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教育家

2024-04-02王华琪

教育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育家名师育人

王华琪

如何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我认为有三层意思:一是并非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也不是要把每一位教师都培养成教育家,而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地追求教育家精神;二是要让教育家来办学,让每一所学校都能体现出教育家的办学智慧,按照教育规律健康发展;三是国家发展层面,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如何成为教育家?应立足“民师”、成就“名师”、追求“明师”。

立足“民师”:坚定职业的操守

成为教育家的第一步是做一名合格的“民师”,即人民教师。人民教师天然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特有的人民属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要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为方向引领,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为职业标识。然而,在备受社会尊重的同时,我们要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从而让应然转化为实然,让他律转化为自律?我认为,首先,要强化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让每一位教师形成清晰的职业认知,自觉地坚定职业操守。其次,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教育叙事研究,把握最新的改革动向,在课堂上体现课改的育人要求。最后,人民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规范,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批改好每一份作业,做到“身在学校、神在课堂、心在学生”。身在教育里,思在教育中。不仅教好书,更应育好人。

成就“名师”:坚持事业的热爱

成为教育家的第二步是成为“名师”。何谓名师?即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名望的教师。名师不是靠分数、升学率量出来的,不是靠公开课、文章、课题亮出来的,也不是靠职称和荣誉显出来的。真正的名师,应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为成名方略,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为成名要求,自觉笃行。身为名师,应该是这样的:热爱教育,坚守三尺讲台,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会因为上不好一节课而沮丧,会因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热爱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精进育人能力,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热爱学生,是学生喜爱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不仅获得新知,更能形成完整人格;具有创新精神,积极应对变革,对教育教学有獨到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用爱去教育、包容学生,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心中有爱,才能培养出眼里有光的学生。

追求“明师”:坚信志业的理想

“明师”有别于“名师”,站位更高、视野更宽、格局更大。“明师”超越功利,将生命追求和教育旨归高度统一,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为人生修为,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价值取向。从“名师”到“明师”,教师不仅要探究教与学的方法与规律,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更要把自己的教学主张内化为教育生命。“明师”是“贤明之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在奉献教育的同时收获精神丰盈,不仅把教育看作成就人生的事业,更把教育当作实现生命价值的志业;“明师”是“明白之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尊重教育规律,探索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明师”是“明辨之师”,明辨是非曲直,懂得心灵对话,在团结合作中构建自己和谐而博大的生命场域,不拘泥于个体的眼前得失,不局限于一校一地;“明师”是“明日之师”,培养今日之学生以适应明日之社会、承担未来之大任,守文化根脉,续文明源流。

教育家精神激励每位教师不懈奋斗,是教育人的师魂所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材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家名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与儿童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