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2024-04-02厉琳

天津教育·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新课标教学活动

厉琳

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新课改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教师承载着教会学生理解、表达和思考的重要教学任务。而就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人文性特征而言,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实际上可以辐射的范围非常大,包括其他多个表面看起来与语文没有联系的学科,而这为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土壤。

新课标曾明确提出要设立以“跨学科学习”为主题的拓展性语文学习任务群,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为语文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使其他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还需要教师持续思考与实践。

一、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

“跨学科”的本意是“跨越学科”,延伸意义是跨越学科间的壁垒,推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因此跨学科融合教学实际上就是跳出单一学科教学框架后,联动其他多学科知识设计教学,这里的多学科一般指的是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语文知识本身就具备极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仅依靠对教材中单一语文知识的教学很难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将跨学科理念融合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语文知识为核心并融合其他多学科知识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对学生、教师乃至语文学科本身的发展都能提供极大助力。

(一)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

新课标没有对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但是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出发,对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联合进行了解释,要求教师围绕学习或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拓展语文知识学习领域,开展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教学活动,以便提升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现实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基于语文知识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的是从语文学科本位和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之外,以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和话题为核心组合出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二)不同视角下对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解

1.课程改革视角。

站在课程改革的视角来看,新课标所说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的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从语文学科教学实际出发设计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适用于多种语文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其中以“跨学科学习”为主题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正体现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对此,教师在遵循新课标要求,借助“跨学科教学”来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时,尤其要关注如何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为单一学科赋予带动其他多学科开展综合化课程实践的功能,教会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内部发展视角。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和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且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被广泛使用,其内部各大知识点和各大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复杂又相互交叉的,与跨学科融合教学关系最深、联系最为密切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际上是一个拓展型的学习任务群,经历过大语文教育观阶段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时尤其要注重拓展教学资源、策划多样活动和推进团队合作,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跨学科大主题、大观念和大任务来建构相对完整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推动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传递想法、表达观点和延伸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积累更多语言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路径

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都随时发生新变化的时代,新课标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引教師完成对固有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课标基于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教学改革策略,要求教师在语文知识以外,从整体性、全面性的角度出发,将其他学科中与语文知识存在联系的知识一并纳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体系,以便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化价值观。实际上,新课标也借跨学科融合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思维创新、整体素养提升和教学方法改进指明了方向,引导教师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围绕课程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提炼教学主题、调整教学活动,为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延伸和实践都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一)把握学科特点,以语文课程为核心渗透课程知识

语文学科的主要知识载体是汉族文化体系下的语言和文字,无论是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还是白话文,语言文字本身表达的意义及其背后蕴藏的内涵都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核心的内容。除此之外,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外延在某种意义上与生活的外延同步,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时需要从生活视角出发教会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借由跨学科融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高阶思维。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在数十年的坚持下终于将一片荒凉土地变成富饶田园的故事,文中有着许多描述荒原原本样貌的句子,如“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寥寥几个字就能将牧羊人植树的艰难开局描述了出来,跃然纸上形成一幅画面,而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跨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将课文中文字描述的画面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再配以合适的音乐,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开展“语文+音乐”或“语文+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借由直观的画面和吟唱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进而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抒情特征的理解。

(二)确立教学目标,以全面发展为追求设置教学活动

新课标就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站在整体视角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而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综合性,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写作或口语教学无论在单一学科教学还是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中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教师要基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来设计跨学科视域的教学活动。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是一个探险科幻单元,教材选用的四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活板》充满着对自然世界与科学领域的探索,名著导读中推荐的《海底两万里》讲述的也是主人公周游海底的奇幻故事。而在以《海底两万里》为阅读对象开展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跳出文学范畴,尝试从科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研究物质变化与地球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以科学视角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精神与思维融入阅读中,尝试结合现代人类已知的海底景观对阅读对象展开科学层面的分析,探究海底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应当选择的应对方法。

(三)遵循教学原则,以多元整合为路径筛选教学内容

综合课标与实践来看,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应当遵循教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现实性原则。其中,教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对语文或其他学科教学资源的筛选与提炼,适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发展之间的适配性,现实性原则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或联动。基于这三项基本原则,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时应当围绕“多元整合”这一要点,借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增强语言文字的厚重感、延伸语言文字的内涵。

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是一个以古代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单元,选取了一些古人用以歌咏山水的诗词或文章,借古人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来引导学生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情怀。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语文+地理”或“语文+历史”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从地理方面研究山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历史方面研究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前者注重语言文字表层描绘的“景”,后者注重语言文字背后表达的“情”。实际上,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而难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形成对作者所处时代的准确认知,在文与史的结合中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提炼教学主题,以学科融合为目标构建知识图谱

在以“跨学科学习”为主题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在确立教学主题与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科素养”与“精神价值”这两个重要教学要素,在充分研读课标之后,确立课程标准与学生需求存在着更强关联性的主题方向,再從教材出发,参照教材单元中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设置更具体的主题框架,然后站在学生视角,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确定更明确的教学主题,最终围绕这一主题构建学科融合导向下的语文知识图谱。

以“色彩”为例,站在语文视角,可以从“中国传统色彩命名及其文化内涵”的角度入手展开探究;站在历史视角,可以从“中国传统色彩中的时空秩序意义”的角度入手展开探究;站在美术视角,可以从“中国传统色彩的个性化与审美化”角度入手展开探究。而站在这三个不同视角下对“色彩”这一主题的探究就构成了以“色彩”为核心的语文知识图谱。围绕这一知识图谱,教师在教学诸如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这一类的文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对课文内容展开延伸思考,跳出语言文字本身的框架,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自主评价、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和思辨的意识,助力学生实现思维的全方位发展。

(五)调整教学活动,以整合思维为手段延伸教学内涵

在语文本位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和跨学科融合教学本身的教学特征,首先要树立跨学科融合教学观念,其次推动学科思维的整合,适当调整教学活动,以便在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桎梏的同时,引导学生站在整体视角看待事物,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多个层面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武陵渔人误闯“世外桃源”的故事,文中详细描绘了桃花源中的风土人情,借桃花源人们安宁和乐的生活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多学科角度来解析文中写景的句子,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语文视角下的古文解析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表达,在美术视角下的古文解析关注文字营造的意境,在地理视角下的古文解析则关注文字直接表达的自然人文景观。在多学科视角的解读下,学生能够对同一段文字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实现素养层面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整体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学科、概念、学习、主题等多个方向出发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指导,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而在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找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跨界点”,明确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跨越度”,保证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跨越力度、广度和深度都能与实际相符。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新课标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