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自己松绑

2024-04-02武志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人际关系

武志光

摘要:一位高一女生多次与班里同学发生激烈冲突,人际关系极其紧张,已经陷入僵局,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有使用小刀自伤的想法。心理教师通过引导其自由宣泄情绪、理性关注优点、训练沟通行为等方法,使她学会了换位思考,找到了理性信念,提升了自信心,促成了行为改变。经过三次辅导,女生状态有了很大改善。

关键词:人际关系;合理化信念;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0-0056-03

一、个案概况

小玉(化名)是一名高一女生。她在心理辅导预约单的来访问题一栏中,几乎勾选了所有罗列的项目,包括人际紧张、适应困难、人格障碍、情感问题、抑郁症状、焦虑情绪、自我认知问题等。她是家中的独生女,但并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家庭温暖。父母之间矛盾不断、感情不和,目前处于分居状态。

她成绩优异,是班长,但是与全班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不想参加班级活动,朋友也是越来越少。她曾把这些事情说给父母听,但是他们并不能很好理解她的难受和无助。虽然班主任能够给予一些支持,但是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她说自己最近经常情绪失控,产生了伤害自己的想法。在好友的陪同下,小玉来到心理辅导室求助。

心理教师发现小玉性格刚烈,原则性极强,内心无法容忍丝毫的“不合规矩”,习惯于使用最强硬的处理方式对待她所认为的“错误行为”,与同学发生冲突,几乎成了当前的常态。

她内心里高悬一把无比坚硬的尺子,去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认为凡是不符合自己内心标准的,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在这样的不合理信念下,当面对班里同学的各种行为时,她很容易爆发负性情绪,从而引发同学矛盾。

二、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自由倾诉,宣泄情绪

小玉:老师,我可以给你说说我最近遇到的事吗?

说话间,小玉的眼睛直直地看向前下方,目光没有聚焦,我分明地感受到她气愤、难过、焦虑等复杂的情绪。

师:当然可以,老师很愿意倾听你的故事。

小玉明显处于强烈的情绪当中,按照优先处理情绪的原则,我顺势引导她开始分享自己遇到的那些不吐不快的事情。

小玉:我是班级里的班长,但是与全班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我朋友越来越少,我不想参加班级活动。马上要开始研学旅行了,但是我不想参加。

师:你和班里同学间发生了什么?你说的关系紧张与当班长有什么具体关系?

在小玉的讲述里,她很明显在强调“我是班长”和“关系紧张”这两个关键词。

小玉:关系紧张是因为同学爱开我非常介意的“玩笑”。

师:可以举个例子吗?

小玉:有同学咒骂我“死妈”。我父母关系不好,目前已经分居。我非常讨厌这样的“玩笑”,我希望父母保持好的关系。

师:你为什么把这当“玩笑”?

小玉:班主任开导我时,说这是同学们开的“玩笑”。

师:你认同这样的界定吗?

小玉:(点了点头)嗯。

这个回答体现了小玉对权威的顺从,她的这个认同暗含着自我的无力感。

师:同学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样的话呢?

小玉:一次自习课前,老师允许全班观看视频,但是老师要求在自习课开始时要停止,并指定我把多媒体关掉。时间到了,我去关,同学们都不让关。我没听他们的,按照老师的要求立即关掉了多媒体。同学们都骂我。(应该是指怪罪和指责)

师:这放谁身上都会感到委屈吧?

小玉:是的,我非常委屈。

师: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吗?

小玉:有一次体育课,老师有事来不了,让同学们在教室上自习。但是几个男生擅自去了球场打球。我就跑到球场要求他们回班上自习,他们却骂我。我就回到教室,把教室门给锁上了,他们回来时不让他们进班。

小玉语言表达能力很好,讲述滔滔不绝。我则始终保持专注的倾听,并用点头和简单的语言予以回应,鼓励她持续讲出来。长时间的讲述后,她情绪上有了明显舒缓。

第二次辅导:积极关注,建立自信

小玉:老师,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

开始第二次的面谈时,小玉依然有着强烈的表达意愿,我顺势表现出对她讲述自己故事的期待。

师:具体是什么?

小玉:一次在宿舍午休时,我下床到书桌上拿了一本书,又回到床上。我动作很轻,但同学说我吵到了她们,影响她们睡觉,一直说我。

师:你自己觉得动作很小,而同学们并不这么认为,为什么?

小玉陷入了思索,足足有两分钟时间,咨询室处于安静之中,我没有打断她的思绪,直到她再次开口。

小玉:我们的一次心理课上讨论过一个问题,结论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

小玉开始有了在平静心态下的理性思考,对于这个转变,有必要抓住时机及时予以强化。

师:很高兴看到你能走出情绪的漩涡,能对你和同学间的事情进行反思。

小玉:被指责的感觉很不好。

师:你的同学们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你似乎开始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还有什么?

小玉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像在求助。我略加思索,抛出了一个问题。

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一下你和同学的关系吧。如果让你划定自己与同学关系的等级,你会如何划定?每个等级里有多少人?

小玉:(一番思索后)关系最不好的5~6人,较紧张的20人左右,一般的15人左右,较好的2~3人,极好的3~4人。

师:哦,看来实际情况并不是你最开始说的“与全班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对吗?

小玉:还真是。

暴躁易怒、做事严苛、容不得丝毫错误的个体,往往关注的是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之处,较少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所在。在改变她与同学紧张关系之前,有必要引导其培养关注优点的习惯。从自身开始,进而转向他人。

师:在这两次的交流中,你身上的优点体现得很明显,你自己发现了吗?请试着列出自己的优点。

小玉:外向、严谨、遵规守纪、执行力强……

师:很高兴你能发现自己的这些优点。另外,请思考,你和班主任为什么会把同学的咒骂理解为“非常介意的玩笑”?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积极想法?

小玉:应该是因为我并不想与同学闹僵,我想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班主任也是这样的想法。

师:那么,你想要的同学关系是什么样的?

小玉:友善的、良好的、正常的同学关系。

师:那你如何做才能修复你和同学的关系呢?

我把这个问题当作了一个作业,商定下次咨询时由小玉给出回答。

第三次辅导:重叙故事,改变行为

小玉还是一贯的风格,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开始了自己的表达。

小玉:老师,我觉得应该学会反思自己的做法,多跟同学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学会用不那么生硬的态度对待同学。

師:很高兴看到你有了更多的思考。还有吗?

小玉:我要学会主动道歉,承认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把我的想法讲给同学听,去赢得他们的谅解。

师:看来,你已经打开了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的窗户,相信温暖的阳光会让你们彼此感觉更加舒服。

接下来,我借助心理格板,试着引导小玉演练新的行为模式,以避免与同学再次发生矛盾冲突。

师:让我们现在使用这个心理格板,来重现一下你上次讲的那次宿舍事件。请在这些木偶人中挑选一些代表事件中的自己和同学,把他们摆放在格板上。

师:(小玉摆好后)为什么你那么小,而指责你的同学那么大?

小玉:在被指责时,我感觉自己很渺小,并且很无助,我感觉对方非常强大,非常凶狠。

师:那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小玉:非常难受、非常害怕……

师:这样的感受在与其他人的相处中出现过吗?

小玉:爸爸妈妈在批评怪罪我时,我有过这样的感受。那种感觉非常不好。他们俩之间也是这样相互对待的。

师:请你替代那位指责你的同学,帮她换一种表达方式的话语,你会如何表达?

小玉:(以同学的身份讲话)小玉,我知道你很小心,但还是难免制造出一些声音。我给你出个主意,下次可以提前把书拿到身边,这样就不会影响其他人了,好吗,谢谢。

师:听了这样的话,小玉的感受会是怎样?

小玉:会感受到被尊重。

师:被尊重,这个词很棒!如果现在换一个木偶人代表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个?

小玉换了一个更大一些的、绿色的木偶人。很明显,更大代表了被尊重后的内心舒适感和成长感,而绿色恰巧是可以代表有生命力、平静、和平、柔和、希望。

师:让我们再使用这个心理格板,来重现一下你讲的那次体育课锁门的事件。请再挑选木偶人代表事件中的自己和同学,把他们摆放在格板上。再挑选一个代表现在的自己,也摆放在格板上。(小玉摆放)针对这件事,现在的自己会对当时的自己讲些什么呢?

小玉:规定是无感情的,但人是有感情的。规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为了教育人,让同学们变得更好。而变得更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的人无法做到一蹴而就。我不需要为此而气愤,坏情绪只会让事件变得更糟。

师:听了这样的话,当时的自己会说些什么?

小玉:我会努力做出一些适当的改变,不再那么冰冷生硬地对待同学,用更能让同学们接受的方式去管好班级。同时,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舒适一些。

经过辅导,在情绪方面,小玉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不再乱发脾气;行为方面,小玉对自己如何改善与同学的关系也有了计划。

三、辅导反思

人的性格养成有其独特性和相似性,每种性格也都有其自身优势和相对不足。但有一种可能是,在过度严厉的教育下,孩子会形成完美主义倾向,或者说是极端苛刻的心理要求,内心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捆绑,不能丝毫偏离心中所设的标准。完美主义是把双刃剑,既能给人不断向上的动力,也会带来沉重的压力,以及面对现实时产生的无力感、自卑感和急躁情绪。完美主义的根源主要有二,一是过分注重自我和他人的评价,二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

家长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方式,强化学习,自我提升,改善对孩子的影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需要掌握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平时多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对处于心理困境中的学生多给予及时关注和支持。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人际关系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