找出它们,并描述或画出你自己认为的“角”的样子。以此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参与“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学会准确认识生活中的角,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角”的概念与内容,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贴近日常生活,强化情境设计

多数人对小学数学的印象是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与计算能力,这一观念导致数学教学脱离了实用性。本质上,小学数学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倘若只以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会导致课堂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其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确保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熟悉的校园情境,带领学生徜徉于美丽的校园一角,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隐藏的“角”,感悟自身所熟悉的事物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熟悉的文具盒、课本、作业本、黑板、门窗、桌椅中找角,并尝试描述角。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让学生在实物中感知角,激发学生对“角”概念的建构兴趣,充分感受到“角”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六)提高练习质量,引发学生思考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练习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练习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重复性、机械性、海量化的练习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认知,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拓展自身数学思维。例如,“一张正方形沿着直线剪下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有几个角?用两根小棒能分别摆出一个、两个或四个角吗?”引发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练习难度,以基础性练习为主,进行多元化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其中,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练习,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将眼光聚焦于生活中的角,说一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如“机器人的手臂形成一个‘角,这样的设计涉及‘角的哪些知识?具有怎样的作用?”这种实践性的练习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拓展所学内容,全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数学知识,遵循相关规律,运用多种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本文系2022年度仙游县小学幼儿园教科研训基地校专项课题“小学数学‘以学为主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JDXKT-2022-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减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