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实验课程中如何实现“五育并举”

2024-04-02张红俊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饱和溶液明矾乙酸钠

张红俊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化学教学应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实验教学是化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过程融合了智、体、劳等教育,然后我们又有意识地将德育、美育引入实验课堂,以美育人,把美育纳入学生培养的过程。这样就有可能在化学课堂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以《体验晶体之美》为例,谈谈我在化学实验课程中如何实现“五育并举”的。

一、实验设计

(一)设计背景

学生通过九年级的学习已经了解溶液、溶解度相关概念,对溶液析晶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但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考虑学生学科背景设计了以下实验:神奇的热冰、硫酸铜晶体制备、明矾及铬钒晶体制备、蓝晶雨。

实验中用到的药品,如五水合硫酸铜、明矾、碱式碳酸铜大多是学生熟悉的;甘氨酸相关知识生物中已经学习;学生对铬钒、三水合乙酸钠相对陌生,但考虑到知识的迁移,学生也容易理解。

(二)实验方式

晶体制备实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实验员、观察记录员、资料整理员等。由教师提供晶体制备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要求每个小组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实验验证,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课程结束后每小组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实验,就实验过程向大家汇报并进行成品展示。

(三)实验目标

依据化学核心素养和学校的立言成人理念,我们期望通过该课程达到以下目标:

学生通过亲手制备晶体,经历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劳动教育,对晶体产生感性的认识,体验物质之美。达到以化学校本课程内容为依托,为“五育并举”教育作贡献的目的。

在制备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从宏微结合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体验化学的魅力。学生能够了解新知,锻炼求证,逐渐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为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打下基础。

学生在最终汇报前需要在组内充分的讨论,确认汇报内容,为汇报收集资料。整个过程会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能力,契合学校的“立言成人”理念。

二、实验内容

(一)神奇的热冰

教师以掰掰热为导入,让学生感受溶液结晶和放热的过程,引发学生实验兴趣。

教师带领学生先配制乙酸钠的高浓度热饱和溶液,冷却。学生依据已有知识,推测降温过程中会有晶体析出。但降到室温后,无事发生,与学生已有知识冲突。学生依据溶液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此时的溶液是“不稳定”的过饱和溶液。掰掰热正是利用掰金属片给过饱和溶液外力,引发结晶。学生了解了“过饱和溶液”,理解了“不稳定性”,对引发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有了想法:冷却的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暂时处于亚稳态。当受到某些刺激,此状态会失去平衡,过多的溶质就会结晶,恢复成一个适合此时温度的平衡状态(饱和溶液状态)。

我们带领学生做以下实验:(1)用手轻碰培养皿壁;(2)向乙酸钠晶粒中倒入过饱和溶液;(3)向过饱和溶液中加入粘有乙酸钠晶粒的玻璃棒。三个实验能够很好地展示“外界刺激”对结晶的影响。

学生从“热冰”实验中,了解了热饱和溶液降温过程中会经历“过饱和”状态,加入晶核能够引发结晶;也了解到空气中的灰尘会提供晶核,对晶体制备产生影响。

化学世界是充满规律美的,在该实验中学生充分感受了物质变化美,“规律美”和“变化美”融合,就是化学的魅力之一。

(二)学生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首先制备高温(80℃—90℃)下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将提前做好的手折玫瑰浸入该热饱和溶液,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发现烧杯液面上有晶膜出现,后续持续冷却,在纸玫瑰上看到很多晶粒析出,取出纸玫瑰,晾干,就得到非常漂亮的“蓝色妖姬”。

对学生提出第二步要求,制备大的硫酸铜晶体。有的小组直接将制取“蓝色妖姬”后的剩余混合物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发现得到很多小晶粒,只有少量是規则的小晶体。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晶体生长过程。学生认识到要得到大的规则晶体,饱和溶液浓度需要适度,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学生重新配制了比室温高10℃-20℃的热饱和溶液进行降温,并加入规则的小晶体作为晶核,一天后制得了漂亮的大晶体。

有的学生对结晶的过程很感兴趣,在家重复了制备硫酸铜大晶体的实验,用手机摄影12小时,拍摄了晶体生长过程。由于学生家里难以维持稳定的外界条件,得到的晶体并不完美。但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是值得肯定的。

(三)实验:明矾、铬钒晶体的制备

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制备纯晶体,也可以制备混晶。从实验结果来看,学生对混晶更感兴趣。混晶总结了以下方案:明矾晶核+铬钒饱和溶液、铬钒晶核+明矾饱和溶液、混晶晶核+明矾、铬钒混合溶液。三种方案均制得了较完美的晶体。

混晶制备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很多问题,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讨论、实验验证后总结如下:

比较集中的问题:如何制备晶核、如何得到完美的晶体。

学生依据制备硫酸铜晶体的经验,采用在培养皿中冷却高浓度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备晶核。但制备出来的晶核并不是正八面体。学生讨论后,认为是力的作用,是晶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形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将晶核用棉线系好,吊在饱和溶液中。实验中发现不容易系好晶核,晶核的重心不在正中间;棉线上容易出现杂晶。这两个问题导致难以制得规则的正八面体。

思路1.将棉线改成细鱼线。

实验发现:解决了杂晶问题,但是重心问题解决不了,仍无法得到完美的正八面体。

思路2.将棉线直接吊入盛有高浓度热饱和溶液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去掉棉线上的杂晶,留下规则的正八面体作为晶核。将比室温高10℃—2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接近室温,把带有规则晶核的棉线吊入该溶液。最终得到了相对规则的正八面体。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遇到以下问题:冷却的温度跟室温的差把握不准,导致晶核部分溶解,晶核从绳子上脱落;饱和溶液溶度太低,晶核无变化;去掉杂晶时不小心把理想晶核去掉,等等。

学生经过多次的失败,通过查找问题、讨论总结、再实验的过程,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不容易,更能够理解科学每向前发展一步,科学家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硫酸铜晶体、明矾、铬钒晶体的制备,让学生领略了结构美。

(四)实验:蓝晶雨的制备

实验过程如下:

用托盘天平秤取碱式碳酸铜1g,放入小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一段时间(80℃左右),加入2g甘氨酸并用玻璃棒搅拌。

保持沸腾3分钟,并不断搅拌。熄灭酒精灯,边搅拌边冷却。向烧杯中加入30ml水,搅拌静置,用胶头滴管吸去上层清液,重复2次向剩余固体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即可看到蓝晶雨(或者昏暗房间,手电筒照射)。

学生在经历了前几个实验失败、再尝试等不断反复过程后,一次就能制出完美成品的实验,瞬间能够带给他们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成果汇报及访谈

每组实验各有所得,如对蓝晶雨非常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提前在家做了实验,失败了几次。他对失败案例做了反思,对其他同学是个很好的提示:“不畏惧失败,才能成功。”在学生访谈中,学生提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等。

(徐德明)

猜你喜欢

饱和溶液明矾乙酸钠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外科圣药——明矾
乙酸钠结构研究
源于生活的课前初探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明矾及其炮制品中活性铝的体外消化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不同质量分数乙醇、乙酸钠溶液对双乙酸钠结晶过程影响
杯中雾凇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对饱和溶液性质的补充探究